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菲尔.约瑟菲晚年定居美国,为了坚持目己的信念,也不愿再踏上舞台表演,遭受严苛的精神压力。(本刊资料室 提供)
炫技的传承 炫技的传承

诗意中带锐利的炫技家

匈牙利钢琴家拉菲尔.约瑟菲

约瑟菲是一位极注意细节的「精致」大师,他的弹奏总是以「精致」、「诗意」为本质和精髓,是一位能弹奏如歌似的音色、在钢琴上做出微弱声响变化阴影多彩的钢琴家。听过他弹奏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其宽广的弹奏风格,虽让人容易理解,却也带有某种锐利。

约瑟菲是一位极注意细节的「精致」大师,他的弹奏总是以「精致」、「诗意」为本质和精髓,是一位能弹奏如歌似的音色、在钢琴上做出微弱声响变化阴影多彩的钢琴家。听过他弹奏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其宽广的弹奏风格,虽让人容易理解,却也带有某种锐利。

著名的《纽约时报》乐评家何内克(James Huneker)在一九二二年所著的《爬上尖塔的工作者》steeple jack一书中,曾提到当年,他认为有三位钢琴家融合了胡麦尔学派(注)的纯净弹奏和现代钢琴晕光色彩设计,即德帕赫曼(Vladimir de Pachmann)、拉菲尔.约瑟菲(Rafael Joseffy)和Leopold Godowsky。他描述约瑟菲弹奏时的手美极了,美丽的波浪动作,音乐中如鸟儿般地飞翔。

从任何角度看来,拉菲尔.约瑟菲,都足以被称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之一。虽然很可惜他后来未曾录过音,但是从许多人的描述中,还有李斯特对他喜爱的程度与「足以能够成为陶锡克(Tausig)第二」的期许,都让我们对这位钢琴家的杰出弹奏有所了解。

—八五三年出生于匈牙利的约瑟菲,父亲是一位犹太教士(Rabbi)。他在布达佩斯音乐院习琴后,于一八六六年转到德国莱比锡音乐院学习,师从Wenzel,但是他也曾随Moscheles学琴。二年后,他则到柏林拜李斯特的高徒陶锡克为师。一八六九年时李斯特在威玛(Weimar)城,于每星期天早晨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都安排举行午间(Matinée)音乐会,经常有许多音乐家都被邀请演出,李斯特有时也自己弹奏,被邀请的音乐家都觉得荣幸至极,而威玛的大伯爵也几乎场场出席;除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家参与外,也有愈来愈多的年轻人环绕于李斯特四周。基于散布乐念与传播琴艺的使命感,李斯特公开声明,他愿意每星期抽出两个下午(四时至六时)的时间,「接见」前来「朝圣求经」的年轻钢琴家们。李斯特在威玛「宫庭花园」(Hofg ä rtnerei)住所的「家庭」聚会,茶点、钢琴吸引了也有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年轻钢琴家,李斯特只好将他的「接见时间」增加至每星期三次。约瑟菲也就是在此时来到威玛,一八七〇年和一八七一年夏天,约瑟菲跟著李斯特学琴。

一八七〇年约瑟菲在柏林展开演奏生涯,随即被视为是一位散发伟大光彩的「大师钢琴家」,接著在欧洲各大城市开始巡回演出。一八七四年著名的乐评家、音乐学家汉斯立克(Eduard Hanslick,1825-1904)曾经写过一篇有关约瑟菲的乐评,他非常崇拜约瑟菲华丽灿烂的技巧,但是却觉得弹奏中带些冰冷。

当时,另外一位也很著名、但稍年幼些的李斯特学生罗森塔尔听见二十二岁的约瑟菲演奏,感动不已,决定从波兰到维也纳随约瑟菲习琴。据罗森塔尔的描述,约瑟菲除了是位杰出的钢琴家外,还是位疯狂的「撞球迷」!

比起其他李斯特学生大线条而有力的弹奏,约瑟菲算是一位极注意细节的「精致」大师,他的弹奏总是以「精致」、「诗意」为本质和精髓,如歌似的音色,是一位能在钢琴上做出微弱声响变化、阴影多彩的钢琴家。听过他弹奏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其宽广的弹奏风格,虽让人容易理解,却也带有某种锐利。也有人描述道,他像德帕赫曼一样,是一位柔软、优雅的钢琴家,但是比起德帕赫曼,约瑟菲拥有著比德帕赫曼更精致的乐思与控制力。

独特触键,幻化多彩的声响

一八七九年,当约瑟菲在欧洲奠定了最重要的钢琴家地位之后,他到美国首演,在纽约的Chickering Hall,由指挥家达姆洛希(Walter Damrosch)指挥乐团与他合奏萧邦e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中间再穿插些独奏曲;之后,他们赴美国各地巡回演出时,一位波士顿的乐评家写道:「我们从未听过任何一位钢琴家比约瑟菲在技巧与执行上的每种素材,更接近绝对的完美。包含安东.鲁宾斯坦、冯.毕罗与叶西波夫(Essipoff)……等。他所弹奏的快跑与分解和弦是多么平均且不费力;他驾驭和穿透的力量,随时有表情地弹奏出有等级差异与阴影的变化;优质的集中力(与敲打是多不相同),将每个音符都充满意义地弹出,听过的人都共鸣而震动……。」此乐评整个篇幅一直不停称赞著约瑟菲,最后的结论:「基本上,是一位毫无弱点、瑕疵,融合了所有品质的完整钢琴家」。

—八七九年后,约瑟菲定居美国,是第一位在纽约演奏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家。约瑟菲也成为在当时第一位经常性演出布拉姆斯作品的钢琴家。在美国,约瑟菲以纽约为家,夏天他会到哈德逊河畔的 Tarrytown避暑。他在美国一共住了三十六年,比在欧洲居住的二十七年还要长,《纽约时报》的乐评家何内克对约瑟菲毫无保留地赞赏与敬佩,甚至有一段时间还成了约瑟菲的助理;因此,何内克写过许多有关约瑟菲的报导与评论:「在今天(一九一一年),约瑟菲算是拥有钢琴弹奏国度中所有的高尙、精致与诗意。他的触键非常独特,对乐器的掌控、操纵能力是无人能够比拟的,他是炫技者中的炫技者!他的音色绝美,有著丝绒般、贵族似的品质。让人毫无任何粗糙、野蛮、强烈的疑虑,因此,使得他在爱乐圈中拥有一片最独特的地位,他的触键是奇妙的,当他弹奏萧邦夜曲时,魔幻与月光溢涌而出;而当他演奏李斯特协奏曲时,又华丽得如殒石般的灿烂。这种稀少而奇特的炫技与诗意的契合,让约瑟菲摒除在一般苍白无色彩的平凡钢琴弹奏之外!」

当然何内克感情丰富,充满了热情,而他又与约瑟菲熟识,自然而然崇拜之情四处洋溢,然而,他是位精采而专业的乐评家,也对钢琴弹奏有深刻的了解,因此他的描述仍为极具价値的史料。

艺术至上,其余为身外之物

在纽约,约瑟菲愈来愈少公开演出,并非音乐会邀约减少,而是他自己刻意布署,逐渐退隐。著名的经纪人Henry Wolfsohn曾道出,他提供了约瑟菲许多巡回演出的机会,然而约瑟菲却认为演奏生涯对他的精神负荷太过严苛而回绝。他认为,自己渐渐年老,曾经在他手下能够轻而易举弹出来的音乐,感觉变得很难。

他曾经在纽约的国家音乐院(National Conservatory,茱莉亚音乐院的前身)教学,年轻时也谱写过一些沙龙式的作品。然而,他所编订过的十五册萧邦钢琴作品,最为世人所知;而他也编订过彻尔尼、Henselt与Moscheles的练习曲,他还写过一本非常宝贵、有关钢琴弹奏的著作《高级钢琴弹奏训练》School of Advanced piano playing(New York1902)。

约瑟菲一直到晚年都非常忠诚地坚持自己的信念,他视自己的艺术崇高至上,无任何其他事情能取代。他毫不在意名声与喝采,宁愿默默教学以微薄的收入来抵偿在舞台上的光彩璀璨。他觉得,世间任何事物比起自己的艺术都微不足道。

在约瑟菲过世前一年,曾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而且精神崩溃;当他过世时,音乐界的朋友与学生们都震惊无比,无法接受此事实。约瑟菲在李斯特学生中,是属于精致、诗意的一型,李斯特的学生,个个有著强烈的独特风格,个人的弹奏色彩都独一无二。或许是与李斯特所持之教育理念有关,他认为钢琴家如植物,是被大自然置放于它们出生之处,园丁可能培育植物,然而他无法「创造」它们,钢琴家的老师们也是如此,他能培育,却无法「创造」出钢琴家,每位好的钢琴家的内心中都有一位「音乐家」挣扎著,要破蛹而出。李斯特视自己的职责为释放出这些「具有潜识内在的音乐家」,并引导他们。而其他事情,都将在音乐家被解放后,随之而来,包括技巧的发展……等,「技巧应该是后精神中创造出,而非来自机械的练习弹奏」李斯特经常触及此理念,而约瑟菲也曾经说过:「我一直都认为那伟大的技巧(李斯特的),并非来自手指,而是智慧性精神所给予技巧的力量」。

约瑟菲在美国,全心致力于教学,或许,他想达到的,正是将李斯特的理念,继续不停地延续。然而,他自己最崇拜的钢琴演奏家却非属李斯特传统,而是来自波兰的德帕赫曼、Godowsky与Paderewski。

注:

十九世纪初的英国钢琴家胡麦尔(Johann Nepomuk Hummel)认为弹奏钢琴的触键要重且深,必须做出明亮、音色有深浅的变化与持久丰富的音色,而且在重复音上不可以太快,才能弹出特别迷人与甜美的和声。

文字|叶绿娜 钢琴家、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