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趋势专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曾在2007年提问:「未来5000天会发生什么事?」他当年预测未来将会是物联网、注意力即货币的世界。现在的我们都知道了,那个未来已如期到来。接著,他在2021年出版《5,000天后的世界》(5,000日后の世界)中,再度预测下一个5,000日,将由人工智慧、扩增实境、加密货币接棒,引领世界变化潮流。而在各项人工智慧工具已跃上创作风口的此刻,艺术家们又是如何思考现在,并想像、预测5,000天后表演艺术领域?
作为一位受过所谓「当代音乐」「完整学院训练」的作曲家,我想先说个结论。
尤其我现在有一个才8岁的、很棒的女儿,我希望,人类及文明全数数位化的那天,永远不会到来; 否则,那就是我们物种灭亡的时代。
是吧,科学上来说,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吧? 为了生存,人类需要的远超过植物需要的阳光、空气、水;文化之于人类生存的必要性,我毫无异议,但数位艺术╱或是AI对于音乐创作的影响以及必要,我总是提醒自己:时刻提出质疑。
但其实,如果将AI 视为音乐科技的一部分,尤其从西方音乐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音乐与科技不仅并存,更在世代变迁中,时时互相激荡。
先姑且不论诸多乐器的产生,是如何突破当时工艺及科技的限制,才成就了我们至今尚有机会聆赏的精采篇章。音乐与科技的对话,从20世纪初期,随著科技的大幅进步,仿佛如阿姆斯壮登足月球、踏出无数大步。然而我认为其中有趣之处在于,所谓成功的发明,往往充满了出奇不意。以大家也许不陌生的「特雷门」琴 (theremin)为例,发明者Leon Theremin在俄国时,同时具有研发无线窃听设备的身分,合理来说,当年Leon先生最在意的,应该不是这个像在隔空抓药的乐器吧;殊不知,据说列宁在1919年接见Leon时,对「特雷门」这个乐器大为赞赏,而特雷门琴更为普及,则是Leon Theremin移民美国之后的事了。所有的发明,之所以美妙,我想是在具备一定知识程度及使用技巧的前提下,以无比的想像力,允许预料之外的发生,加上人类无可完全控制的政经因素,促成了我们如今推敲而出的脉络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