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兼顾精密与随性,路易沙达总是以一贯的优雅,指尖从容地流动于乐曲之中,而在精准指法与技术之下,始终是丰饶的感性基底。他因为拿下一九八五年的华沙萧邦钢琴大赛第五奖而开启了职业演奏生涯,但他说:「比赛和名次就是无物,一个人最后要面对的终究是他╱她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事。」他如此自我剖析:「我是一个属于十九世纪的人……这是说我很注意自己内心当下的感受,去发现自己丰富的情绪,不会压抑它们。」
路易沙达钢琴独奏会
9/20 19:3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表演厅
9/22 14:30 台中国家歌剧院中剧院
9/23 19:30 台北 诚品表演厅
INFO 02-29412155
影片中的路易沙达(Jean-Marc Luisada)正对著镜头,说起他对萧邦《升C小调夜曲》在速度与踏瓣上的选择,随后他缓慢弹起开头,细腻画出手指落下与拿起的轨迹,伴随而来的是他独特的人声低吟般的音色。
这是一部钢琴教学片的开头,由路易沙达与线上习琴平台共同录制,不同于当代常见的大师班录影,他选择了〈给爱丽丝〉、〈老顽固〉及基本技巧训练等教材作为内容,这样的安排与其说路易沙达是为了展示他个人的风格,更强烈的用意可能是,他极为关注入门者或中阶程度学生的学习。
确实在演奏事业外,路易沙达一直非常投入教学,他曾任义大利卡里亚尼国立音乐院(Accademia Internazionale di Musica di Cagliari)钢琴教授,二○○六年起又任教于巴黎师范音乐院(É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和学生相处」是他的生活重心之一,也是言谈间萦绕不去的主题,这样的习惯,或许是性格使然,但不得不说,他年少时所受的教育,让他深深明白传承经验的重要。
迟迟未开口,音乐早已灌注心中
「我最早对音乐的认识启蒙于我母亲,她总会在家里播放各式各样的音乐,我自然而然就和音乐变得熟悉,加上我比较晚才会说话,可以说在开始与人接触前我都在接触音乐。」六岁时母亲开始带路易沙达弹琴,十岁赢得一个小比赛后,他便从居住地阿莱(Alès)赴巴黎与巴黎音乐院教授马索.齐安皮(Marcel Ciampi)和他的助教丹妮丝.希维耶(Denyse Rivière)学习。齐安皮是廿世纪前半相当活跃的钢琴家,曾受德布西指导弹奏前奏曲、《儿童天地》等作,常与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小提琴家隆.提博一起巡回演出,一九四一年后任教于巴黎音乐院,培育了非常多出色的钢琴家,像是曼纽因姐妹、洛里奥(Yvonne Loriod,梅湘第二任妻子)等。
十三岁时因为齐安皮受邀至英国曼纽因学校(Yehudi Menuhin School)任教,路易沙达便跟随老师来到伦敦近郊的萨里(Surrey)学习,「齐安皮和希维耶都是很仔细的老师,他们会告诉我许多可能,无论是指法、表情还是速度,然后最后让我自己选择。他们特别注重开发我对音乐要有丰富的想像,我觉得他们都是具有冒险(adventurous)特质的音乐家。」路易沙达的演奏往往能兼顾精密与随性,似乎就是在这种学习历程中训练出的能力。「齐安皮在很老的时候把他所有的录音都销毁了,是后人翻出来发行才让我们现在可以听到他的琴声。」路易沙达以此补述了老师对自我的极高要求,而这个作法也令人不禁思索,是否齐安皮不愿录音成为学生或后人模仿的工具?
三年后路易沙达回到巴黎,进入巴黎音乐院就读,受教于当时年仅卅六岁的梅赫雷(Dominique Merlet)门下。梅赫雷自十九岁和阿格丽希一起获得日内瓦大赛首奖后,便展开了成功的演奏生涯,此时他刚刚加入音乐院师资群,路易沙达在这位年轻老师的身上学到了许多演奏实务的技术,「他让我的声音更饱满,也让我知道『在音乐厅里演奏』是另一项需要钻研的课题。」
毕业后,路易沙达陆陆续续参加了举办于巴赛隆纳、克里芙兰等地的比赛,起初没有太大斩获,直到一九八三年,他拿下了义大利迪诺.西亚尼钢琴大赛二奖(Dino Ciani Competition),后年又获得波兰萧邦钢琴大赛第五奖,演奏事业于焉展开。
许多人现在都会拿他与当年得到萧邦首奖的布宁(S. Bunin)做比较,突显路易沙达独树一格又稳健长久的演奏生涯,不过路易沙达曾经表示自己对于每一个乐季要弹奏什么曲目其实是很凭感觉的,没有太多计划,唯一确定的是,他对比赛一直是抱持著以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