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总监吉博.瓦格(台北市立交响乐团 提供)
即将上场 Preview 北市交「尼尔森第三.展心」音乐会

悠扬人声 为交响妆点色彩

北市交的「尼尔森第三.展心」音乐会,将以丹麦作曲家尼尔森的第三号交响曲《展心》作为重头戏,此曲在第二乐章中加入女高音与男中音二重唱,不演唱歌词,而是以其相异于乐团、鲜明而温暖的声响,为这个始于沉静无为并逐步酝酿加温的乐章,带往一个神秘而狂喜的结尾。

北市交的「尼尔森第三.展心」音乐会,将以丹麦作曲家尼尔森的第三号交响曲《展心》作为重头戏,此曲在第二乐章中加入女高音与男中音二重唱,不演唱歌词,而是以其相异于乐团、鲜明而温暖的声响,为这个始于沉静无为并逐步酝酿加温的乐章,带往一个神秘而狂喜的结尾。

TSO瓦格献礼5】尼尔森第三.展心

10/7  1930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厅

INFO  02-25786731

十九世纪的头廿年,贝多芬的凝思宏构与创新突破,一步步将「交响曲」抬升成为最丰伟的器乐乐类;一八二四年的《第九号交响曲》,更借由人声的加入,进一步破除器乐与声乐的界限,为交响曲创作开启全新的可能。然而,在贝多芬之后,十九世纪无数的交响曲创作当中,加入人声的交响曲竟屈指可数。交响曲仍普遍被视为器乐作品应是原因之一,但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贝九》的宏伟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任何加入人声的交响曲,都不免被拿来和《贝九》做比较,稍不小心就可能要面对东施效颦的指责。

人声入乐  铺展丰富乐思

十九、廿世纪之交,马勒写下纳入歌曲并以交响清唱剧结束的《第二号交响曲》(1895)、分别以歌曲为过程和结果的《第三号》(1902)和《第四号》(1901)、由合唱主导宛如神剧的《第八号》(1910),及以六首歌曲串成的交响曲《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1911)。如此丰富而多样的探索,解除了《贝九》的封印,打开了人声交响曲的创作风气。后起著名的作品如: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的《第一号交响曲》(1901)、佛汉.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的《海洋交响曲》A Sea Symphony(1910)和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的合唱交响曲《钟》The Bells(1914)等,皆回应了这股气息。

丹麦作曲家尼尔森(Carl Nielsen,1865-1931)的第三号交响曲《展心》Sinfonia Espansiva, (1912),是另一部创作于廿世纪初且加入人声的交响曲。不过,这既不是合唱交响曲也不是歌曲交响曲,尼尔森使用人声并不为颂唱诗文,而是为了以「人声」这项最为亲切动人的「音色」,作为反映其哲思与乐念的工具。人声出现在这首四乐章交响曲的田园式行板(Andante pastorale)第二乐章,在此,女高音与男中音二重唱不演唱歌词(严格说来也不是真的无词:谱上注明了要歌者唱「啊」),而是以其相异于乐团、鲜明而温暖的声响,为这个始于沉静无为并逐步酝酿加温的乐章,带往一个神秘而狂喜的结尾。

合唱、协奏与人声  营造音乐飨宴

体现对于生命活力之著迷的这部《展心》交响曲,在温雅易懂的音乐语言中,蕴含著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创造,是尼尔森相当受欢迎的作品,也是由北市交音乐总监瓦格担纲指挥的「尼尔森第三.展心」音乐会之重头戏。

同场音乐会的曲目,还包括日本作曲家尾高尚忠的长笛协奏曲(作品30b),及台湾合唱之父吕泉生的三首合唱曲。长笛协奏曲是尾高的遗作,这首浪漫绚丽略带东方风味的协奏曲,起先是为长笛和小编制乐团所创作(作品30a),后在著手将乐团部分改写为大编制时,尾高竟因过劳而英年早逝,未改完的最后几个小节由其弟子林光完成;这次音乐会中将由长笛首席游雅慧演出。三首合唱曲则包含吕泉生最脍炙人口的三首闽南语歌曲:〈杯底不可饲金鱼〉、〈摇婴仔歌〉和〈阮若打开心内门窗〉。且让我们期待这场包含合唱、协奏与人声交响的难得演出!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