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二次欧巡的第一站,就是欧盟所在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演出地点在国际乐坛上可说非常具代表性,就是每四年一次的「伊利莎白女王音乐大赛」的赛场之一——「宝萨艺术中心」中的「亨利.拉宝芙音乐厅」,曾经诞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奏家,包括这次随NSO欧巡演出的小提琴家陈锐。此厅的声响效果号称是全球前几名,此外还有两大亮点不可错过——有著新艺术风格的管风琴,还有高雅气派的皇室包厢。
比利时,是当今世界少数保有皇室制度的国家之一,即使首都布鲁塞尔位居「欧盟」政治中心,但是对于许多游客来说,美丽又雄伟的「皇宫」才是比利时的精神指标。然而路过皇宫门前,有一栋旗海飘扬的建筑令人不得不停下脚步,它不像一般的歌剧院或音乐厅那般矗立眼前,但那应有尽有的内涵,使得它成为整个比利时艺文活动的核心。
「宝萨艺术中心」(BOZAR Center For Arts-Brussels)的计划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伊利莎白女王提出,最后委托比利时「新艺术」(Art Nouveau)风格建筑大师维克多.奥塔(Victor Horta)设计。厅内有数个空间,包括艺廊展场、会议室、小剧场、电影院与音乐厅五个主场,还有书店及咖啡馆,兼具多种使用效能。为了使它成为现代性的标志,因此从音乐厅到其他空间,都使用钢筋混凝土,这对当时来讲是不但一种新的建筑技术,也让音乐厅的设计更为大胆。
艺术中心总共有八层楼、八个出口,并在不同的楼层中衔接五条街道。所以一走进建筑物里面,感觉就像是3D立体迷宫一般,但也因此可以与周遭邻近环境相连结。而硬体之外,规划的展览与节目从文学、科学、电影、建筑、教育到音乐、舞蹈、戏剧,包罗万象几乎囊括所有艺文领域,不但刺激了市场,也成为一个最早经营「公共—私人」伙伴关系的成功范例。
举办精采大赛的音乐殿堂
中心里面最大的一个厅,就是全球艺文圈享有盛名的「亨利.拉宝芙音乐厅」(Henry Le Boeuf Concert Hall)。为什么有名?因为它是孕育音乐家的摇篮——国际知名「伊利莎白女王音乐大赛」(Queen Elisabeth Music Competition)的音乐殿堂。四年为一周期,一年换一种比赛项目,因此每年吸引大量参赛者、爱乐者、甚至唱片、经纪公司等从世界各地齐聚此地,为的就是一睹新一代的冠军出炉。
音乐厅完工于一九二九年,目前是比利时国家交响乐团驻馆的场地。从一完工起,就是许多历史上重要音乐家时常演出的地方。音乐厅原本的设计也是维克多.奥塔,直到艺文与音乐爱好者、也是第一届艺术中心常务董事亨利.拉宝芙(Henry Le Boeuf)与他的助理Pierre Janlet插手,两人搜集了许许多多欧洲一流的音乐厅的范例给他,甚至在信里寄上音乐厅的草图给他,才说服奥塔将原本的长方形音乐厅的设计,改为现在的椭圆形。为了感念他的贡献,因此音乐厅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事实上,椭圆形的概念来自于知名的小提琴家易沙意(Eugene Ysaye),用意在于让演奏家可以更体会到观众环绕在四周、拥抱舞台的感觉。因此不同于一般马蹄形的音乐厅那样将两侧包厢置于观众席左右,亨利.拉宝芙厅最前面的包厢,是从舞台的左右两边排起。也就是说,无论是左方或右方,只要坐在第一间包厢内,视线的正下方就是舞台了。
不能放过的两个「景象」
厅内分四个楼层,一共是两千一百个座席,每个楼层划分不同区域,必须从不同入口进出。舞台上可以容纳高达两百位艺术家一起演奏,依据演出所需,还可以使用特殊设备调节,使它适用於戏剧或舞蹈的表演。若有需要,还可以将前方可动式舞台向前延伸。由于不管在哪一个位置都可以听得很清楚,因此音乐厅以其声响效果为傲,号称是全球前几名。而为了维持音响的水准,音乐厅还在二○○○年做了大整修,并调整了厅内的声音,使它更接近完美。
不像一般音乐厅的金碧辉煌或繁复装饰,亨利厅虽然以红色绒布加上金色椅背布置观众席,但其余墙面、廊柱等都相当朴素典雅。不过走入音乐厅可别急著用耳朵,有两个一前一后的「景象」一定不能放过:前面的管风琴不但是建筑师奥塔毕生唯一设计过的「乐器」,也是一件艺术作品,因此显得它独一无二,仔细看,就会发现这那管风琴音柱的排列与镶嵌,埋藏著些许新艺术的味道。而往后看,在二楼正后方可以发现皇室的专属包厢,金色滚边的线条配上左右几根立柱,上缘左右两侧的狮子中间托著金色皇冠,看起来高雅又气派;幸运的话,还可以看见皇室成员在此出现,这时观众会在演出前,起立向他们致意。
若说,皇室包厢是这间音乐厅的亮点;那么亨利.拉宝芙音乐厅就是整个宝萨艺术中心的珠玉。但不管亮点或是珠玉,徜徉在艺术的薰陶当中,就会让人发觉当初想让艺术拉近彼此距离的用意,在这里,早已经圆满达成。
巡演小点滴
加码断弦秀 惊险也精采
规划许久的欧巡终于启航,未料乐团抵达第一站,就状况多多。首先是从机场搭巴士到下榻旅馆前,其中一台就被车子挡住,经过交通警察疏散,才得以顺利通过。隔天乐器车到音乐厅前,竟又被车子挡路动弹不得,最后交通警察不但前来处理,更直接由两台重机当前导车一路引进。没想到在巷口又遇到一台车挡道。这么一耽搁,又加上后台窄小得分批卸下乐器箱,让行政人员心惊胆跳。因为是第一场、又是不熟悉的场馆,若无法排练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所有人不约而同跳下来帮忙,形成了身穿漂亮的演出工作服与闪亮皮鞋的乐团团员,却紧张地推箱子、组装乐器的局面。
所幸演出顺利开始,上半场演出浦罗柯菲夫《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指挥带著乐团随著音乐跌宕起伏,小提琴家陈锐也卖力演出。直到乐曲尾声,却突然从台上传出一声极为响亮的撕扯,划破了交响的和谐!不妙~弦断了!但在那一瞬间,陈锐一转身,首席吴庭毓也立即递出手上的提琴,两人默契十足交换乐器后接著拉奏,乐句衔接几乎没有缺漏。接著陈锐趁空档拔掉弱音器,并从口袋抛出备弦,此时吴庭毓已经将陈锐的琴传到隔壁的首席李宜锦,再传至后方由第一小提琴手陈逸群换弦。坐在这个位置上,陈逸群时常拉到独奏家断弦的琴,但在舞台上换弦,却是第一次!尤其遇上不熟悉的提琴勾弦法,又在急迫的时间压力下,她一下台便全身是汗。
倒是观众在享受优美的乐音时,也目睹了这精采又惊险的一刻。虽然所有台上的演出者,都希望这样的事,最好不要再发生了!(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