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叶生(澎叶生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他们的台湾声音笔记/采集者群像

澎叶生 透过耳朵 享受丰富的世界

旅居台湾的法籍声音艺术家澎叶生,原本学的是利用各种电子媒材与数位技术创作的具象音乐,因为爱好自然的声音,于是走向户外,进行田野录音并开始将自然的声响转化为他的音乐素材。来到台湾后,他从自然中发现许多丰富的声音,更与其他声音艺术者、影像纪录工作者、舞蹈家及视觉艺术工作者合作,让「声音」在不同艺术领域之间互相激荡。

旅居台湾的法籍声音艺术家澎叶生,原本学的是利用各种电子媒材与数位技术创作的具象音乐,因为爱好自然的声音,于是走向户外,进行田野录音并开始将自然的声响转化为他的音乐素材。来到台湾后,他从自然中发现许多丰富的声音,更与其他声音艺术者、影像纪录工作者、舞蹈家及视觉艺术工作者合作,让「声音」在不同艺术领域之间互相激荡。

店家的门上挂了一个铃,每当顾客、店员进出时,总不免发出几声叮叮响。澎叶生(Yannick Dauby)几次下意识地转头过去,即使正在讲话中,他的耳朵也没有停止过。「对我来说,这个铃响、咖啡机的声音,也是音乐!」听著澎叶生说话,让人忍不住跟著他开始聆听周遭的声音。身为一名声音艺术家,他从「音乐」出发,进而将注意力放到「声音」之上,对澎叶生来说,声音不仅仅是声音,更藏了许多关于世界的秘密,他的兴趣就是持续聆听、探索世界!

走进世界  探索声音的多重面向

青少年时期,澎叶生透过音乐图书馆,大量听了许多种类的音乐:「我听了很多不同的音乐,金属、摇滚,后来我开始听印度音乐,还有很多的民族音乐、世界音乐」。大量而丰富的聆听经验,打开了澎叶生的音乐世界与想像,对他而言,音乐绝对不是只有一种样貌!澎叶生在学校里主修具象音乐(Concrete Music),在工作室中利用各种电子媒材与数位技术创作,只是电子音乐的声响并无法满足澎叶生的声音世界。「我听著河水的流动,被其中所蕴涵的丰富张力所吸引!」喜爱自然的澎叶生,无可避免地从工作室走向户外,进行田野录音并开始将自然的声响转化为他的音乐素材。凭借著对自然声响的喜爱之心,他靠著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学习如何将「声响」采集收藏,并利用了电子音乐、实验音乐的训练,将这些声音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

除了具象音乐,澎叶生同时也研读民族音乐学,因此他的声音采集除了作为电子实验音乐的素材外,也经常具有记录档案的功能。他透过声音采集保留他所观察到的自然与人文,并借由他创作具象音乐的能力重新编辑这些声响,辟如他在台湾做的计划《鬼月》、《光能铁道之夜》等,澎叶生让他的声音切片,同时兼具了美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多重面貌。

绝不设限  跨领域互相启发

澎叶生观察生活环境的角度,与多数人相比,有更多部分是从声音建构出来的,对他来说,任何的声音只要仔细探究,就有成为艺术的可能。一如他对声音与艺术不设限,他的艺术呈现方式同样富有变化。他的「声音」采集既是自然与人文的档案纪录,同时也是制作电子音乐作品的素材,可能是现场即兴创作演出的元素,也能被制作成互动装置或其他艺术品的一个部分;他也与其他声音艺术者、影像纪录工作者、舞蹈家及视觉艺术工作者合作,在网路上、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和各种建筑或环境中呈现作品,他让「声音」在不同艺术领域之间互相激荡。「我们互相交换『声音素材』,然后各自创作,再互相交换,这个过程非常有趣!」澎叶生眉飞色舞地说起他一开始和其他声音艺术工作者的故事,而后谈及他的各种跨领域合作。

在台湾的跨领域合作中,澎叶生特别谈及与骉舞剧场的交流,「他们将我的『声音』用一种很特别但很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而后,舞团舍弃了传统的「音乐」,选择了他的「声音」来作为舞蹈的一环。舞团的选择,让澎叶生的声音艺术有了另一种与身体、视觉、空间结合的新样貌,同时也让舞蹈有了不同的开展。不同的艺术都是对世界的照看,彼此本就有许多可以连结、发展相互激发的趣味空间。

认真聆听  是一切的基础

在环境中采集声音,除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甚至味觉都在同一个时间被体验建构,但当回到工作室里,声音被纯粹作为一种元素后就不再具有其他意义。然而有趣的是,当这些被减去意义的声音重新组合建构之后,他们居然又重新承载起许多资讯。在《鬼月》计划中的蝉声,从夏季的户外被采集,回到工作室里那些声音只是一种昆虫的鸣叫,但是当蝉声与其他普渡诵经的声响结合,我们立即透过蝉声所代表的炎热夏季、诵经声所建构的仪式空间,创造出一种置身于农历七月场景中的想像。

谈到采集声音、谈到创作,澎叶生认为首先必须理解录音绝对不是客观的记录,而是采集者特定观点的呈现。「这么多的声音,你要选择哪一种?」在声音艺术相关的创作中,采集者、创作者本人就是作品的第一个听众,仔细聆听是第一步,之后才是各种的选择。不论是音乐或是声音,澎叶生一再提到「设限」所造成的危险,如果不能广泛地聆听,那么世界就容易陷入偏颇与狭隘,同样的,录音、混音的工具软体,澎叶生也认为不应迷信特定的品牌或种类。「重点在于聆听,在于你的观点,你想采集什么、你想呈现什么。」澎叶生强调,如何进入声音艺术的世界,正如同「真正的厨师是没有食谱的」一样,声音的世界自由无拘,须待各人自行以耳为师、用耳探索。

声音导游  打开不同的窗

「台湾有非常多的声音!在我新店的家里总是可以听到很多种的蛙鸣、猫头鹰的叫声,可是到香港的时候,我非常惊讶,山里竟然如此的安静。」「在法国,蛙鸣通常一次只有一种,蝉声也是,但台湾总是同时有许多种类!」已经与妻子定居台湾多年的澎叶生,非常开心地说起自己在台湾的声音观察,深深著迷于各种各类蛙鸣的他,也在关渡自然公园担任过志工。澎叶生透过声音艺术,建构出一幅幅的画卷,借由《蛙界蒙薰》,我们跟著他听见了许多原先听不见的蛙鸣,并且一同体验了他对台湾生物丰富性与多样性的著迷之情;《鬼月》重新带我们经历了黏腻夏季中的传统风俗;《光能铁道之夜》则在采集声音之外,更实际访谈今日已无铁道行经的光能里居民,透过已经不复存在于光能里的铁道声、真实访谈的居民谈话、现今光能里的环境声音及电子效果交织,声音交织仿佛电影一般把人拉回旧日时光之中。在澎叶生的作品里,总是弥漫著他对生活环境的好奇心与关怀之情,这种真挚的情意使得他的声音作品在美感体验之外,更带领我们打开了一扇不同的窗,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难忘的录音故事

我听见了飞行

二○一四年,澎叶生在台大进行了一个采集蝙蝠声音的计划。「台大哪有蝙蝠?」一名台大人如是说,但澎叶生告诉我们,台大蝙蝠超级多!蝙蝠的声音人耳不能听见,他带著学生用一种能感测蝙蝠声波并发出声响的仪器采集声音,他发现当蝙蝠飞行路过他们的时候,机器竟随著蝙蝠的飞行轮流响起,声音居然跟著蝙蝠移动!

「我们听见了飞行!」澎叶生睁大眼睛兴奋地说!(廖诗昀)

澎叶生的录音tips

1.Listen,聆听

2.Listen,聆听

3. And Listen,还是聆听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