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空间被当作直销现场→→叶育君:「艺术的门槛没这么高」 |
叶育君
叶育君(叶育君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艺术(家),与它们的产地(四) 座标:彰化

展览空间被当作直销现场→→叶育君:「艺术的门槛没这么高」

艺术家叶育君可说是历经了两次「返家」的过程。一次是学成归国,从巴黎回到台湾,一开始返家,辗转到云林、后来落脚台北;第二次是打算回到彰化老家,于故乡经营艺文空间的时候。

「我们家在彰化有一个房子,本来租给别人,2017年3、4月空了下来,我就跟我爸说我想要回去。」离开台北前,叶育君到关渡宫掷筊,「离开熟悉的地方总是会有点担心,但我还是觉得艺术得扩展到更多人才是重要的,如果要改变整个艺术生态,就应该从一般民众做起,而不是金字塔顶端的收藏家或学者专家。」

行为艺术表演者丁丽萍演出。(叶育君 提供)

有了信念,也愿意实践,但回到彰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不管是开办艺术讲座还是展演或艺术工作坊,一开始连发布脸书讯息都不知道要发给谁看。」

2018年,叶育君开始在彰化开办一系列的课程讲座,艺术祭的活动也在2019年与彰化在地青年伙伴积极展开。「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艺术不重要,去申请借场地的时候有些人还会问:『文化艺术跟观光有什么关系』?」她说,等到与邻居混熟一点,才更进一步晓得:「他们一开始以为我是在做补习班,不然就是直销大会,因此有点防备。」她花了很多时间突破社区的心房,邀请邻居「走进家门」来看展览。「我就是把住宅区弄成艺文空间,这个两楼半的房子,除了我房间以外都是展区,时间久了,开始就会有人觉得有趣,知道艺术的门槛没有这么高。」

狂梦艺术的马戏演出。(叶育君 提供)

无论是在台北或是彰化,叶育君都是包持著「艺居共生」的想法而行。为此,现场发生的不能只有「艺术」,更得是此地民众的参与共生,她说:「做这件事情,有点像是软性的革命。」她指的革命,是对于「文化沙漠」的否定、也是在地人对于艺术戒心潜移默化的突破。

返乡以后,其一惊喜的收获,乃是叶育君正在实践「艺术是一种多元转译的方式」,使得艺文产业,成为是人通往某处的桥梁,而非终点。「以『卦山力艺术祭』来说,我们最根本的重心还是聚焦在『人』的身上。也就是说,如何让不懂艺术的人,借由这些事情的发生还是能产生共鸣、并且认同?」对此提问,叶育君身体力行,从彰化的地理背景、历史脉络去爬梳,并且逐步扩展人际网络,找到艺术的最大共约数以后,「接著就是等待大家自由地进来,让我们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

《卦山力艺术祭》海报(叶育君 提供)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3/02/07 ~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