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消文化下的艺术浩劫,有这么严重?是的!
思想不短路

取消文化下的艺术浩劫,有这么严重?是的!

在人际或国族间的重大纷争中,艺术曾有机会成为干戈的缓冲点,只因人们懂得在艺术之前学习谦卑。认为太高调?艺术就可能成为斗争过程的牺牲品。此时艺术家得为艺术之外的现实选边站,无论是被逼或被利诱,让创作沦为言不由衷的工具。存在一旦失去自由意识,艺术就不再是艺术。过去一世纪在历史上虽只算浮光掠影,人类真的进步了吗?

在人际或国族间的重大纷争中,艺术曾有机会成为干戈的缓冲点,只因人们懂得在艺术之前学习谦卑。认为太高调?艺术就可能成为斗争过程的牺牲品。此时艺术家得为艺术之外的现实选边站,无论是被逼或被利诱,让创作沦为言不由衷的工具。存在一旦失去自由意识,艺术就不再是艺术。过去一世纪在历史上虽只算浮光掠影,人类真的进步了吗?

远在东欧的一场俄乌战争开打半年来,影响所及涵盖全球,并从政治、能源扩散到经济,连文化艺术也无法幸免。2月底开始不少俄国音乐家陆续遭抵制,如指挥巨擘葛济夫被慕尼黑爱乐开除,女高音涅翠柯被大都会歌剧院临时解约。4月中,极具权望的柴科夫斯基大赛更被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除籍。抵制理由是这些俄国音乐家或组织曾受普丁政权培植,或未遵照西方要求公开谴责普丁及其侵乌行动。战争爆发初期,也有包括柏林爱乐首席指挥佩特连科和钢琴家纪辛等多位著名俄国音乐家挺身呼吁休战。讽刺的是,涅翠柯虽曾表达反侵略的说词,却被俄罗斯官员斥为「叛徒!」

散布仇恨只让创伤加剧

抵制范围不限树大招风的古典巨星,更涵盖芭蕾、流行、电影、视觉艺术及体育等领域,连无法说话的19世纪俄国经典曲目也遭撤换!有些俄国演奏家愿意谴责侵略,譬如年仅20岁的钢琴家Alexander Malofeev,即使人已飞抵温哥华,仍被加拿大主办方临时取消其演出,理由是不希望他「遭到观众抗议!」他在脸书上无奈地表示:「我仍相信俄国文化,音乐更不应被当前的悲剧所玷污,如今却跑不掉了。…人不能因其国籍而受评断,但为何转眼间世界会退到人们必须在恐惧和仇恨之间做选择的地步?…散布仇恨并无济于事,只让创伤加剧。」

专业音乐赛事的参赛者并不像奥运选手那般代表其国家出赛,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日前发出声明:「参赛者不应被视为其所属国家的官方代表,也不能只因其国籍而被自动视作一种思想的表征。」但5月举行的都柏林国际钢琴比赛却取消本已入围的9名俄国钢琴家的参赛资格;同月在芬兰举行的西贝流士小提琴比赛也不约而同剔除2名俄国参赛者,理由是「残酷的战争暴行让赛委会无法在道德上不排除俄国选手参赛,以维护其他选手及赛事。」均引起舆论两极看法。

3月在德州举行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资格赛,却接纳多达15名俄国选手,并录取6名晋级6月的正式比赛,也遭外界质疑声浪。唯主办单位一方面极力谴责战争暴行,同时坚持艺术不应受政治左右,无辜的青年钢琴家须被支持。并举范.克莱本在美苏冷战高峰时赴莫斯科参加柴科夫斯基大赛夺魁的事迹,即为艺术具有超越性的最佳例证,而这也是后续创立克莱本钢琴比赛的初衷。

克莱本凯旋而归时,美国并无特具国际威望的钢琴比赛,在德州的美国钢琴教师公会和一群志工的发起下,首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于1962年诞生。当时苏联刚试爆迄今威力最强的「大伊凡」氢弹,加上越战胶著,美国又将面临古巴飞弹危机,但该届比赛仍邀请苏联评审Lev Oborin,并有4位俄籍选手参赛,最后由莫斯科音乐院的Nikolai Petrov和Mikhail Voskresensky分获二、三名。战后曾在美国风声鹤唳、以反共之名罗织罪状及无区别攻讦的麦卡锡主义——类似台湾白色恐怖——虽已式微,美国社会氛围仍趋保守,舆论却能以政治与艺术分离的态度看待敌国音乐家。无论是1955年吉列尔斯或1960年李希特等钢琴家赴美首演时,两人虽都领有苏联政府特殊津贴,主流媒体均以头条新闻处理,并造成乐坛轰动。

政治无限上纲,取消文化变本加厉

7月起笔者以一系列专文从体坛往事聊到乐坛今昔诸多事件,重点即批判近年国际间兴起一股莫名的取消文化。尤其被连结到政治上的搧风点火,导致的文明倒退只是历史上的一场闹剧。历史很有趣,对人事功过的评断角度往往不同于当世人。1849年华格纳曾因参与反动革命被通缉而流亡国外15年;二战期间许多音乐家基于各种因素选择留在德国,不但服侍纳粹,有的还曾公开颂扬希特勒!譬如作曲家理查.史特劳斯,指挥家福特万格勒、卡拉扬,钢琴家纪瑟金、巴克豪斯,和法国沦陷区维希政权下的柯尔托。他们有的被斥为出卖灵魂,战后遭西方禁演一年至数年不等,后来却一一凭著音乐实力复出,仿佛一切尽释前嫌。他们在后世无数古典乐迷的心目中,留下的只是音乐上的典范。很遗憾吗?

在人际或国族间的重大纷争中,艺术曾有机会成为干戈的缓冲点,只因人们懂得在艺术之前学习谦卑。认为太高调?艺术就可能成为斗争过程的牺牲品。此时艺术家得为艺术之外的现实选边站,无论是被逼或被利诱,让创作沦为言不由衷的工具。存在一旦失去自由意识,艺术就不再是艺术。过去一世纪在历史上虽只算浮光掠影,人类真的进步了吗?

(本文出自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