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乐坛让全球乐迷最能投入的时刻,莫过于各种音乐大赛举办之时;以前台湾音乐家只能出国比赛,台湾乐迷只能远端观赛加油,今年本地乐界除了有「第三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更有第一届「台湾国际打击乐大赛」,举办成果令人瞩目,台湾音乐家更表现出色,纷夺大奖!国际级赛事让世界看到台湾,也可以带动本地乐坛的活跃与蓬勃。从今年台湾两大国际音乐赛事看来,台湾缺的不是踊跃参与的人才,而是给予鼓励的平台。
一位成功的表演者,需要长时间的养成。无论是需要从小就开始栽培的器乐演奏家、舞蹈家,还是累积人生历练的剧场演员都是如此。他们崛起的过程,也一样需要时间的磨练建立名气与声望。然而,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类别,音乐演奏家拥有可以在芸芸众生里脱颖而出、急速窜红的途径,那就是——比赛。当然,舞蹈与戏剧类亦有国际大赛的举行,却不像音乐那般拥有许多老字号的赛事年年办理。虽然演奏家们在夺下金牌之前,须经过严苛的考验、过关斩将才能达成,但是后头甜美的果实,却吸引年轻人纷至沓来。
在台湾,国际大赛长期缺乏,因此学子们只能出国参赛,只不过旅程中的交通与住宿所费不赀,使有志参赛者望而却步。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台湾举办国际大赛,幸运的是,今年国内就有两个国际大赛值得关注,一个是首度举办的第一届「台湾国际打击乐大赛」,另一个就是第三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
长期规划 成绩就在此刻展现
由朱宗庆打击乐团主办的「台湾国际打击乐大赛」与第九届「台湾国际打击乐节」(TIPC)相互衔接,于今年五月举行,比赛分木琴独奏与四重奏两组。来自台湾、日本、韩国、中国、美国、法国、西班牙等世界各地参赛者共有七十多位。「第三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则是由台湾国乐团与香港中乐团合办,由于是中乐指挥,因此在将近五十位的报名者中,来自台湾、香港、中国者占大多数,但也有来自日本、乌克兰、新加坡等地的新秀。
比赛结果令人惊喜,击乐大赛木琴独奏组冠军李庭妮、季军黄柏元,及四重奏组的冠军组「Fource四重奏」全都来自于台湾。就连季军的「Focus四重奏」的成员也有台湾人。而中乐指挥大赛虽然仅有初赛、复赛在台湾,准决赛与决赛在香港举行,然而台湾指挥亦大放异彩。分别拿下冠、亚军的廖元钰与曾维庸,也都来自于台湾。
亮眼的成果,显示了台湾参赛者的素质相当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有这么好的成绩,都是经过长期耕耘而来的。击乐大赛的举办,根基于三年一度国际打击乐节的基础。长达四分之一世纪、至今第九度的举办,在经验、人脉及击乐的推广、普及等方面都打了相当厚实的底。即使艺术总监朱宗庆本人早在近十年前即有构想,但从排斥、接受到举办,仍花了不少精力调整规划。加上近年来乐团首席吴珮菁常受邀担任国际知名打击乐大赛评审,历年的观摩应也为此次比赛加分不少。如今台湾已成为打击乐重镇,击乐家在赛事中夺魁,应是值得期待的。
中乐指挥大赛中,台湾参赛者占百分之四十七,将近总报名人数一半,代表著台湾乐坛年轻指挥人才济济,参与度高,而且企图心旺盛。多年来,台湾国乐团不但有指挥营、青年指挥人才培训计划提供学员观摩排练、作品研习、专题讲座、实际操练等机会,更有「菁英争挥—青年指挥选拔之夜」选拔,让年轻指挥新星闪耀,并且安排音乐会演出。可贵的是,不仅培育,更给予舞台,无论得奖与否,所选拔出的指挥,都是未来巡回演出、校园推广的合作人选。历年参与培育计划人数至今人数已逾百人,而中乐指挥大赛的前三名皆参与过NCO指挥营。
期待鼓励的平台 扶持学子
比赛后随即与乐团共同演出,等同于以乐团推介新星。因此以团队立场举办国际大赛,不仅能够培育与发掘人才,更能以竞争的方式刺激人才的精进。毕竟,办法与指定曲规定之后,参赛者就必须在短时间增进自己的技巧、音乐成熟度与个人风格,并完整地呈现自己独特的思维。从世界各地邀请的顶尖评审,不仅代表著赛事的高度与国际观,对参赛者来说,得以随时得到意见与提点、与同侪齐聚一堂相互切磋,都是最大的收获。
一个火花的迸出,让国际看到台湾,也可以带动乐坛的活跃与蓬勃。以比利时伊莉莎白女王国际音乐大赛为例,可说是倾全国之力投入;决赛时,现场一票难求,家家户户收看电视转播如同观看奥运一样慎重,阅读评论如同我们谈论政治新闻那样热烈。然而,举办一个赛事多么困难,要做到不受质疑、甚至受人关注又多么不简单。朱团从评审、委创曲目品质到参赛者实力,在在展现出举办国际大赛的高度;而台湾国乐团有香港中乐团多年举办指挥大赛的经验,亦能当作选手的跳板,让他们尽情发挥。从今年台湾两大国际音乐赛事看来,台湾缺的不是踊跃参与的人才,而是给予鼓励的平台。但不说国际大赛,检视国内比赛的无法预期、几乎断炊、甚至复办遥遥无期的情况,要学子们不必出国就可以光鲜亮丽地站上国际大赛舞台……短期内,恐怕还得继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