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智豪(许斌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他们的台湾声音笔记/采集者群像

柯智豪 乐音搭桥 让传统走回我们的生活

多次获得金曲奖、金钟奖肯定的柯智豪,因为加入了「好客乐队」,也投入了乐团的声响采集行列,而录制到的声音,也运用在乐团的创作如《桃花开》、《好客戏》中。近期,柯智豪的作品类型从宗教、戏曲、传统,到演出语言如原住民、客家、闽南语,等于台湾各族群都找上了他,但他的采集不为学术研究,而更多是找寻一条连接传统与现代的路,继续走下去,「让传统走回我们的生活中。」

多次获得金曲奖、金钟奖肯定的柯智豪,因为加入了「好客乐队」,也投入了乐团的声响采集行列,而录制到的声音,也运用在乐团的创作如《桃花开》、《好客戏》中。近期,柯智豪的作品类型从宗教、戏曲、传统,到演出语言如原住民、客家、闽南语,等于台湾各族群都找上了他,但他的采集不为学术研究,而更多是找寻一条连接传统与现代的路,继续走下去,「让传统走回我们的生活中。」

在音乐领域拥有丰富创作与制作经验的柯智豪,从乐团的吉他手、演唱会制作人、好客乐队到现在,每个阶段所体会的经验,都使柯智豪的音乐绽放不同的火花与想法,曾获金钟奖最佳音效配乐、金曲奖最佳客语专辑,多次入围金曲奖最佳乐团、最佳非流行演奏专辑的他,即使拥有丰厚的得奖纪录与多面向的作品呈现,访问时仍是谦虚地说:「这些都是刚好有机会,才让我有这么多不同的作品产生。」

问号 促使他寻找答案

从小学习钢琴的柯智豪,对音乐并不陌生,只是到了国中时,因为升学的关系而中断了学习,一直到高中,参加学校的管乐队,才让他遇见了人生重要的转捩点。加入乐队后,负责演奏上低音号(Baritone),只是乐队中上低音号声部演奏的部分较少,所以他在乐队中兼任乐队谱务,整理整个乐队里需要的乐谱,各个声部的分谱需要影印几份,甚至整理CD,都是谱务需要了解和整理的工作内容。

谱务的工作,让柯智豪对音乐产生了许多的问号:为什么同一首乐曲长笛和单簧管是不同调性?为什么各声部谱号会有不一样?为什么整首乐曲有这样的安排?为什么音乐是这样进行?为什么作曲家是这样编曲?很多生命中关于音乐的问号在这个阶段不断涌现,促使柯智豪开始在音乐里寻找答案。

高中时,柯智豪在校内参加管乐队;校外,他则又遇上了另一个改变他生命的乐器——吉他。当时他和年纪较为年长的长辈们一起练习、玩音乐,纵使过程中长辈们一直「指教」柯智豪,但柯智豪想要学习的心很强烈,宁愿被「指教」也要与他们一起练习。不久,他认识了萨克斯风演奏家董舜文,由于他是当时台湾较早至百克里音乐学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读书的留学生,许多在国外学习音乐的经验与资讯都会与柯智豪分享。因此高中升大学的那年暑假,柯智豪参加了百克里音乐学院主办的作曲音乐营,本以为对音乐的问号可以在这次音乐营中获得解答,却意外地带了更多问号回到台湾。

对声音敏感 对创作也敏锐

虽然对音乐的疑惑仍在,却不会让柯智豪停止在音乐里继续探索,反而更进一步深入台湾音乐圈。大学时主修资讯工程的他,一路走来从吉他手到唱片制作,已经担任过王宏恩、张惠妹、孙燕姿、潘玮柏等歌手的制作人。看似顺利进入主流音乐圈工作,但柯智豪进入业界时,正遭遇台湾唱片市场逐渐低迷的时刻,而他在音乐制作上也渐渐从主流走向非主流,再走向独立制作,不断调整著自己在音乐上的风格。

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录音的呢?他想了想说:「最早我在白金录音室打工过!」不过录音兴趣的初始,应该在更往前推。小时候他就对声音很敏感,随身听、录音机,都是他把玩的玩具。因为爱玩声音自得其乐,在高中时,弟弟还送过他「录音卡」让他可以接到电脑上玩。「不过现在这种器材早就被淘汰了。」柯智豪笑道。直到拥有录音设备在身上时,才想要到处采集,遇到喜欢的音响便留下记录,更曾跟著原住民歌手王宏恩到部落里进行田野调查。慢慢的,这些声音就变成他的工作素材。

真正投入采集,是他加入「好客乐队」之后。因为录音师暨交工乐队团员陈冠宇的推荐,他们另外成立了「好客乐队」。前者运用音乐表达不满、对抗政府;而「好客乐队」则运用音乐诉说虽然大环境使人无奈,却要微笑面对挑战。柯智豪在团里不但担任吉他手,更实际参与乐团采集工作。他说:「当时客家八音鼓等传统乐器都有正式、并且密集地采集。有团队一起,也有自己一个人收集。收录声音之后就会思考怎么使用,像后来的《桃花开》、《好客戏》这些专辑,就用上了录制的声音。」

近年来,他的作品愈来愈成熟,也愈来愈得到肯定。经过不断地累积后,他毅然发起了一个融合风土采集及电子音乐与台湾庙宇音乐元素的长程计划,名为「三牲献艺」。二○一四年他更在霞海城隍庙、大稻埕附近街区内的「思剧场」,搭设了完整的舞台与影像装置,举办了第一次的现场演出便获得热烈回响,并录制专辑发行。谈到这个计划,柯智豪笑著说:「我家就住在霞海城隍庙对面啊!所以我们从三年前就开始采集、考察,以『仪式』作为当年的主题。特别的地方是,妈祖遶境通常是一个队伍,只要跟著一个队伍走,可是城隍诞辰的进贡是同时十几个队伍,有十几路线在进行,不可能出一组去采集,这样就会漏掉其他十几组。所以花很多时间和人力排班,要命的是还要跟各个不同的轩社沟通、而且还要请民俗顾问,因为不懂怕出错,等于从头学。」

将传统带回现代、带出国门

原本只是出于延续传统、敬天拜神的计划,想不到节目还被他们带到亚洲巡回演出。柯智豪自豪地说:「这演出在国际上还蛮受欢迎,东方元素与中国符号这个符号很好辨识,但庙宇文化只有台湾有,因为中国没有宗教活动。」那么今年的主题呢?柯智豪透露将会以神话中的「哪吒」为主,而国外巡演的目标,也许还能拓展到欧洲。

近期,柯智豪的作品从宗教、戏曲、传统,到演出语言如原住民、客家、闽南语,等于台湾各族群都找上他了!但最近忙于歌仔戏配乐的他,却有深深感慨:「歌仔戏演员都有不错的锻炼,他们在闽南语、传统元素上有一定的认识,但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发现大家的讨论其实是会犹疑的。也就是我们很难定下对错。当然那可能也真的没有,只是那种犹疑就会令人有点受挫。」当耆老一一凋零,没有人真正学得透彻,遇到问题时,便已失去了咨询的对象。

「宗教仪式在台湾有活力在,不管台湾人是否真正认识,但至少都有过听觉经验。」是的,传统采集可以做学术观察,但以现有的条件背景,柯智豪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做。但保存不是他的兴趣,而是找寻一条连接传统与现代的路,继续走下去。选用电子音乐与年轻人靠近是一个方法,而他也逐渐看到洒下的这颗种子,在其他年轻人人身上发了芽。「让传统走回我们的生活中。」相信柯智豪找到的这条路,可以乘载过去,并且迈向未来。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难忘的录音故事

不懂习俗  多次被轰出去

就是很多次被轰出去!几年前跟好客乐团的萧诗伟去采集台湾道教丧礼,结果一起去的人太多,造成反弹。那时拍摄的方式类似纪录片,但是在那个状态下,被记录者的情绪多少是哀伤的,所以没有办法拍摄到最理想、最想要的画面。当然有的仪式与生肖有关系,所以也必须要回避。因为这些我们记取了教训,现在不仅开工会拜拜,连电音演出也会看时辰、黄历等等。

柯智豪的录音tips

1. 录音时,笔记本很重要,形式上我喜欢用纸笔,可以随时画随时写,纸也可以折小。有很多好处是手机办不到的。

2. 采集前,一定要先做好准备,因为产生的变数可能超乎想像。

3. 好的伙伴很重要!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