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爸的情人》电影配乐。(徐淑铃 提供)
乐界越界 乐界越界

欧、美、亚洲电影配乐概况

正统音乐教育出身的史撷咏,在转而投入国内影展配乐工作这么多年来,自认最偏爱美国好莱坞式的电影配乐表现方式。这种乐曲结构庞大,情感表现澎湃,最具「炫」的效果的表现手法,也在史撷咏的电影配乐作品中重现,他为中影公司电影《靑春无悔》所作配乐,即远赴北京,邀请中央交响乐团演出;而能能电影公司《阿爸的情人》一片中的配乐,也充分发挥这项特质。

对他而言,为一部电影作配乐,平均必须花上三至六个月的时间积极投入。首先在看完脚本后,会先与导演做一番讨论,随后到拍片现场实地观察,等到作品的毛片出现后,这才正式进入作曲的历程。这番下工夫的处理过程,也是史撷咏经过多年摸索后的所得。

根据史撷咏的评析,国内并没有所谓「电影工业」可言,而在欧美电影的配乐早已形成一门专业。到目前为止,国内要建立起这门专业,根本「不可能」,原因是每一部电影配乐的制作都是临时组成、因陋就简,加上投资在此的资金往往并不充裕,以致于成不了气候。

在一部电影作品中,电影配乐甚而具有催化剂的功能,而制作电影配乐也往往是高度技巧的操作。史撷咏也借此分析了当今欧、美、亚洲电影配乐的发展现况。在国际影坛最具强势的美国电影,对电影配乐相当重视,往往每一部电影都为音乐部分预留空间,而且乐曲结构庞大,片中都具有浓厚的音乐色彩,堪称电影配乐的主流。「艺术电影」的大本营──欧洲电影,则以原创性高、具地方色彩、讲求个性化的特质,成为电影配乐的另一大宗。此类电影常会有音乐部分已先完成,而电影才后续进行的情形,配乐部分往往可以自成一格,而且乐曲采较精巧的风格,是相当个性化的表现。

亚洲方面,日本电影走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双向并行的路线,配乐部分则兼具古典与流行的风格。至于中国电影,大陆方面尙处于四、五〇年代旧时代的地方风格,配乐部分不成气候。香港方面则是全然的商业化,可以说没有电影配乐可言。台湾呢?堪以「变」字形容,而且是兵分多路发展。史撷咏认为就国内的现况而言,电影配乐的处境是相当悲观的,国内导演不喜欢配乐,而且不注重对声音的「想像力」,如此一来,缺乏发挥的空间,就难以培养出人才,于是也无法期待好作品的出现,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现象。

「电影配乐」在国际乐坛已走出灰色地带,逐渐形成主流,而且相当引人注目,国内也感受到这一股强盛的音乐魅力,尽管囿限于创作环境,未来仍需努力,急起直追了。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