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創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回應
李銘宸:不同立場的換位思考
「策展對我來說,也是單位與創作者,甚至是觀眾之間的鬥智鬥勇。 」面對策展邀演的心情,創作者李銘宸如是說。 策展:組合背後的思維與態度 編導演全才的李銘宸,以「集體創作」見長,經常是生活經驗有所體會,才會將之化作創作元素不僅個人創作如此,即便遇上單位邀請、策展合作等狀況亦然,「以我個人的創作經歷來說,通常不會先從題目開始,大多先有感覺、累積經驗,創作才會開始。我很少重新發展、嘗試過去創作中的概念或元素,可能是因為這樣才會每次創作都很痛苦吧,也可能是因為,一路以來做的東西大多比較不是走文本脈絡,而透過生活、經驗、抽象的感知去組構作品和陳述,好像也會自然地開往這種方向。」 然而,既然說到這點,李銘宸又不得不先討論「策展」二字,之於台灣藝術圈的定義。他思考:「以現在台灣劇場的環境來說,『策展』常常比較多覺得是一種行銷的語言、扛棒(編按:台語「招牌」),像是超級市場的櫻花季、楓葉季、各國零食泡麵環遊世界那種感覺。藝術節和策展,大多國外舊作和台灣新作混雜呈現,但作品們的組合、菜單、發生的方式,能夠感覺到背後策劃的思維、態度、視野。」 話雖如此,仍偶有驚喜的際遇發生。今年臺北藝術節,李銘宸的全新作品《百葉》也將登台,他說這回雖然同樣是以策展之名目為發端,但是「我能感覺到策展人林人中非常有意識地在處理整體節目的思考與議題性,與藝術家的溝通相處,也非常緊密,深入,體察。」這樣彼此信任、暢通討論的關係,對李銘宸來說也是很不容易的經驗。畢竟場館的邀請,時而像把雙面刃,有時給予人意象不到的刺激,有時也會迎來無法預期的限制。
-
焦點專題(二) Focus
經典拼貼重構 爭議超越時代
伍斯特劇團創作迄今,作品內容相當多樣,所關注的多為女人受迫、種族歧視等各種社會議題,及用多種角度檢視現代人性漸失的問題。形式則跳脫線性敘事,運用自傳、訪談、新聞、錄音、影像,並改編或挪用經典劇本,重新組構劇場的呈現。本文透過該團幾齣重要的製作,一探其劇場實驗軌跡。
-
企畫特輯 Special
稻草人舞團《不.在場》
無論如何,《不.在場》是個在旅館這個特殊空間當中展開的舞蹈作品,空間與裝置藝術調度了觀眾與舞蹈之間的關係,在觀眾與舞者之間的,「觸摸可能」的緊張關係之下,創造出一個更具有延展性,不同以往舞蹈的觀看方法。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當美術館成為避難所
比利時創作團隊FC Bergman的《應許之地》通過場景、空間、物件的變化,高明地運用隱喻手法,從個人的微小困境到世界的巨大困境,討論藝術、生活、宗教與戰爭的關係。美術館被比喻為一艘方舟,一個紛擾世界的和平避難所。然而,藝術有用嗎?藝術能解決人的問題嗎?藝術跟生命狀態如何連結在一起?當戰爭發生時,藝術會是最後的應許之地嗎?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眾家爭鳴,卻百無聊賴
菲利浦.肯恩的劇場作品瞄準平凡小人物,呈現他們在百無聊賴的生活中打造一個集體的烏托邦。然而,他們從不嘗試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是懷抱著專注的態度,用創意、遊戲性的方式去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藉由這些童心未泯的角色,導演帶領觀眾發現世界的另一種視野、另一種節奏。也許習慣了舞台壯觀效果的觀眾可能會覺得肯恩的作品無聊透頂。然而,這種單調的鋪陳、平淡的氛圍正反射出後工業化社會中人類汲汲營營的空無。
-
特別企畫 Feature 撕下標籤之後 以新態度展開在地追尋
現象4:「新文本」浪潮來襲,台灣劇場如何接招
這一年來,台灣劇場頻頻選擇國外當代文本搬演,如新點子劇展、對幹藝術節或多個讀劇表演,都可看見歐陸新文本的蹤跡,且不論「新文本」的定義是否被認可,這些敘事邏輯及產出形式與傳統劇本大相逕庭的新世紀劇作,對沒有深厚文本傳統要「顛覆」的台灣劇場,有什麼積極的意義?是新的劇場語言?或是新的文本工作方式?浪潮襲來,帶給我們的是什麼?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藉舞台書寫人性中最深層的矛盾
波默拉的劇作充滿矛盾特色:簡單故事卻承載複雜內容、寫實風格卻充斥奇幻場景、平淡的日常卻暗藏詭譎的變化。波默拉一直在通俗的框架下尋找最強烈的衝突與力量,他小心翼翼地維繫尋常和詭異之間的平衡,挑戰觀眾對日常的觀感,讓他們自行辯證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他的作品就像一面稜鏡,反射出現實多元、矛盾的面相,他追求的真實並非可以理解的情境,而是一種複雜的感受。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本風潮
經典搬演反映當下 集體創作顛覆文本傳統
入選戲劇盛會的劇作家前三名,是大家熟知的莎士比亞、契訶夫與易卜生。作為經典,德國劇場人特愛用他們的劇作諷喻當下。而入圍最多的當代劇作家,則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利尼克為代表,她後現代主義式的寫作風格,給予導演很大的空間自由發揮。在搬演當代文本上,戲劇盛會反映了當前德國劇壇的兩股重要潮流:其一是導演與作家的合體,其二是集體創作。
-
巴黎
流亡者的巨幅畫卷
陽光劇團團長兼導演莫努虛金的戲劇既非虛構的故事,也不是劇場和現實的並列,而是現實的戲劇化。《最後的驛站(奧德賽)》是她數月來風塵僕僕,從桑軋特到澳洲,與難民會面的成果。從二○○一和二○○二年間收集到的上百件真實敘事──個人奧德賽──構成本劇的內容。
-
專欄 Columns
何謂「文學劇場」?
如今加上「文學」兩字的「劇場」也者,不過是改編小說而已。如果小說算做文學,故從小說改編的戲劇稱做「文學劇場」,那麼非從小說改編的戲劇就不算文學了嗎?如此,將如何看待在西方比小說更為古老且早就作為文學主體的戲劇呢?當代文學人所撰寫的劇作又該如何稱呼?
-
焦點
抖小包袱裝大包袱
傳統相聲可以一個段子一個段子不知伊於胡底,賴聲川的相聲劇則是連前連後,一個大主題貫連整晚演出。以新戲《千禧夜,我們說相聲》來說,賴聲川談的將是中國文化和戲劇藝術的最深層──關於語言,關於「聽」。
-
台前幕後
詩,在劇場裡
在台灣,所謂的跨界演出,都還只是點與點或線與線的接連,很少做到全面的結合,因此,「詩,無處不在II」號稱結合四十多位不同領域藝術家的「總體劇場」演出,格外令人注目。
-
台前幕後
傾聽身體的聲音
從一九九三年嬰兒油第一次在舞台上發光,接下來《奧林匹克》、《油畫》、《草履蟲之歌》,到去年舞團十五週年慶發表的《黑潮》──幾乎集嬰兒油舞蹈動作之大成,強調「身體自會告訴你什麼」的劉紹爐希望突破標題的限制,挖掘自我的境界,引動當下的精神力量。
-
即將上場
相聲瓦舍推出《大唐馬屁精》
相聲瓦舍今年新編的相聲《大唐馬屁精》,故事敍述皇帝爲了心愛的貴妃,貼出金榜昭吿天下:「若有人能博得妃子一笑,重重有賞!」消息一傳出,立刻成爲全民運動,大家都爲了皇上的老婆,挖空心思、兩肋挿刀。有兩個傢伙,快手快腳地趕在所有來拍馬屁的人前面,引出許多有趣故事。《大唐馬屁精》由宋少卿、馮翊綱帶領相聲瓦舍創作群做集體即興創作,並且擔任主演。
-
交流道
政治喜劇 美國舊金山默劇團
美國最資深的一個政治喜劇團體「舊金山默劇團」,向以犀利敏銳的角度,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弊端而著稱。今年四、五月間,「優劇場」團長鍾喬應邀前往舊金山,參與該團新戲《產業外移》(Offshore)的製作排練,長達四十天的觀摩,他對「集體創作」的工作方式有更新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