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剧场内的同性恋、扮装等演出,持续搜集、硏究台湾剧场史料的林克欢认为:创作者应该更深入的去探究这些议题背后的文化、思想内涵;而不是去「扣大帽子」。
台湾剧场所使用的许多前卫剧场形式,其实可能都源自于美国的影响;台湾对欧陆、东欧、乃至于亚洲、日本、印度的了解都比较少。美国的东西的确是不错,但是,他们的东西还不至于就等同于「世界剧场」。
目前台湾小剧场的发展是要比大剧场来得活跃、热闹,小剧场对同性恋、政治性的议题也比大剧场来得有兴趣。
但是,它们普遍有个问题就是:专业性不足。最常发生的情况是「套用」热门的理论、议题到自己作品当中;可是,对于形式的掌握、内容的深度,大多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成绩。
有没有自身生命经历在里面?
台湾在处理与同性恋相关议题的剧场导演中,田启元算是不错的一个。他很注重舞台画面的处理,设计得非常考究。同时,他也是很聪明的人,他经常可以将社会当下流行的事、议题套用到作品里;可是,他却很少将自身特殊的生命经历放到剧场理。
田启元并没有将生命带到舞台里,他带到舞台里的是新的观念。我们在剧场中看不到他的生命,反而看到他的不足。台湾媒体现在那么捧田启元,假使是在对死去的艺术家表示尊敬,这还说得过去;但是,他并不是完全做到学术硏究所要求的深度。
应该做更深入的探讨
男女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在「自然之分」;不过,现在台湾大多著重在「文化之分」。
台湾剧场所呈现的同性恋、性倒错、性错位,可能是受到女性主义论述、文化批评理论的影响,把它们等同于「进步的」、「革命的」。将它们视为是进步的思想,而没有去注意它背后的文化、思想上的内涵。
我看到的台湾剧场演出,如果牵涉到这些所谓「进步的」题材,大多数是在「扣大帽子」,极少去注意这些议题背后的人性面、文化面;尤其是极少看到演员或编导在作品中呈现自身的生命经历。
我们当然也不能太苛求这些作品,大家只要继续多创作,自然会深入进去。我们看艺术作品并不是只要看热闹的东西,我们会想看艺术家此时此地面对人性处境所投射出的感悟、体验、以及深层结构的反省。
许多剧场创作者都太聪明了
台湾的许多剧场创作者都太聪明了,他们会使用极轻松、或极耸动的场景去吸引观众。
他会在作品中尝试要去批判些什么;可是,在制作的水准上,很多人却做到「餐厅作秀」的程度──轻轻松松的就将一些重要的议题「消费掉」。
这是很可惜的事。
(本刊编辑李立亨采访整理)
口述|林克欢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