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文强,《灵感·流动·西拉雅》,潜行摄影计划,2022年。(台南市文化局╱宜东文化 提供)
ARTalks

亲临曾文溪的一千种影像

编按:「曾文溪的一千个名字『影计划』」以「曾文溪的一千个名字」为主题,透过长期蹲点的流域拍摄行动,扎根、关怀、省思土地和流域,以及人类社群关系,从镜头里窥探曾文溪流域历史转折与时代变迁的多元样貌。

编按:「曾文溪的一千个名字『影计划』」以「曾文溪的一千个名字」为主题,透过长期蹲点的流域拍摄行动,扎根、关怀、省思土地和流域,以及人类社群关系,从镜头里窥探曾文溪流域历史转折与时代变迁的多元样貌。

2022 Mattauw 大地艺术季──曾文溪的一千个名字「影计划」

2022/10/15~2023/1/29 

总爷艺文中心、171市道沿线区域

时下热门的大地艺术节庆,通常以炫丽吸睛的大型装置作品亮点,呼唤访客前来观光打卡一游。「2022 Mattauw 大地艺术季──曾文溪的一千个名字」则回归环境永续的命题,串连竹、影、植、声、土、农、水、原、小等9个主题,倡议翻转人类中心的固有思维,维系和自然万物之间的对话共存。

其中由摄影家沈昭良所策划的「潜行摄影计划」(又称「影计划」),不仅是一般大地艺术季中难得重视的摄影展览,同时也是集结不同世代和专业背景的20位摄影家,以多样的视觉风格和手法,共同走访和对焦曾文溪流域的摄影行动。这样的摄影计划突显影像在教育和美学上的潜能,因为摄影在我们体认人和环境的互动关系当中,如同认知事实和启发思考的触媒,打开了增广知识的通道。此外,展览里存在一些较为暧昧幽微的照片,散发著难以捉摸又耐人寻味的神秘气息。无论是倾向知性或感性,「潜行摄影计划」共24组系列作品,显示每位摄影者亲身走访乡镇居民、或融入山川环境的实践成果,让观众直面影像网络中的地景、水道、人物和产业特色。

约莫260万年前诞生的曾文溪,自古伴随断层峡谷演变出曲折的地形水路,也曾经被赋予许多不同的名字。上游的邹族人曾经称它特富野溪、长谷川溪、伊斯基亚那溪,自17世纪以来,历经多次明显河道变迁,人们形容它如难以驯服的青暝蛇,直到日治时期数次筑堤调控下游地区,逐渐成为孕育嘉南平原的母亲之河。

面对这座南瀛的生命摇篮,「潜行摄影计划」的题材涵括上下游流域的地景变容,以及时间积淀而延续至今的风土民情,丰富的主题光谱已在电子媒体《上下游》、《报导者》、纸本杂志《经典》、「潜行摄影计划」讲座有所介绍,于此不再赘述。从总爷艺文中心的户外展示可见到茂盛成串的影像作品,铺设在木栈道、竹材和木构的看板上,引发移动式多角观看的有趣体验。布展上颇有精心安排,呼应河道和拦砂坝的造形。

这些摄影作品生动地描绘水库兴建、埤圳开凿的地理空间,进入在地特有的商业、餐饮空间,并触及祭祀信仰、守护田园的心灵空间。简言之,摄影不像语言那般为河流冠上名字,或侃侃而谈地方的传说,而是透过每位持相机者的身体力行和亲临现场,在外部条件和内在冲动契合的情形下,显影映照水域所滋养贯穿的生活世界。

沈昭良邀集资深和中青辈20位摄影家,从空拍、地上和水下视角探索和形塑曾文溪流域的千面影像。如此的影像群聚,重点不在于地毯式地完整调查曾文溪,也不在于浓缩一个最典型的地方图腾,而是在于创造影像之间流动交织的互文性,以及影像和社会现实之间的镶嵌指涉。其中有超过85%的照片是从未发表过的新作,可说大多数是特地为了执行艺术季的任务而制作。换言之,艺术季代表强大的动机意志,发起和委托这项规模可观的摄影计划,也提供作品首次亮相的展示场域。从2021年以来的疫情期间内,策展人构思整体架构和发展子题,邀请适合和有意愿的创作者,根据摄影家们的个别兴趣取向来回协调沟通,在时间、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形下,力图达成策展的总体目标:「以直接纯粹的摄影表现,结合当代语境、展呈与论述,呈现曾文溪流域多元的地理与人文样貌。」

「直接纯粹的影像表现」,或许这句话试图带动民众的兴趣,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推广艺术季的主旨内涵。实际上,即使具有「直接纯粹」的外观,摄影作品的制作过程其实牵涉各种复杂的挑战,需要机运、技巧、体力、经验、伦理考量,并经过重复试炼,反映出拍摄者的美学秉性和工作纪律。

「潜行摄影计划」当中不乏产生于艺术季脉络之外的创作,或是延伸摄影家早已酝酿成熟的风格样态。例如,林柏梁的《文化容颜之邂逅》包含1998年受文资中心委托的作家叶石涛肖像,微妙融合被摄主体的眉宇神情和周遭的光线氛围。曾敏雄的《树之裘》,大致延续2010年《风景安静》沉潜稳重的气质,现为大隆田和拔林的老榕树拍摄简洁有力的肖像。林文强的《灵感.流动.西拉雅》以色调深邃的黑白影像,传达西拉雅人夜祭神灵的悸动,且依然浮现摄影家之前善于捕捉冥界梦境的手法。沈昭良的《曾文漂流》和《巷弄》精巧交织天候微光和人造光源的层次,一再展现摄影家长期注入人文地景的情感温度,蕴含难以抹灭的庶民生活印痕。深入记忆回返的陈敬宝,在《时间拓朴:总爷国小》一贯地征集校友回忆,在废校的麻豆总爷国小摆拍重现往昔的场景,增润摄影的时间性和叙事感。

如果计划导向的摄影群体,统一运用同样的工序和思维,则很可能受限于僵硬的准则和框架,产生冗余的样板化结果。幸而「潜行摄影计划」给予参与者弹性空间,容纳多重线索和情愫的合流。摄影家一方面忠于记录对象的真实性,一方面也开拓摄影的多样表现形式,并扩展我们对于此地历史和现况的认识。例如,韩国摄影家金玉善的《公园肖像》,细腻呈现新住民第二代的青年个体,在棕榈树的一致符号衬托下,使多元文化生成的主体性和认同感显得矛盾难辨。黄煌智的《别向山说话》贴近现代邹族猎人进入夜晚的山寮猎径,注视打飞鼠的姿态和动物沾血的毛皮。王文彦的《逐流》运用水下摄影的技术,捕捉在深潭渔猎的邹族男子跃游身姿,并透过荡漾水波看见航行水库里的抽砂船和巡逻艇。张景泓的《香路》叠合上千张的空拍照,俯瞰绵长的东山迎佛祖遶境返驾路径,传递这个上百年历史的民俗信仰和徒步敬拜仪式。

「潜行摄影计划」展现许多饶富兴味的佳作,以多样的镜头美学照见曾文溪流域的水利设施、农业治理,也显示多元族群的消长聚散,刻画祈福祛恶的常民仪式等文化现象。影像不若语言清朗,能够命名事物和建立明确的秩序和知识,形成分类的结构和理论的逻辑。反而,影像的多义性和不稳定,能经由视觉引曳潜意识的伏流,扰动既定的意图或意识形态。「潜行摄影计划」特别动人之处,在于溢出明晰的规划指示,表现摄影者亲临生活世界的表里内外,柔韧地回应近在身边的人事物,而非以超然的观点制定一个地方的标本意象。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由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的台新艺术奖,邀请9位不同领域的提名观察人,搜集、发掘,深入研究各种面向的当代艺术展演,并于网站发表评论,本刊精选单篇刊登。如欲读更多评论,请至ARTalks专网talks.taishinar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