:::
芋头理论及其他
专栏 Columns

芋头理论及其他

在舞蹈里我们很注重身体的「中轴线」(alignment),它就像人体的「家」一样,自脚贯穿到头顶,形成一条在不断移动中可以被察觉和维护的基准,因此有的人过度维护后就显得局限而僵硬。我的理论是中轴线是用来打破的,因为离开了中轴线的人重心就会不平衡(off balance),于是我们为了免于倾倒,双脚和重心也就要跟著移动,舞蹈于焉产生!

在舞蹈里我们很注重身体的「中轴线」(alignment),它就像人体的「家」一样,自脚贯穿到头顶,形成一条在不断移动中可以被察觉和维护的基准,因此有的人过度维护后就显得局限而僵硬。我的理论是中轴线是用来打破的,因为离开了中轴线的人重心就会不平衡(off balance),于是我们为了免于倾倒,双脚和重心也就要跟著移动,舞蹈于焉产生!

有些想法多年来一直被拿来作为我对事情的解释,说著说著渐渐变成了一种相信,几乎有了古氏定理的架势,在这儿说几条与读者分享一下。

芋头理论

我们吃火锅都喜欢加入芋头下去煮,就是当甜汤的芋头也是好吃得不得了。煮得好的芋头松黏的口感可说入口即化,在嘴里的香气绝不夸张但细致有韵,吃完后不腻,却在饱足与口齿留香中达到身心的共鸣。但重点是煮芋头是有学问的,刚切好的芋头块一方一方的,每一刀的切痕都历历在目,放入锅中熬煮,首先就得注意它表面的变化,当平整的刀痕还在的时候,这芋头一定还不好吃。好吃的芋头看起来不但刀痕没了,而且外观的边线变得模糊,很多时候还起了毛毛的边,这时内行的人都知道,好吃的芋头来了。边线模糊的芋头有著丰富的滋味,该咸、该甜的汤头都能均匀融入,吃起来每一寸口感与香气都余韵饱满。

这和我对技巧学习的想法不谋而合,看得到凿痕棱角还在的技巧表现总是不动人,动人的是已经看不到技巧具体的施展,但在流动中确实感受到时时刻刻恰如其分的呈现,回过神来,也可以感受到技巧如何以一种理所当然的状态支撑著每个时刻的存在。

脚跨两条船之说

时间是流动的,情势也是流动的。现在就是现在,和过去或未来都不会一样。所以当来到一个关键点,犹豫不决时,思量著决定选东怕会错过西,决定取西又不确定东是不是将会更好。眼看著时间一直过去,就像一个人的两只脚各踏在不同的船上,心中惦著选择该上哪只船的利弊,久久无法做下决定。随著时间的流动,船也在动,各在不同船上的两只脚会愈走愈远,最后就是导致落水的命运。未来是不可知的,又如何能在现在就已经把未来想透。唯一能够解决的方法是跳上任何一艘船,先把自己的重心稳住,然后尽最大的力气让这艘船的航行可以得到最大的收获,至于没上的那艘船,就不需要多费心思去对根本不存在的可能多做假设了。

家是用来回去的

这年头宅男宅女很多,他们花大部分的时间留在家里,更有过之的是根本只留在自己的房间里。好像家的温暖、安全、舒适都被扩大了,对于曾经舍不得孩子离开的父母,这下子可得到了最大的不分离保障了。但「家」最大的功能其实是让我们离开后有地方可以回去。换句话说,重点是我们必须离开,所以家的功能才得以彰显。「回家」,「回家」,就是这么一回事,不是显而易见的嘛!

在舞蹈里我们很注重身体的「中轴线」(alignment),它就像人体的「家」一样,自脚贯穿到头顶,形成一条在不断移动中可以被察觉和维护的基准,因此有的人过度维护后就显得局限而僵硬。我的理论是中轴线是用来打破的,因为离开了中轴线的人重心就会不平衡(off balance),于是我们为了免于倾倒,双脚和重心也就要跟著移动,舞蹈于焉产生!所以说,打破身体的中轴线,舞蹈才得以发挥,但也因此对中轴线的觉察变成一个随时相伴的体会。于是我们离开中轴,又回到中轴,再离开,再回去,渐渐地中轴线就像动作中必要经过的一个参考值一样,于是流动因此产生。

这几个小小的心得,读者姑且就参考参考吧!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