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香港艺术行政人员的盛会「文化领袖论坛」,今年于八月下旬举行,在疫情期间举行的论坛,今年以「融合科技 发展艺术」为主题,正好与因未能实体进行而以网上交流的方式呼应,而疫情下艺术的新走向也是不少问答环节围绕的重心。内容多以个案和实践分享为主,主题横跨科技与数位平台,如何介入剧场设计、观众管理和拓展、策展等,内容丰富。
香港艺术行政人员协会主办的交流盛会「文化领袖论坛」,对本地不论是资深者或相关课程的学习者来说,都是年度焦点,因过往邀约的讲者都是在各领域内别具经验、创意和视野者,同时主题也贴合艺术文化产业当下的关注和议题,即使以香港需要为前提,但每次举行也会吸引不少邻近城市业界人士参与。
主题「融合科技 发展艺术」呼应现下
刚在八月疫情期间举行的论坛,今年以「融合科技 发展艺术」为主题,正好与因未能实体进行而以网上交流的方式呼应,而疫情下艺术的新走向也当然是不少问答环节围绕的重心。相较于往年论坛让业界人士能够面对面交换名片与资讯,和在会后边喝咖啡边聊(其实对本地同仁来说也是难得聚会叙旧的好时机),网上论坛的确难以保有这种温度;观众在Zoom研讨会的介面参与看不到彼此,小组式的讨论大家习惯先关视讯,主持建议观众露脸还是要看愿意否,按下结束会议后根本可以连坐姿也不用换又再继续埋首工作,这些都让网上研讨会与观众连结交流,充满挑战。
大会贴心地打破网上论坛的隔膜,印制了实体场刊和口罩套寄给参与者,可惜是邮局的有限度服务延误了派送;而要将整个论坛线上推送,在背后的行政和技术安排不会比实体活动少,也须因应欧美各地讲者时区编配时间表。论坛分三天举行,活动时间紧密,工作坊一小时,讲谈和问答各半,内容多以个案和实践分享为主,主题横跨科技与数位平台,如何介入剧场设计、观众管理和拓展、策展等,内容丰富。不少分享由创办人直接介绍这些创意平台,但碍于时间关系,难以超越介绍以外的深入探索,也难以展开科技在协助艺术发展同时、协同的影响会有多大的讨论,游走在如何实际操作的行动与为何要融合科技的目的,两者的平衡和协商依然是目前艺术行政人员的最大挑战。
论坛结束,后续挑战依然进行中
这种挑战反映在部分与会的讨论上,问题单向直接如计划牵涉的资源仍然心系一众艺术行政人员,大机构在分享执行的同时,小组织的关注是否照办或是提炼出自己的科技策略,是更需要讨论的问题;有些美学呈现如没想法就显得空洞,科技寻求共融而非排挤欠缺这方面资源和知识的人,也值得思考,这些可能是论坛后长期延伸的讨论。特别是在疫情中和未来的后期,大机构的对应不显得比小组织容易,开放的工具让科技的公共性进一步发挥也是让艺术更多元的方式。大会专网另设期间限定短片个案,也相当精采,特别是著名音乐人梁基爵一段,如解决版权问题能让更多人观赏也是好事。随著今年转型线上举办,也导向著未来论坛举行方式的发展,即使按下会议结束键,影响尚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