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默拉的剧作充满矛盾特色:简单故事却承载复杂内容、写实风格却充斥奇幻场景、平淡的日常却暗藏诡谲的变化。波默拉一直在通俗的框架下寻找最强烈的冲突与力量,他小心翼翼地维系寻常和诡异之间的平衡,挑战观众对日常的观感,让他们自行辩证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就像一面棱镜,反射出现实多元、矛盾的面相,他追求的真实并非可以理解的情境,而是一种复杂的感受。
一九六三年出生,乔埃.波默拉(Joël Pommerat)十九岁以演员身分展开剧场生涯,廿三岁投入写作。一九九○年他成立路易.布雾亚剧团(Compagnie de Louis Brouillard)(注1)。二○○三年起,该团每年至少推出一出制作,尤以《世间》Au monde(2004)、《一只手》D’unes seule main(2005)、《商人》Les Marchands(2006)三部曲,让法国观众认识该团对家庭、权力关系、工作与生存的深刻探讨。从二○○四年的《小红帽》Le Petit Chaperon rouge开始,波默拉一系列的童话改编更突显他作品老少咸宜的特色 。无论是借由秀场铺展的《我颤抖I & II》Je tremble I & II(2007-2008)、穿梭在不同时空的《圆圈/虚构》Cercle/ Fictions(2010)、游移在现实与梦境的《我的冷房》Ma chambre froide(2011)(注2)、两种时代对照的《伟大且传奇性的商业故事》La Grande et Fabuleuse Histoire du commerce(2011)或拼凑各种爱情面相的《两韩统一》La Réunification des deux Corées(2012),波默拉一直用近乎人类学家的眼光,省思当代的众生百态,以寓言手法勾勒出现实诡谲的一面。
剧本写作与演出发展相辅相成
当红的波默拉被法国戏剧界视为重视集体创作的「舞台作者」,他与设计、演员密切工作,精心雕塑角色、戏剧内容与舞台情境。对他而言,文本只是众多舞台元素的一环,它会随著表演、空间、灯光的变化慢慢地成长。剧本写作与演出发展相辅相成,是经过无数排练锤炼、累积的成果。波默拉的创作过程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
- 创作计划研发
一部作品的诞生通常只有一个标题,波默拉刻意保留其开放性,让计划能够慢慢成形。某些剧本从经典作品出发,例如:《世间》最初的构想取材自契诃夫《三姊妹》中角色的贵族地位、《圆圈/虚构》中的某些场景则延伸《马克白》里的权力斗争、《我的冷房》则依照布莱希特《四川好女人》中主角沈德的双重性,铺展辩证情节。但波默拉的剧作绝非改编,而是从经典中汲取灵感,发展出与原作截然不同的故事。
- 制定舞台空间
舞台空间是剧作家想像的起点。一旦计划想法趋于成熟,波默拉即与舞台、灯光设计Éric Soyer、音乐设计François Leymarie展开讨论,慢慢建构舞台空间、灯光氛围和声音效果。
- 闭关思考 :
与设计初步讨论后,波默拉开始长达二至五个月的独自思索,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期间,他并不会创造出任何对话、角色和剧情线索,只会随机记下灵感和想法。排练前,波默拉结合所有想法,将其与演员特质、剧场空间和音效一并考虑进去,整理出一或数个方向,慢慢勾勒出剧情的轮廓。
- 排练发展 :
表演者是波默拉创作剧本最基本的材料,与他们长达三至四个月的工作是他真正开始投入写作的时间。排练开始,场上已部署好初步的舞台、灯光装置,服装和音效也大致底定。初期,波默拉提供演员们一些毫无结构的只字片语,要求他们记下所有台词,并融入其中情境。演员的即兴并不在于塑造角色、发展对白,而是要探索整个舞台空间,找到进场、说话时合适的姿态与时机。波默拉的创作并非复制演员即兴的内容,剧本中只会出现他们发展的一、两句话。他重视的是演员在场上真实的存在,要寻找他们「吐露第一个字之前,身体在现场引发的冲击。」他要求演员不能演绎台词,而要把握开口那一瞬间真诚的力量,让每一个字、每一句对白都承载它当下表达的重量。剧本的完成是集体工作的结晶。排练当天早上,波默拉会依自己的想法,重写撰写前一天发展的内容,下午随即让演员排练新的文本,延伸情境。在即兴发展与剧本创作一来一往间,戏剧架构慢慢成形。在演出期间,波默拉仍持续修改文本,直到出版,他的剧本才算定案。
简易语言谱出寓言般的叙事
波默拉的剧作充满寓言特质 。在《小红帽》后,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名引导故事流动、评论角色经历的叙事者。《商人》一剧更全部用叙事体铺陈,以回溯且暧昧的口吻,描述重塑一名失业女子面临工厂关闭对整个城市造成的危机。《我颤抖》中,则由一位主持人串连所有在理想和生存间挣扎的人物样本。此剧演出后,波默拉渐渐脱离了线性叙事,多次尝试破碎的叙事结构(注3)。无论是充满象征、支离破碎的「抽象剧」或是线性铺展的「写实剧」,波默拉企图突显故事之外诗意的回声;尤其是他的童话改编,运用浅显易懂的叙事结构,延伸出无限的想像空间。
波默拉善用简约、扼要的文字寻找语境的确实性。在他作品中充满生活化的对白:简单的用词、反复的字句、重现的主题、不确定的停顿、断裂的构句……等。每一个角色就像是一边说话一边建构自己的想法。这样风格不仅加强表演当下的力量,也延伸出言外之意。为了确实形塑角色心理,波默拉舍弃浮夸的陈述,反而用一种精准、留白的笔法,带给观众充满神秘感的想像空间。对他而言,舞台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并非只能依赖语言,而是要将无法言喻的真实具象化:
「﹝…﹞我觉得现今文本已不是剧场里的首要元素,也不是次要的,(剧本写作与舞台演出)根本没有等级化的差异。因此,我认为演出在话语之前,已经有了沉默、空白和身体。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舞台上所有具体的元素(话语也是这些具体元素之一)都是剧场诗篇的文字。」
直捣平凡故事中的矛盾核心
波默拉的剧作充满矛盾特色:简单故事却承载复杂内容、写实风格却充斥奇幻场景、平淡的日常却暗藏诡谲的变化。波默拉一直在通俗的框架下寻找最强烈的冲突与力量,他小心翼翼地维系寻常和诡异之间的平衡,挑战观众对日常的观感,让他们自行辩证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波默拉的剧作主要在探索「心理写实」。然而,不同于拟真的写实主义,也异于心理分析剧,他所谓的「心理写实」是为了深掘个人存在的抽象意义。《商人》之前的作品,他采取「伪装写实」的手法,探索一种语言底层、表象之下,神秘且暧昧的真实。从《我颤抖》之后,他逐渐放弃故弄玄虚的手段,反而以平易近人的笔调,让剧本直接反映要探讨的议题。这样的变化并非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是以一种更扎实的方式重新建构现实生活的矛盾(注4)。尽管他近年来的创作变得愈来愈有逻辑,但他仍在剧中穿插许多偏离叙事的场景,让观众能更敏锐地感受到现实及其再现的暧昧;例如《我的冷房》中,一场梦境将凶恶的老板变成马戏团的驯兽师;或是《两韩统一》的爱情片段间不时穿插著通俗流行歌手演唱、游乐场中的碰碰车与投币式爱情占卜机等片段。
波默拉透过暧昧的手法,试图捕捉真实涌现的瞬间。他的作品就像一面棱镜,反射出现实多元、矛盾的面相。他追求的真实并非可以理解的情境,而是一种复杂的感受 ,如他所言:
「所有事物都由它的实体和随它产生的想像而构成。人类是什么?它既是一种生物,也是一种传说。是血肉也是想像。的确,有些东西比其他的更令人感到真实,但现实也是一件存在脑袋里的事。这就是我试图在剧本里、在演出中强调的。」
这也是为何我们可以从他剧作中的角色、主题或情境上找到熟悉的身影,但仍与它们保持一段距离。波默拉的剧场让观众质问自己对现实的观感,进一步思索存在的意义。
注:
- 路易.布雾亚是波默拉虚构的一个人物。路易源自他父亲的名字,同时也是发明电影卢米埃兄弟的名字。法文Brouillard的意思为雾霭;以「雾」为名,波默拉一方面参照当时剧团以自然现象标明自己的创作理念——例如,阳光剧团——另一方面,他有意区别法国剧场以理性主义阐明真理的风格。他企图以暧昧的手法探索界于明亮和隐晦之间难以察觉的真实。
- 此制作不仅得到2011年法国评论公会最大奖,也让波默拉得到同年莫里哀奖最佳法语戏剧作者,该团也荣登当年最佳剧团奖。
- 《圆圈/虚构》中,在四个时代(中世纪、1901、1914、当代)的8段故事互相交错、对照,构成30多个片段;《两韩统一》则由20段辩证爱情的场景组成,没有连贯的剧情、相同的角色。
- 例如 ,在《伟大且传奇性的商业故事》动笔前,波默拉和他的艺术顾问P. Carbonneaux特别专访许多60年代和现代的推销员,作为演员即兴发展的材料。
参考资料:
Joël Pommarat, Théâtre en présence. Arles, Actes Sud, 2007
Joël Pommarat, Joëlle Gayot, Joël Pommerat, troubles, Arles, Actes Sud,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