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首演,在上海引发「这个时代昆曲最好的样子」讨论热潮的《春江花月夜》,剧组灵魂人物除了制作人与主演张军,还有台湾戏曲导演李小平。近年走南闯北尝试执导多种当代戏曲的李小平,在这次的《春江花月夜》导入台湾剧场美学,邀请多位台湾剧场重量级设计家参与,他指出,整出戏以曲牌连套的格律书写,既好听,又推动情节不断前进,身为导演的责任就是把这么优美的文本「立体化」,丰满观众对于诗的想像。
第六届海派文化艺术节
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
4/29~30 19:00 5/1 14:0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2-5772568
一年多前,大陆「昆曲王子」张军吹响《春江花月夜》集结号,许诺要给昆曲「一个未来」,而负责掌舵的则是近年活跃于两岸的台湾戏曲导演李小平。两位艺术理念相近的伙伴邀集两岸戏曲及剧场精英,联手打造出至情至美的新编昆曲《春江花月夜》。
因缘际会 两岸共创《春江花月夜》
李小平与张军的合作,缘自二○一二年史依弘与张军主演的《牡丹亭》。「能否在不变革的前提下,为角色找到不同的情感出处?」同样的〈拾画叫画〉,李小平以新的剧场语汇赋予柳梦梅不一样的情感表现,老戏新诠的做法和张军形塑当代昆曲新样貌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人相约再作戏,相隔三年,终于等到「八○后」世代青年编剧罗周的昆曲剧本《春江花月夜》。
罗周从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得到灵感,不到半个月时间创作出因爱而亡、为爱而生的《春江花月夜》。剧本完成后,受到两岸戏曲界瞩目,包括张军在内多方想要搬上舞台。那时,李小平不时听到戏曲界向他推荐这个剧本。
但《春江花月夜》由纸本跃上舞台的传闻,一直只闻楼梯响。一日,张军问李小平:有无兴趣合作《春江花月夜》?两人一拍即合。李小平想,既为当代原创昆曲,或许可以加入台湾的剧场美学观,于是大胆建议邀请台湾资深剧场设计——舞台设计王孟超、服装设计林璟如、视觉设计霍荣龄……都是曾和张军的偶像——云门舞集工作过的艺术家,一看到这份梦幻名单,张军问:「可能吗?」李小平说:「你有准备就可能!」张军兴奋地说:「当然要!剩下的事我来想办法。」李小平花了三天时间打电话邀约,主创团队一一到位。
深情剧本 在剧场中立体化
张若虚存世的诗作仅知两首,〈春江花月夜〉看似写情写景,更深刻的是人面对宇宙的哲思,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罗周根据卅六句原诗发展出跨越人鬼仙三界的爱情故事:上元佳节夜,张若虚在明月桥与十六岁的辛夷相遇,两人相望三眼,张若虚倾心不已,隔夜又至桥头想见佳人,不料被鬼使误捉殒命。张若虚为见辛夷一面,徘徊阴间不肯投胎,在地府修练五百年的仙姑曹娥为其真情所感动,向鬼府天子求情,让张若虚魂游人间;再回人间已相隔十年,辛夷早已嫁作人妇,但年年上元节到桥头祭拜,人鬼相对悲喜交集,曹娥见状动了凡心,到蓬莱求取仙草助张若虚返还阳间;第三次上元节相见,张若虚仍是廿七岁翩翩才子,辛夷已是六十六岁老妇,五十载岁月倏忽而过,两人只能共唱〈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李小平指出,整出戏以曲牌连套的格律书写,既好听,又推动情节不断前进,身为导演的责任是把这么优美的文本「立体化」,丰满观众对于诗的想像。排练期间,李小平给自己和演员的功课:进排练场第一件事轮流朗诵原诗,「别忘了这出戏是这卅六句造就出来的!」李小平说,原诗提供罗周创作的遐想,「现在,我们要藉明月为眼睛,循江河景致看时间,回溯诗境。」
《春江花月夜》原剧本需要两个晚上才能演完,李小平第一步先「瘦身」,浓缩成一个晚上的戏。他认为,张若虚和辛夷的三次见面,是促使情感喷薄而出的必然,温度是递进的。「第一次初相见,是不经心的邂逅;第二次十年后人鬼重遇,尽管阴阳相隔,但并不感伤,因为,辛夷感应到张若虚,两人像是共赴一场阳光下的野餐,『聊』了一个下午,虽有遗憾,但又极其美好,具有宁静的仪式感;第三次五十年后的相逢,廿七岁的张若虚和六十六岁的辛夷一对眼,就知道是彼此,多少擦肩而过的相遇,才造成最后等待的圆满。」
名角汇聚 演出三界奇情
《春江花月夜》汇集中国戏曲界名角,张军饰演张若虚,辛夷由北方昆剧院著名旦角魏春荣担纲,曹娥则由文武昆乱不挡的史依弘饰演,「草圣」张旭由京剧老生关栋天出任,现任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的名丑李鸿良也参与演出。
李小平为张若虚外在设定「怀琴而歌」,那是情感共鸣的物件,如何让人与琴合理「长」在一起,刚开始排练时总觉得绊手,排到最后,人与琴合一,一会儿像说悄悄话,一会儿又共跳华尔滋。
「舍得安静,拒绝发现!」则是李小平为张若虚设定的内在情感。他认为,人的情感如果薄浅,再多形式也是花架子,但如果太营造有形的情感,反而进不到角色的内在。发展角色过程中,李小平观察张军「肾上腺素太多」,他提醒:「不要试图告诉观众什么,Hold住,安静下来。」
魏春荣饰演的辛夷,从十六岁少女、廿六岁少妇演到六十六岁老妇,年龄跨度达五十年,挑战极大,「辛夷出身礼教严谨的家庭,情感必须含蓄,否则成了野丫头。而张若虚死后,她年年到桥头祭拜,又是何等的坚定。」李小平认为,表演已臻成熟的魏春荣,更能诠释出这个角色内在「柔性的坚定」。
近年积极拓展戏路的史依弘,这回饰演的曹娥,十四岁身亡到地府修练,不知情为何物,受到张若虚感动,宁愿放弃五百年修行,求取仙药助张若虚还阳。李小平指出,这个角色是旁观者,「阅读」情为何物, 一旦受到真情的感动,反射出来的能量却是极其强大。
张若虚的好友「草圣」张旭,戏分不多,却有著画龙点睛的戏剧效果。「剧终,张旭酒后醉谈唐朝兴衰,道尽世道荒谬!醉写狂草,何等的酣快。」编导藉张旭的狂放之姿,为张若虚写下「孤篇压全唐」名诗,留下笑看人生的绝笔。
打开眼界 探索戏曲当代面貌
《春江花月夜》去年上海首演,不只票房热,在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接地气」全方位操作下,引发「昆曲最好的样子」讨论话题。对李小平来说,这次两岸携手最开心的是,有一股正能量在传递,他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从二○一○年为四川省川剧院重导剧作家魏明伦剧作《夕照祁山》,李小平往返两岸导戏,陆续排出昆曲《牡丹亭》、《烟锁宫楼》、《春江花月夜》、京剧《金缕曲》、川剧《草民宋士杰》、《柳荫记》、高甲戏《大稻埕》等作品,在不同剧种间探索戏曲在当代剧场新的可能性。他形容,这些年走南闯北,像是入了宝山,眼睛、耳朵都被打开了,至于什么才是当代戏曲最好的样子?李小平还在探索,不急著找答案。「我想做的是,以不焦虑的态度平静而谦虚地护持传统,让戏曲在当代剧场有妥善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