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以为他是盖房子的→→陶维均:「你很难把人分类」 |
陶维均
陶维均(陶维均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艺术(家),与它们的产地(四) 座标:花莲

阿嬷以为他是盖房子的→→陶维均:「你很难把人分类」

2019年陶维均移居花莲,戏剧系毕业、从事艺文采访工作多年,经常有人问他到花莲要做什么?他说:「我在花莲,如果有阿嬷问我是做什么的,我回答『做剧场』,他会以为我是盖房子的。」陶维均说少有职业是以场域来给自己命名的,「篮球员不会说自己是球场人、在工厂做事可能会说自己是做工的人。我本来想不透,怎么很多人都会用『剧场』来称呼自己?」

然而来到花莲以后,这个问题似乎慢慢找到答案。「我想是因为剧场定义的范畴很广泛,而我可以秉持剧场交给我的事情、去做很多事情。」陶维均说,那些事情例如Podcast节目策划、开发艺文APP、于在地策划「丰田文艺季」,他过去所学的、或者移居此地以后才接触的新事物,皆可融会贯通。他说此刻自己不再介意自身的「职称」,而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你可以说我是在做社区营造、或者是体验设计者,如果有地方的长辈问我是做什么的,我就说我是来当志工。」

陶维均眼中的花莲一景。(陶维均 提供)

回顾我辈中人之求学过程,学校体制经常要求学生不要放弃「找到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是谁」,然而以陶维均的例子来说——有没有可能,我们把「定位」与「地域」及「职能专长」这件事情绑得太紧了?也许这应该是要分开来谈的事情。

「你先定义了你有什么专长、你要如何工作,才会出现盲点。我觉得如果把这些事情全部都混在一起——像是我不特别想自身的专长是什么,来到花莲以后我就是各项技能全部都醒了一点,看数字、写技术⋯⋯没必要限制自己。坦白说,我没有什么『移居』的感觉耶。」事实上,进行这段采访的过程中,陶维均正从花莲开车北上。

丰田文艺季「多重曝光」中董育廷的演出《一方之地》。(陶维均 提供)

这几年反复有人与他谈论移居花莲后的理想生活,这对他来说,有种「用台北人的眼光在挖掘乡土」的感受。陶维均说:「台湾这么小,大部分的人在求学过程多少都经历过『移居』的状态。所以,台湾几乎都能说是移民的整合体,『返乡青年』这个词我觉得不需要存在,因为你很难真的把人分类。」

丰田文艺季「局部放大(而且通风)」中陈韵伶的「丰田阿嬷家摄影展」。(陶维均 提供)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3/02/07 ~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