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邦吃鱿鱼?别把音乐比赛当运动竞技玩
思想不短路

萧邦吃鱿鱼?别把音乐比赛当运动竞技玩

竞技取胜是绝大多数体育项目存在的本质,是手段也是目标;而赛场就是职业运动员发光与谋生的不二舞台。有些运动明星可以一届届地回锅参加奥运,直到年纪稍长,通常30多岁,有些项目甚至才20几,就得蜕下光环,转到幕后当教练或评论员,或者转行。《鱿鱼游戏》热映不久,正好在华沙也有个被誉为古典乐坛奥运的萧邦钢琴大赛,看著许多表现优异的各国选手一关关地被淘汰,两个「游戏」之间还真能让人发挥想像空间,产生连结!但这些青年钢琴家为何参赛?却和体育选手仿佛是存在于情况迥异的多重宇宙中。

竞技取胜是绝大多数体育项目存在的本质,是手段也是目标;而赛场就是职业运动员发光与谋生的不二舞台。有些运动明星可以一届届地回锅参加奥运,直到年纪稍长,通常30多岁,有些项目甚至才20几,就得蜕下光环,转到幕后当教练或评论员,或者转行。《鱿鱼游戏》热映不久,正好在华沙也有个被誉为古典乐坛奥运的萧邦钢琴大赛,看著许多表现优异的各国选手一关关地被淘汰,两个「游戏」之间还真能让人发挥想像空间,产生连结!但这些青年钢琴家为何参赛?却和体育选手仿佛是存在于情况迥异的多重宇宙中。

Netflix近期上映的《鱿鱼游戏》,不但创下该串流平台全球收视率迄今最高的一部影集,故事话题也迅速攻占国际新闻版面。剧情叙述在权贵高层的密谋设局下,来自社会各角落、走投无路的一群人投入了一系列的饥饿游戏。历经捉对厮杀、过关斩将所产生的单独胜出者,最终可脱离枷锁并获得巨额奖金。在戏剧张力最强的第5局里,原本亲密的队友在新游戏规则公布后,才赫然发现彼此将成为一决生死的对手!令人错愕不解的是,主角好不容易6局通关,回到家乡后内心却无法平息,并埋下未来重返鱿鱼游戏的伏笔。虽然我们可以跳出剧情,认为这不过是承袭近年电影爱拍续集的套路,狗尾续貂。但也可从主角的心理诠释,参与游戏的刺激性仿佛已让他无法从真实生活里获得满足!

当赛场本身就是终极的表演舞台

比赛的刺激性往往是运动竞技最引人入胜之处,这不仅止于观众,对选手本身更是如此。而《鱿鱼游戏》剧中老头临终前的自白——在一旁看热闹远不及置身其中来得刺激——更赤裸裸地反映了其中微妙的心理。回到现实世界,竞技取胜是绝大多数体育项目存在的本质,是手段也是目标;而赛场就是职业运动员发光与谋生的不二舞台。有些运动明星可以一届届地回锅参加奥运,直到年纪稍长,通常30多岁,有些项目甚至才20几,就得蜕下光环,转到幕后当教练或评论员,或者转行。《鱿鱼游戏》热映不久,正好在华沙也有个被誉为古典乐坛奥运的萧邦钢琴大赛,看著许多表现优异的各国选手一关关地被淘汰,两个「游戏」之间还真能让人发挥想像空间,产生连结!但这些青年钢琴家为何参赛?却和体育选手仿佛是存在于情况迥异的多重宇宙中。

当赛场只是踏上真正舞台的台阶

萧邦大赛近年由波兰文化部辖下的萧邦协会主办,本届自今年7月会外赛开始,从160余位选手淘汰约一半进入10月揭幕的4轮正式比赛,到决赛时只剩12位。在为期3周的正式比赛里,4轮的曲目虽全为萧邦作品,但每轮都有不同的范围,选手须从曲库中自行挑选完整的乐曲,并像开独奏会般各凭巧思编排曲序。初赛每人弹20余分钟,有练习曲及夜曲等,分别考验选手的技巧和旋律歌唱性;复赛增为30余分钟,有波兰舞曲和圆舞曲等,被认为是针对韵律感的试炼;准决赛扩充到40余分钟,有奏鸣曲、前奏曲集和马厝卡舞曲等,分别挑战演奏者对大型结构和波兰民族神韵的理解及掌握;决赛则是与乐团合作演出30余分钟的整首协奏曲。由于选手精采表现及比赛气氛的助燃,主办单位的YouTube转播平台至决赛前已累积300万小时的流量!(注1

但不同于体育竞技,专业音乐比赛威望的建立非仅靠选手在赛场当下的灿烂表现,而是看它对优胜者的事业生涯是否有直接与间接的帮助,进而从中产生舞台上的未来名家。萧邦大赛显然已因历届得主后续在乐坛的表现成就,而赋予比赛本身这项威望。因此本届入围选手中有几位前两届(2015、2010年)成绩未尽理想的参赛者,此次卷土重来无不期望能更上层楼。但过去已获首奖的选手决不会回锅比赛,譬如李云迪于2000年夺冠后,就和他的老师但昭义取得共识未来不再参赛,而是出国继续深造及演出。此举却让当时不理解专业音乐比赛意义的部分大陆舆论为之哗然(注2,误认参加萧邦大赛要像奥运那样连年摘金!

比赛为选手搭建的台阶,通往舞台或是祭台?

在多重宇宙里,近日还有一个由文化部传艺中心辖下台湾国乐团主办,称为「筝绮逗艳」的重要赛事。追本溯源,这项活动脱胎自30年前两厅院「乐坛新秀」里的国乐项目,目的是经由甄选机制提供青年演奏家专业演出的场地。10多年前从原本的书面╱视频审查改为委由台湾国乐团在排练室里现场甄选,但笔者当时即从专业音乐比赛的制度演进和艺术人才拔擢的角度,建议如何为这些新秀搭建现代表演舞台的台阶:「表演艺术市场环境不断变迁,除了提供年轻音乐家一个舞台,他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原制度旋即停摆,数年前并转型为目前台湾国乐团的年度器乐大赛。

比赛虽然只是手段,可惜此次连基本的曲目规范和参赛资格的制订,都未能脱离湾学生音乐比赛的某些思维。乐曲截段演出始终是国乐基础教育因考试及比赛而设的一大沉疴,然国家级专业乐团举办的赛事也须为节省时间╱预算,带头规定指定曲删段?而前届首奖得主仍回锅参赛一事,则反映了更吊诡的问题,若比赛舞台比真实的舞台能带来更大的光芒,是否表示这项机制并未达到一项专业音乐比赛后续的台阶功能,而沦为一场不断轮回的鱿鱼游戏?

注:

1. 据YouTube中、东欧公众政策经理Marcin Olender揭露的数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eVTFnIMOU&t=989s(自2:11:00起)。

2. 彭志强,〈钢琴神童们的家长批驳李云迪罢赛事件〉,《四川青年报》,2000年11月21日。

(本文出自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