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未指称的对话》(明日和合制作所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重建剧场的三个 W╱WHO—角色vs. 明日和合制作所╱创作实验

生而为人 我们参与了这场实验

明日和合制作所的沉浸体验、角色扮演与身分实验

以洪千涵、黄鼎云与张刚华为主创者的「明日和合制作所」,在沉浸式展演的浪潮里以他们对「观演关系」、「演出空间」等方面的思辨与实验形成一套「和合式collective」的创作方法脉络,三年内陆续推出了多出制作。走进明日和合的剧场,作品发展与发生过程里的不定性,正折射出我们于社会扮演的角色,并连系身分的多重性,于不固定或僵化的变换中持续寻求或打破规则。

以洪千涵、黄鼎云与张刚华为主创者的「明日和合制作所」,在沉浸式展演的浪潮里以他们对「观演关系」、「演出空间」等方面的思辨与实验形成一套「和合式collective」的创作方法脉络,三年内陆续推出了多出制作。走进明日和合的剧场,作品发展与发生过程里的不定性,正折射出我们于社会扮演的角色,并连系身分的多重性,于不固定或僵化的变换中持续寻求或打破规则。

剧场创作持续通过形式与内容的操演来实验叙事的生产模式,于感知与行动的导引间,召唤个人感触、集体经验乃至于重新观看所处世界。特别是,当「人」于剧场里的角色,不被表演者、创作者、观众等身分所圈限,而重置观演关系后,沉浸式剧场(Immersive Theatre)、参与式计划(Participatory Project)蔚为流行,也正生产更复杂的对话。

从创团初期的《独身澡堂》(2016)、《日夜旅馆》(2016)到近期的《山高流水之空中》(2018)、《林爱国招募计划》(2018)与即将登场的《半仙》,以洪千涵、黄鼎云与张刚华为主创者的「明日和合制作所」,在沉浸式展演的浪潮里以他们对「观演关系」、「演出空间」等方面的思辨与实验形成一套「和合式collective」的创作方法脉络。三年的成团时间,创作不辍,持续引发讨论度与争议性。只是,我们在剧场里体验被拟造出来的真实时,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处于何种身分?其剧场观能否定位为窥探、批判与辩证世界的方式?

让「我们」进入:策展模式与演出空间的拟态

沉浸,从演出前就开始。

「为您准备一间厨房及餐桌,邀请您为『吃不到这顿饭的对象』做一顿饭。」、「我们在此保证绝对做到公平化、均等化、多元化、适性化和一贯化。现在,请翻开考卷,听从监试人员的指示,铃响后开始作答。」这两段分别是《做一顿饭》(2017)与《请翻开次页继续作答》(2018)的宣传文字。清楚表现作品采取的行动,却也模糊了行动的意图。于是,精心设计的文字开启一条甬道,接合好奇心/心态与售票按键/动作;同时,也预示观看身分的转变。

明日和合制作所借由多重策略的媒合构作策展理念,甚至成为「事件」的发生。其有意识地去操控人的欲望本体(包含好奇心、求知欲等),通过《尚未指称的对话》(2017)的募资计划、《等待果陀》(2017)的抽号码与等待叫号、《走路去月亮的人》(2018)每周开放登记的六人限定体验、《山高流水之空中》每场次不同的提案委员(包含候选人、NGO等)与结果……等,都在在制造限定/量的驱动去挑逗参与者「进入」而成为其中角色。

同时,展演空间不只是选择也是角色扮演。

除了《请翻开次页继续作答》与《半仙》使用黑盒子剧场,多数作品都发生于非制式展演空间,如历史遗迹(澳门古青楼坊、剥皮寮历史街区等)、餐馆、美术馆、宅院等。演出空间不再相对「中性」,而是在「地方精灵」(Genius loci)(注1)的呼吸间,于场域氛围酝酿历史记忆,作品得以编织虚实、介入地方与场域限定。空间于焉成为角色之一,藉对话来重审人于地方历史的相对位置与身分建构。

像是虚构「总统失踪事件」,并将剥皮寮历史街区设计成「密室脱逃」游戏的《尚未指称的对话》,线索的搜罗不只是游戏的完成,更在史料的支撑下召唤一八九五年「台湾民主国」成立的史实,并对国家的「共同体」想像提出反思。《山高流水之空中》则借用台北中山堂曾为召开国民大会之场所的空间记忆,行提案、申辩、审议、投票等事宜。《走路去月亮的人》是于建筑师王大闳自宅的复制品里将记忆交错与重现,以三条路线、三组人马还原生活,摩擦人、历史与空间的亲密性。

至于,《请翻开次页继续作答》是情境的乔装,颠覆黑盒子剧场的观看。工作人员扮作监考官、煞有其事的题目本与答案卡、明确的考试规则、排列整齐的课桌椅及编列序号等,凭考场的设计、考题的挪用去捕捉参与者的身体记忆与情感回溯;于考场与剧场的幻象间,让并存的真实感与虚假感不断加剧。不管是记忆挪用,或是情境再现,都因我们进入空间内部后的互动、参与,重新摸索身分,再完成作品本体。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