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音乐总监慕提带领,这次芝加哥交响乐团再访台湾,推出扎实的乐团曲目,从古典风格的贝多芬《命运》与浦罗柯菲夫模仿海顿风格的《古典》、充满浪漫派管弦声响的柴科夫斯基第四与世纪末的马勒《巨人》,恰与充满理性主义的廿世纪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协奏曲,为弦乐与管乐》形成对比。
芝加哥交响乐团
2016/1/15~16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66369168
走过一百多年历史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向来以亮丽的铜管之声闻名于世,灿烂音色与高水准的演奏,一直是美国乐团之最。美国五大乐团荣耀的背后,却是来自欧洲指挥的调教。
多位音乐总监将乐团推向顶尖
莱纳(Fritzrt Reiner)是创造乐团第一个黄金年代的音乐总监,亦是引进RCA唱片开始发行乐团唱片录音的功臣。芝加哥交响是广播与电视录音、录影的前锋(1945),不仅留下许多精采声音与影像,更为乐团带来大笔的财富。莱纳之后,最重要的音乐总监是同来自匈牙利的萧堤爵士(Sir Georg Solti)。曾在布达佩斯音乐院追随巴尔托克、高大宜等音乐家学习的萧堤,让木管与弦乐呈现欧洲严谨、温厚的音色却也兼具色彩的丰富性,铜管更是扎实亮丽。他引进英国唱片公司笛卡(Decca),录制了作曲家交响曲与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等,这个创举再次将乐团带上史上最光辉的岁月,亦使他成为任期最长的音乐总监。与乐团合作了九百九十九场的音乐会,第一千场原本是为了他庆祝八十五岁的生日(1997),可惜世事无常,在庆生前一个月,这位伟大的指挥家却溘然离世,留下无限唏嘘。
继任的犹太天才音乐家巴伦波英(Daniel Barenboim),延续了萧堤的光环,虽然让乐团维持过去的声望与水准,但一九九二年当他同时接任柏林德国国家歌剧院总监一职,其行事风格开始遭到诟病。他将原本萧堤每个乐季指挥廿周的工作,降到十六周,不仅造成话题,团员们更认为「音乐总监」的工作时间,怎么已经如同「客席指挥」了?
经典曲目展现深厚基柢
寻觅四年之后,义大利籍指挥慕提(Riccardo Muti),于二○一○年接任。慕提与阿巴多、夏伊、辛诺波里四位义大利指挥家,从一九六○年代开始一一占领欧洲乐坛的指挥台,而被乐评誉为「四个火枪手」。出生于那不勒斯的慕提是以严谨、执著忠于原谱闻名。他非常冷静地让任何音符都遵循著作曲家的乐思,而不愿犯下乐谱上任何的错误。这种态度起因于对音乐文献学十分严谨的研究。但是这种太过严谨的态度,虽然无懈可击,有时却使音乐缺少灵光乍现的激情与巧思,而显得沉闷,尤其是在交响曲方面。
此次慕提在第二任期上任之初,即带芝加哥交响来台演出,堪称是二○一六年开春大事,但这位向来以指挥义大利歌剧闻名的指挥家,开出的曲目却是扎实的乐团曲目,从古典风格的贝多芬《命运》与浦罗柯菲夫模仿海顿风格的《古典》、充满浪漫派管弦声响的柴科夫斯基第四与世纪末的马勒《巨人》,恰与充满理性主义的廿世纪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协奏曲,为弦乐与管乐》形成对比。没有明星独奏家增加光彩,纯粹展现该团严谨的深厚根柢,亦呈现欧洲乐团精致的音乐与美国乐团灿烂的音色。同行的还有曾经获得德国汉诺威「姚阿幸小提琴比赛」第一名的乐团首席、台裔小提琴陈慕融,令人引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