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茵芭蕾舞团艺术总监马汀.薛雷夫(Gert Weigelt 摄 莱茵芭蕾舞团、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提供)
艺号人物 People 莱茵芭蕾舞团艺术总监

马汀.薛雷夫 工艺精神 淬炼芭蕾

出身瑞士的农家,马汀.薛雷夫之所以走上舞蹈之路,可说是个意外,但一路从舞团舞者、独舞者、编舞家到舞团艺术总监,却是令人艳羡的顺遂,「若这是个看来很成功的人生,大概只是因为我一直在这条路上直线前进著。」薛雷夫说。而谈到身体与舞蹈创作的自由,薛雷夫如此注解:「自由整合了更多的特性,人性的、独立的,但却不失去应有的技巧标准、工艺与艺术性上的要求。」可见其一贯信任的,还是那在淬炼之下,累积出来的身体能量与古老技巧。

出身瑞士的农家,马汀.薛雷夫之所以走上舞蹈之路,可说是个意外,但一路从舞团舞者、独舞者、编舞家到舞团艺术总监,却是令人艳羡的顺遂,「若这是个看来很成功的人生,大概只是因为我一直在这条路上直线前进著。」薛雷夫说。而谈到身体与舞蹈创作的自由,薛雷夫如此注解:「自由整合了更多的特性,人性的、独立的,但却不失去应有的技巧标准、工艺与艺术性上的要求。」可见其一贯信任的,还是那在淬炼之下,累积出来的身体能量与古老技巧。

德国莱茵芭蕾舞团《马勒第七号》

3/2  19:30   3/3  14:3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歌剧院

3/9~10  14:30

台中国家歌剧院大剧院 

INFO  07-2626666、04-22511777

现任莱茵芭蕾舞团(Ballett am Rhein Düsseldorf Duisburg)的艺术总监与编舞家马汀.薛雷夫(Martin Schläpfer),十五岁起步学习芭蕾,两年后便进到伦敦皇家芭蕾学校,接著成为巴塞尔芭蕾舞团的独舞者,卅一岁在巴塞尔创办芭蕾舞学校“Dance place”,四十岁前往德国,第一个十年受聘于美茵兹市立芭蕾,第二个十年则开始执掌隶属于莱茵歌剧院(杜塞道夫/杜伊斯堡),拥有四十八名专业舞者的德国莱茵芭蕾舞团。二○二○年,他即将接任欧洲规模最大、拥有逾百名舞者的维也纳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获奖无数,一帆风顺的人生,像一道工整的棋盘布局,依序演进,却在他亲口娓娓道来时,总还带著一丝温厚迟疑与身不由己。

从未强求的直线人生

瑞士阿尔特施泰滕—圣加仑—伦敦—巴塞尔—伯恩—德国美茵兹—杜塞道夫与杜伊斯堡,这条除了伦敦之外,意外巧合地沿著莱茵河岸一路北上的地理线,串联了马汀.薛雷夫将近六十年的人生。

「生活本身就是一串连续动作,作为一个舞者总是会经历到的。」薛雷夫细数著每一个地图上画下的点与线,如何转折了他的芭蕾生涯,但他也强调,如果人生的机运许可,他情愿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耕耘。出生在阿尔特施泰滕的务农家庭,家中无人有任何艺术与人文背景,父亲反对他成为舞者,仅仅因为一个走进芭蕾舞学校的意外,便取得了舞蹈奖学金,以十八岁之龄便成为专业芭蕾舞者并随著舞团四处巡回,最遥远,到过加拿大,也到过中国。中间两度感觉迷惘,短暂停止了跳舞,遂又返回了舞蹈,成为专业舞蹈教师。尔后,受聘为伯恩城市剧院的芭蕾编舞者,也正式开始「练习」编舞,开启了至今未辍的创作生涯。他不断挑战芭蕾,甚或古典音乐这个古老技艺的创作框架,使之更亲近当代观众。他说,他从未强求过这一切。

「若这是个看来很成功的人生,大概只是因为我一直在这条路上直线前进著。」在访谈中,温文儒雅的薛雷夫丝毫没有任何倨傲与姿态,与人亲近大约也是他工作时的特性,同时在所有跟舞蹈有关的自述中,都可以感觉到他的执著。问及在德国工作已逾廿个年头,是否有过异乡人的感觉?薛雷夫微笑描述:「我们瑞士人在语言表达上比较不直接,即便缓慢也能逐步表达完整。这不总是好事,我们的婉转是建立在比较敏感的内在,不管好的或坏的,就是不轻易表现出来。德国(的工作与生活)促使我成为一个正面意义上更为诚恳的人及艺术工作者。并不是说瑞士人就比较投机或不诚恳,这也绝非我要表达的意思,只是在这方面我改变了非常多。」

以工艺精神为底蕴的创作之路

在瑞士、德国、奥地利等德语区,工人匠艺与专业技能的锻炼格外受到敬重,薛雷夫也强调自己是在传统西方文化(abendländischen Kultur)氛围中成长的,这样的性格影响著他对舞蹈的观感,以及对芭蕾的坚持:「从事(芭蕾舞)这个职业有许多的要求,至少在当你想要在一定的高度上,去深入且密集地去掌握它的时候。它必须在形式,技巧和情感之中,找到相互间的平等。」

为何是芭蕾?当代舞蹈在欧洲处于不断更迭翻新的局面,概念舞蹈与即兴、视觉和装置艺术的跨域结合,甚至是走出剧场空间的环境剧场、限地创作等等。对此,身为一个芭蕾舞团的编舞家与艺术总监,是否也有跃跃欲试其他舞蹈形式的时候?薛雷夫说:「兴趣当然是有的,这不在话下。」随即便进入长达十秒钟的沉默,尔后,他缓缓描述自己一路的经验:莱茵歌剧院对于自由舞台的创作者也是开放的,也曾经邀请自由编舞家诸如出身威廉.佛塞舞团的芮吉娜.冯.贝克尔(Regina van Berkel)创作,但舞团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即使在技巧的训练上,尽可能地援引了从巴兰钦到康宁汉,从瑜珈到亚历山大技巧的各种尝试,更在每一次作品中或多或少有形式上的破格与反差。但是这中间仍有著诸多的困难、限制与思考:舞蹈创作需要多少技巧?多少形式?究竟自由的动作结构可以符合多少艺术标准?

剧场未来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1959年生于瑞士东北部的农村,15岁只身前往瑞士圣加仑学习芭蕾,师事玛丽安娜.福斯(Marianne Fuchs),尔后进入伦敦皇家芭蕾舞学校。

◎ 长达10年(2009-2019)执掌德国莱茵芭蕾舞团,将其成功改组为高度现代化的芭蕾舞团,期间得奖无数。

◎ 分别于2012、2014与2017年再度以舞者身分重返舞台,演出作品《老人与我》The Old Man and Me及《日常生活》Alltag,时已届50岁。 

◎ 2016年回绝了首都柏林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一职的任命,尔后延长了莱茵芭蕾舞团驻团编舞家合约,条件是一季只创作一部新作。

◎ 2018年身为瑞士人的薛雷夫获颁德国联邦十字勋章,该勋章由德国联邦总统颁发,用以表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有重大贡献的人士。

◎ 2020年9月起将接掌维也纳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