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紐約

相關文章 28 篇
  • 改建後的葛芬廳大廳示意圖。
    紐約

    林肯中心葛芬廳將在10月重啟面世

    在紐約的藝術活動因疫情而停擺的18個月中,林肯中心葛芬廳(David Geffen Hall)的改建工程未停,因此近期表演重啟時便宣布,工程不但控制在預算5億5千萬內,而且將提前1年半完工,今年10月就要以全新面貌面世。

    文字|謝朝宗
    第346期 / 2022年05月號
  • 《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東亞在紐約起舞 疫情下的實體交流

    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美國防疫規定在維護公共安全和恢復正常生活的兩個考量之間拉拒,愈來愈顯得莫衷一是,凡是室內群聚的活動,不管是公司、商家、餐廳、學校、場館,主事者都得自己評估開與不開的得失風險。紐約每年1月舉行的北美表演場館研討會,往往有許多圍繞著大會的表演。在停擺1年後,原本準備重整旗鼓,結果Omicron爆發,再度打亂了陣腳,許多預先宣布的表演,都在最後一刻取消。只有日本協會有超過10年歷史的「東亞當代舞蹈節」,主協辦單位與演出者密集協商後,決定照常舉行。

    文字|謝朝宗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2/10
  • 單人戲劇表演者Louis C.K.承認自己確有性騷行為而消聲匿跡去「自我檢討」,但不過一年他就重回舞台。
    紐約

    跨尺度笑話之後 單人喜劇演員還能「自新」?

    建基於表演者生活的「單人喜劇」,難免有玩笑開過頭的時候,尤其這兩年反性騷議題備受關注,以往一些超越尺度的言論被挖出,也讓這些表演者的生涯生波,如被拔除奧斯卡主持棒的諧星凱文.哈特、被解除《星際異攻隊3》執導工作的詹姆斯.岡恩、諧星Louis C.K.等。台上的笑話或許有當下情境之必要,但表達「改過自新」的表演者,之後是否還能登台呢?

    文字|謝朝宗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歌劇女神卡拉絲演唱會」的宣傳片段。
    紐約

    全息投影表演技術精進 讓卡拉絲還魂登台

    這是歌劇女神卡拉絲的演唱會,在樂團的伴奏下,她娓娓唱來,那一個個鮮活的《托斯卡》、《諾瑪》、《馬克白》、《卡門》女神還魂了嗎?不是的,這是透過全息投影技術製作的演出,為了重現卡拉絲本尊,製作單位克服許多困難,讓去世四十年的女高音再度高唱。

    文字|謝朝宗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指揮家加堤爆出性騷事件,迅速被任職的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解職。
    紐約

    MeToo風波愈演愈烈 表演藝術圈「下重手」處理

    因名人性騷擾引爆的#MeToo活動,火球在各領域沿燒,但不同領域的處理態度不盡相同,表演藝術界近期又有多人遭指控,其中包含知名指揮家丹尼爾.加堤與比利時跨界導演楊.法布爾,被指控者或遭免職、調查或自行辭職,相較於其他領域,表演藝術界各單位的處理都迅速明快,表演藝術觀眾對此運動的態度與整體社會顯然不同,是各團體不得不下重手的原因。

    文字|謝朝宗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 美國三部經典同志戲今年重回百老匯,包括《美國天使》。
    紐約

    同志劇場三經典 同步紐約搬演引發話題

    《樂隊男孩》、《同性三分親》與《美國天使》分別是一九六○、八○與九○年代的代表性同志劇作,寫的都是紐約同志的故事,具有相當的時代意義,近期同時在紐約上演,也引發不少話題。而也有人提問,這三齣說的都是紐約白人同志的故事,哪女同志及有色族裔的故事在那裡?

    文字|謝朝宗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 本季百老匯獲史上最高營收,但藝術表現不如過去幾季,最受好評的新戲The Band Visit拿下十座東尼獎,但只是一清新小品,沒有膾炙人口的震撼力。
    紐約

    數字解碼百老匯表現 營收雖好、創作力卻弱

    今年的東尼獎在六月初頒發,也正是時候回顧紐約劇壇過去一年表現,這次讓我們透過幾個數字,來一窺其中奧秘。十七億的營收,是百老匯有史以來最高的一個劇季;今年有東尼獎提名資格的音樂劇和話劇總數只有卅部,遠低於前兩年雖然票房收入增高,但創新作品量卻降低,觀眾人數也只微幅上升,令人擔憂持續依賴商業性作品,會不會是飲鴆止渴,終將造成藝術活力停滯?

    文字|謝朝宗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饒舌歌手肯卓克.拉瑪成為第一位來自流行樂界的普立茲音樂獎得主。
    紐約

    普立茲音樂獎打破傳統 首度頒給流行樂界創作者

    向來得主以古典樂創作者為主的普立茲音樂獎,今年打破傳統,首度頒給來自流行樂界的創作者饒舌歌手肯卓克.拉瑪,震撼了樂壇!評委還特別公開解釋,普立茲獎對音樂的界定,從來就沒有分類別,有人認為這可視為普立茲獎對黑人音樂的肯定,但也有人認為拉瑪不需要普立茲獎來錦上添花,反而是普立茲獎想要借拉瑪自抬身價,增加大眾對其的認同。

    文字|謝朝宗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美國樂團新樂季節目的女作曲家比例偏比受批評,洛杉磯愛樂為其中少數比較好的。
    紐約

    女性作曲家 只能是樂季中的「關鍵少數」?

    各大樂團新樂季節目公布後,女性作曲家作品被忽略的問題又浮上檯面。如芝加哥和費城交響樂團、克利夫蘭樂團完全沒有女性作曲家作品,相較之下,紐約愛樂、洛杉磯愛樂等還算有安排。整體說來,女性作曲家的作品被演出的比例還是遠遠低於男性,而從過去十年的普立茲音樂獎得主裡,有四位是女性來看,藝術水準不足以解釋為什麼樂團的節目單上總是罕見女作曲家名字的問題。

    文字|謝朝宗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大都會歌劇院扶正聶切-瑟昆(圖)提前兩年接掌音樂總監。
    紐約

    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 從新樂季看未來

    紐約在地最受矚目的兩大音樂團體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近期都宣布了新樂季(2018/2019)的節目,前者的領導班底全新上任,在地人不太熟的新音樂總監與捲土重來的新總裁,透過「在地性」的節目安排要與紐約人拉好關係;後者則因領軍四十年的列汶身體狀況、性醜聞等問題被開除,新任音樂總監聶切-瑟昆提早接棒,人事更迭比節目更受矚目。

    文字|謝朝宗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百老匯製作人白登將成為布魯克林音樂學院新的藝術總監。
    紐約

    百老匯製作人大衛.白登 接任布魯克林音樂學院藝術總監

    以主辦紐約最重要藝術節「下一波藝術節」而知名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上月宣布將由百老匯製作人大衛.白登接任下一屆的藝術總監。白登最廣為人知的製作成就就是花了近廿年把音樂劇《搖滾芭比》帶上百老匯,另外他也有豐富的各類藝術節策展經驗,而要帶領「下一波藝術節」這個曾將眾多大師介紹給新大陸的藝術節,他未來的地位動見觀瞻,將面臨的新挑戰也不容小覷。

    文字|謝朝宗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百老匯上季年輕觀眾比例上升。
    紐約

    百老匯上個劇季盈收破紀錄 年輕族群與本地客比例創新高

    從整體層面來看,百老匯是前所未有的繁榮,二○一六╱一七季度觀眾人數不減,而總盈收仍然增加5.5%。根據百老匯業界的宣傳遊說機構「百老匯聯盟」針對觀眾的最新一次調查,本季度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年輕觀眾與紐約本地觀眾的大幅增加,很多人都認為這與音樂劇《漢彌頓》有關,這齣戲不僅被視為百老匯史上劃時代之作,也成為重要的文化現象,以致連紐約人也不能逃避這個熱潮。

    文字|謝朝宗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 指揮家列汶
    紐約

    性騷風暴繼續延燒 大咖表演藝術家也上榜

    美國性騷擾風暴繼續發燒,各行各業有許多大咖紛紛被揭露真面目,上個月紐約表演藝術界也清算了三位名人:指揮家列汶、劇作家霍洛維茲及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馬汀。前兩者都被指控多年前藉勢騷擾青年男女,後者則遭舞者控訴施以誘惑或暴力。事情揭露後,三人皆被合作單位中止合作並進行調查。

    文字|謝朝宗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術之旅

    雙城記

    暑日到了,何妨暫時從工作中逃離,作一次文化的充電。往東飛,紐約的表演藝術繽紛如萬花筒;往西飛,戲劇之都倫敦的大小劇院鑽石般璀璨。本專題特別報導兩大城市的表演活動及軟硬體資訊,提供讀者一份藝術之旅指南。 編按:本刊試刊號以來曾作過下列城市的表演場地及環境介紹。如果您計劃到這些地區旅遊,何妨參閱或帶一册隨身翻閱? 德國慕尼黑(試刊號) 日本東京(第一期) 英國倫敦(第四期) 香港(第四期) 大陸北京(第六期)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8期 / 1993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N.Y.把No變成Yes的地方探訪紐約劇場利用與經營

    誰說劇場一定得是新蓋的建築物?誰說劇場一定得管盡音樂、戲劇、舞蹈變成名爲「樣樣通」、實爲「樣樣鬆」的「綜合性藝術中心」呢?紐約,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表演藝術重鎭就擁有不少由閒置空間轉化爲「專題化」劇場的成功例子。然而,擁有硬體並不保證「軟體」就會跟着出現。關於紐約這類由閒置空間轉化成的劇場,他們是如何經營、如何找錢、如何找藝術家,進而形成他們自己獨特的劇場風格?本刊特至紐約探訪私人劇場的利用與經營。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 因應獨立藝術創作的市場需求,非營利性的藝術服務機構相對成立, The  Field便是其中一個老字號組織。圖為該組織傳單。
    現象視察

    獨立藝術工作者的天堂樂園 簡介紐約獨立製作組織The Field

    紐約充滿著蓬勃活潑的年輕活力,開放實驗、包容多元文化的藝術環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工作者來此創造和展現。尤其表演藝術和這個都市的脈動緊密結合,從百老匯、外百老匯、外外百老匯到小劇場、街頭表演藝術,這裡有娛樂商業性的節目,也有後現代實驗性的表演,整體環境增長了表演者和觀衆人口。紐約下城的跨國跨界社群和個人自由風格,更是藝術家實驗創作的天堂,在這裡可能走兩三步路、擦肩而過的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獨立藝術工作者。這些遊走的個體戶以最精簡的方式獨立發表製作,而也只有在紐約,幾乎任何一個製作都不怕沒有觀衆。因應這樣的市場需求而有非營利藝術服務機構成立,例如The Field,提供獨立藝術工作者製作資源與創作成長,同時許多劇場也策劃聯合發表的專案,整體環境對於藝術創作普遍抱持著鼓勵的態度,然而也因爲這大群流動的獨立藝術工作者,帶動紐約都市鮮活的創造魅力,形成了一種開放而延展的循環。因應獨立藝術創作的市場需求,非營利性的藝術服務機構相對成立,The Field便是其中一個老字號組織。 十五年前一群表演藝術工作者每週定期聚會,呈現創作過程中的作品,再彼此給予意見回應,就這樣開始了這個藝術成長團體。The Field是非營利組織,資金來自政府文化單位、私人企業、劇場相關事業組織、藝術家捐款等,主旨爲提供獨立表演藝術工作者創作學習和行政能力的訓練,藝術家由此得到協助申請獎助資源、發表創作、巡迴國內外演出等。目前北美的十一個城市亞特蘭大、芝加哥、達拉斯、休士頓、邁阿密、費城、西雅圖、鹽湖城、舊金山、多倫多、華盛頓特區,以及日本東京都有在地的藝術家合作主持相關的計畫。由於服務的對象為大量的基層藝術工作者,多年來在紐約市以及美國其他都市培育及鼓勵了許多藝術新鮮人成長,因為這股源頭活水,更帶動藝術環境的活絡生命力。 簡介經營理念與特色 一、服務新興藝術家:服務對象爲廣泛的獨立表演藝術工作者,主要客群以紐約市爲主的新興藝術家,以及已建立初步職業規模的藝術家。二、資源整合與流通:The Field的資金規模不大,在經營方向上以資源整合及流通爲主。由於本身沒有自己的劇場,所有課程展演活動便與各個場地採合作方式,一方面與各劇場建立連結,二方面促進生態的流動,累積各個計畫的執行經驗和調查成果,便成了實用的出版

    文字|謝韻雅、謝韻雅
    第104期 / 2001年08月號
  • 《天象館》表演有雷射燈光創造氣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讓炫目燈光音樂 帶你遙想宇宙星光

    紐約光害嚴重,抬頭也很難看到星星,不過三月份的兩檔演出,卻是透過炫目的音樂燈光秀,讓人體會遙想宇宙之遼遠無垠。選自前衛作曲家史塔克豪森歌劇《光》的《八聲道》,透過音響與光線的變換引導人去沉思冥想;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演出的《天象館》則以五彩燈光搭配音樂,讓聽者如置身流行演唱會。

    文字|謝朝宗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 紐約,就是「世界爵士之都」。
    特別企畫 Feature

    爵士vs.城市 紐約—爵士樂迷的朝聖之都

    說到爵士,你會想到哪個城市?當然是紐約!如果說紐奧良是爵士樂的原鄉,紐約就是它揚名立萬的超級舞台,艾靈頓公爵、菜鳥帕克、邁爾斯.戴維士幾乎每個爵士樂史上的大名家都在這裡發展演出成名。紐約市見證了爵士樂的起承轉合,並讓爵士樂的每個腳步留下清晰的印記。

    文字|沈鴻元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 TIMEOUT NEWYORK紐約一周最佳指南,資訊詳盡,分類清楚,還有發行pda版本,可週週更新,透過無線上網,還能獲得所在地附近商家的折扣。
    特別企畫 Feature

    到紐約度假?別開玩笑了!

    「大蘋果」紐約,大都會的首席代表,資訊與藝術的集散地, 足以淹溺不知箇中生存訣竅得凱子觀光客。 沒關係,藝術旅遊專家貧窮男教你如何在紐約找到對的表演,買到俗又大碗的票。

    文字|貧窮男、許培鴻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 「站崗」藝人一動也不動?
    特別企畫 Feature

    雕刻都會時光

    在紐約、巴黎、柏林街頭藝人如何「粧點」城市?許多去過歐美的旅人,對於城市街頭藝人的記憶有時甚至凌駕於城市本身,他們以天地爲舞台,以多元的形式,使觀賞者釋放出情緒與想像,在忙碌的城市中停下脚步找到呼吸的空間,忘神於藝術世界。

    文字|蔡春秀、吳佩珊、兪秀靑
    第84期 / 1999年12月號
12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