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各个演出场馆自三月陆续关闭,重开日期一延再延,从最早的两周,延长到四月中,然后是五月,但到四月初时,几乎整个业界都体认到二○一九╱二○季度仅存的表演都得取消了。没有演出没有票房收入,相关产业出现大笔赤字,但透过直播募款也效果有限,只好从裁减人力下手节流。但就算重新开门,观众愿不愿意重新上门仍要看疫苗研发状况。艺术场馆遭此重击,未来令人担心!
说武汉肺炎给美国表演艺术业界带来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不是危言耸听。从三月全美各地表演场馆(连同其他公众聚集的场所)陆续关闭以来,业界就开始担心长期停演造成的损失并筹划如何因应。但因最重要的一个变数——何时可以重新开演,始终都不能确定,所以不管怎么算都是徒然。
开馆遥遥无期 不能开源只能节流
场馆重开日期如同一个不断后移的标靶,从最早的两周,延长到四月中,然后是五月,但到四月初时,几乎整个业界都体认到二○一九╱二○季度仅存的表演都得取消了。对美国表演业界来说,三至五月是黄金期,冬尽春来,日渐回暖,观众进剧场的意愿相对增高,达到季度结束前另一个高峰。
这一取消,票房收入瞬时泡汤,而且不限於单一团队机构或地区,而是遍于业界每个环节。表演团体及场馆的预算出现一大笔赤字,非得填补不可(有估计到四月,全美博物馆和表演艺术业的损失是四十五亿元)。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的网路直播,一方面是好意,给困居家中的观众一些娱乐,另外也有个「自私」的理由——借机募款(相比之下,政府补助相对宽松不兴私人募款的欧洲直播就少见募款诉求的语言,有也多半是为第三方)。但很多观众也面临失业或减薪的困境,募款毕竟有限。有保险的机构可以申请保险,但前所未有的原因,肯定会拖慢审核过程,就算最终通过也是缓不济急。开源难,只能从节流下手。
停演之初就有些比较「当机立断」的机构,开始减薪、留职停薪的措施,大都会歌剧院将千名的乐团合唱团员及前后台雇员留职停薪,颇有人批评,但两个月之后,绝大多数机构都有类似的措施,甚至更严峻的裁员,这些员工都加入两千万失业大军行列。至于表演者那就不用说了,因为行规是有演才有钱拿,虽然有少数机构决定照付或付一部分,但大多数表演者都陷入无收入状态。
就算顺利开门 观众也却步?
这些问题接下来只会更加严重。美国的季度从九月开始,场馆届时能否重开,谁也不敢说;就算开了,观众会不会上门,也未可知。根据英美两个调查,大多数观众都说在疫苗发明前,要他们上剧院还是会却步,银发族观众居多的古典音乐尤其不乐观。至于采梅花座缩减观众人数的建议,也只是说说,因为现场表演利润已经很薄,再减少观众数,如果不大幅提高票价,很难达到损益平衡。问题还不能等到秋天再解决,因为前制、排练、行销等都必须提早进行,这些人力物力成本,现在花不花,实在是两难。如果花了,到时演不成,那是更大的损失;如果不花,即使场馆开了,也排不出节目。把节目移到线上,也让人担心是饮鸩止渴,如果观众养成习惯,未来就更加难把他们请回剧场了。
美国当代表演艺术生态是二次战后发展起来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普及,创造出一票新的中产阶级,可以享受过去只有财富和知识菁英才能享受的表演艺术,形成靠捐款赞助和票房收入双轨支持的非营利表演艺术环境。半世纪来基础虽未大动,但上面的建筑确实已有许多疮孔。肺炎疫情会不会成为致命的一击,很让人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