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遗忘之后》以默剧、舞蹈及现场音乐,立体地展示患上失智症的状态。(Danilo Moroni 摄 台中国家歌剧院 提供)
戏剧 重现剧团《在遗忘之后》

走进脑中的舞台 重建记忆的时时刻刻

英国重现剧团的《在遗忘之后》,借由默剧、舞蹈及现场音乐,呈现失智者脑中的世界,展示人类在记忆逐渐失去时,脑海究竟剩下什么、遗忘的本质又是如何。演出中,演员不用语言,在具有标示意义的澎湃乐声中,单靠身体来表达故事,呈现不同年龄、不同身体和精神状态,和面对不同处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

英国重现剧团的《在遗忘之后》,借由默剧、舞蹈及现场音乐,呈现失智者脑中的世界,展示人类在记忆逐渐失去时,脑海究竟剩下什么、遗忘的本质又是如何。演出中,演员不用语言,在具有标示意义的澎湃乐声中,单靠身体来表达故事,呈现不同年龄、不同身体和精神状态,和面对不同处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

重现剧团《在遗忘之后》

4/20  19:30   4/21  14:30

高雄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

4/27~28  14:30   4/27  19:30

台中国家歌剧院中剧院

INFO  07-7436633、04-22511777

汤姆五十五岁生日这一天,女儿为他准备好参加派对的衣服。当他准备穿上外套时,却找不到女儿给他选好了的那一件。在犹豫与寻找之间,观众就随著他一起在遗忘、回忆与现实之间,徘徊往返,不能自已。英国重现剧团(Theatre Re)的《在遗忘之后》The Nature of Forgetting以默剧、舞蹈及现场音乐,立体地展示患上失智症的状态。

呈现失智者脑内的世界

对认知障碍症或失智症的讨论近年不绝于耳,舞台上也开始有不少以此症为题材的作品,然而大多著重以此制造戏剧情节。重现剧团的《在遗忘之后》则是尝试代入失智者的位置,呈现他们脑内的世界。剧团创办人,身兼导演及演员身分的纪尧姆.皮杰(Guillaume Pigé)强调,演出并非只在呈现失智症,实际上是展示人类在记忆逐渐失去时,脑海究竟剩下什么、遗忘的本质又是如何?他曾指出:「 演出不是关于认知障碍症的。 作品是关于生命的脆弱,以及记忆消逝之后我们共有的某样永恒的『事物』。」

接受默剧及形体训练的皮杰于二○○九年成立重现剧团,风格结合默剧、戏剧和现场音乐。皮杰对默剧形式推崇备至,认为默剧透过身体、物件和声音等不同媒体来描绘事物,是相当精采的表演形式。《在遗忘之后》中,演员不用语言,在具有标示意义的澎湃乐声中,单靠身体来表达故事,呈现不同年龄、不同身体和精神状态,和面对不同处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

将失智症的知识巧妙渗进演出中

《在遗忘之后》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六个月,创作灵感来自剧团跟英国阿兹海默氏症协会(Alzheimer’s Society)等相关病症机构的访谈和举办工作坊,剧团也邀请伦敦大学学院(UCL)神经科学科教授凯特.杰佛瑞( Kate Jeffery)合作,从科学层面理解记忆与遗忘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而这些科学知识也成了这次演出创作及舞台设计的基石:失智症患者最先受损的大脑区域是海马体,而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情节记忆」,就像编写一幅地图,为记忆、知觉及未来计划定下框架,彷如在舞台上加上各式的布景及道具,让观者对事件有迹可寻。于是,《在遗忘之后》便安排舞台某区域为经历事件发生的地点, 每一次汤姆像被巨大的吸力拉进回忆,穿越时光隧道,走在舞台这区域时,回忆中的事情细节在那里逐渐添加,观众看到故事慢慢形成。衣服的排序,汤姆的身体动作也有其因由。皮杰跟演员将关于失智症的科学知识巧妙地渗进演出之中。

除了饰演汤姆的演员外,其他演员、甚至乐手均要分饰数角:同学、女儿、妻子、母亲、老师,他们透过即兴演出,不断排练,将所得的素材化成舞台上的意象和故事。小小的舞台让我们与汤姆重温由孩童时代至五十五岁当天的重要事件。皮杰期待这个关于自我价值、生存意义和爱的演出,除了感动观众,还会让他们离场时感到有一丝暖意和希望。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