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老师(葆玖)与我(下)
(Norman Normal 绘)

拜师大典让京剧界业内人士都知道梅葆玖收徒啦!还是从台湾来的。这个消息在两岸刚开放的当年,是非常有新闻性的。梅老师因为从小是在家学戏没进过科班,老师经常以这事自我解嘲称自己是票友「丸子」。这个典故是来自清朝时内廷供奉,角儿可以吃山珍海味,票友只能吃碎肉搅拌的丸子。梅老师的幽默、不争不抢、凡事不往心里去的豁达态度,处处影响著我们后辈的弟子们。

梅老师知道我在台湾很早就开始有机会演创新戏,老师不但没有意见,还特别鼓励并告诉我,他因为身处的时代环境,没有机会创作新戏,况且梅兰芳大师一生的创作如此丰厚,他愿将精力放在原汁原味地继承父亲的艺术,绝不改动。我觉得就老师个人来讲,没有创作并非是个遗憾,他此生灵魂的使命就像是成为梅兰芳大师和我们第三代学梅者之间的桥梁。我们因为看到梅老师台上的风釆,间接感受到梅大师当年的模样。许多梅派其他的弟子,在学梅之后,有了自己的见解也开始有了创作的欲望,只有梅老师忠实地继承实践了梅大师的艺术,我才有可能深度地学习梅派的精髓,经过沉淀,再结合在台湾培养我成长的这块土壤上,创排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戏,这在传𠄘意义上可谓是最大化的效益了。

要学好梅派戏除了有嗓子唱得好之外,还必须得演得好,入木三分才真的可能把戏唱出个道道儿来。1993年,我第一次到北京办梅派专场,贴出《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三堂会审》,现在想想觉得太大胆了。不过当时的状况,我必须要这样做才能达到进修的效果。我先把所有唱腔动作都学会了,再去北京请梅老师在排练中为我修正提高。老师多年来已将其父亲的艺术形式了然于胸,我排戏的当下有不合适的地方马上讲解改进,随著老师一点一滴地找著梅派演唱的特点。幸好北京的首次露面顺利圆满,得到「中规中矩」四个字评价,代表著不求自我表现,没有什么怪怪的、上不了台面的缺点。这在梅派可说是最好的评价了,老师很满意,我也吞下一颗定心丸。

我从此几乎每年都去北京办专场,1994年纪念梅兰芳100周年冥诞,我和老师一起复排《太真外传》,又去好几个城市巡回演出。1995年挑战难度最高的《宇宙锋》和《贵妃醉酒》。《宇宙锋》的主角赵艳蓉是为避祸装疯,但又要让爸爸以为她真疯,同时要和观众交流,也要和哑奴交流,这些表演的层次要分清楚,引领观众一起体验赵艳蓉如何在父亲面前演出「疯」,但心情的沮丧、低落、痛苦也必须时刻展露。梅大师非常喜欢这出戏,觉得这戏能让他对塑造人物有极大的帮助,因而时常贴演此戏,而且即兴发挥往往常发展出好的效果,将这些记取下来并置入到下一次的演出。另一出《贵妃醉酒》则有大量的歌舞,考验著演员唱念作舞整体的素质。全出戏以【四平调】贯穿,梅派唱法是「高拉低唱」,高拉的音色,显现出宫廷特有的富丽堂皇的音乐氛围;但低唱对女性演员来说却是个很大的挑战。所幸我通过了重重考验,1995年这两出戏的演出,使我获得了第13届戏剧梅花奖的荣誉。

私底下,梅老师的生活非常单纯、自由、自在。每天想上哪儿就去哪儿,喜爱钻研音响唱片。他遇事随缘,来者不拒,对待朋友人人平等,无论达官显贵或一般戏迷,即便对陌生人都毫无架子。每年三节老师会把自己和父亲的照片合成,冲洗出来送给每位好友,表达对每一位亲友的看重。老师天性童心未泯,虽然经历过辛苦的岁月,心中仍有小确幸,总能为小事开怀,例如我们一起去吃烤鸭,或是收到我带去的肉松,总是不嫌弃地开心不已,老师对生活始终谦逊如一。

老师走了,但梅派艺术依然昂扬挺立在华人的心中。为缅怀我最敬爱的老师,2017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台北三地举办纪念老师的梅派专场。连续了好几年,内容包括演唱或演出,年年举办。明年2024又将迎来重要的时刻——纪念梅兰芳130周年、梅葆玖90周年诞辰,北京京剧院已经策画将近一整年的活动。我的「在梅边」系列,也将会在北京大剧院推出《洛神》、《生死恨》、《清唱、魏海敏的好友们》,以连续3天演出向梅葆玖老师致敬。其他城市的纪梅活动也会一一展开,期待号召更多爱戏观众的热烈参与,不仅看热闹还要会看门道才能做个资深戏迷喔。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