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先严正声明,以下这则有点光怪陆离的音乐科幻极短篇完全是以活人脑浆产出,懂得礼义廉耻(咦?)但有七情六欲(嗯~)提及之人名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
202X年2月29日Fortnite将与维也纳金钻大厅合作,邀请已故钢琴大师火洛维兹重返实体舞台,以全息图3D投影展现他生前未曾弹过的《郭德堡变奏曲》。戴上Ray-Ban Meta智慧眼镜的现场观众并可自行点选想看25或50或75岁的火洛维兹样貌。为这场空前创举暖场,音乐会也将特邀20岁时的钢琴天后拉赫丽希助阵,首演AGI一岁神童热腾生成的《冥王星狂想曲》。抢购门票的前50万名观众还可获得比特权币一枚,于开演前投入老虎机,即可拉霸随机决定她要穿哪款的羽佳风格华服演出。
*****************
去年传出欧美各行业白领阶级吹起裁员风,原因之一是愈来愈多的工作可由AI代劳。那么人还要、还能做什么?若想真正理解这个问题,或不想在这波AI革命中被淘汰,就得直捣问题核心。其核心所涉及的层面有更多属于哲学,而非科技范畴。2015年有部英国独立电影《人造意识》(Ex Machina)以20世纪中叶知名数学家图林(Alan Turing)所提出「图林测试」为跳板,剧情对于人和AI的区别有著发人深省的剖析,笔者认为也可将之运用在艺术创作的省思上:
一、AI根据指令做事,做得很好,但它并无法意识在做什么?
二、人知道AI是什么,能感受或欣赏其作品;但AI尚无法领会人的感受,也不了解人如何感受。
以上论述显示人和AI之间的关系并不对等,故可将AI艺术的问题浓缩为:人创作艺术时无法领会对象的感受吗?而对象的感受对于人在创作时有无影响?
三、生成作品时,AI本身并无成就感。但果真如此吗?当人反复训练AI时,会让它导向人所希望产出的结果,亦即属于被认为是好的品质或正确的内容,这就形同一种回馈,AI被鼓励朝著获得回馈的方向加强。但这是否形同一种成就感?AI能否意识到成就感?
四、少了互动,意识能够存在吗?而意识之有无,即AI具备人性与否的最大关键。
《人造意识》中有个比喻,繁衍后代是一种无自我意识的生物本能,但部分高等动物可从过程中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反馈。当愉悦的感觉一旦被抽离繁衍后代之目的,而成为可独立的回馈时,就代表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笔者立刻联想到,那么艺术创作呢?
我常说,科学的特性之一就是明天永远会更进步,并可能没有天花板。而艺术的明天只是不同,难说是否比昨天更好?AI生成的艺术势将益发精致,且迅速生成的效率是人类永远望尘莫及的。AI所凭借的是能自动从网上及喂给它的数据中,快速学习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知识及各种艺术成果。无论是诗词、画作、乐曲,AI甚至也能在生成令人意想不到的创作里呈现丰富情感,虽然对它而言,「情为何物?」目前只是一堆无意识状态下的参数。但,它即使被赋予先进机器人的身躯,仍难以执行现场真人般的奏乐、跳舞和演戏的所有细节,而只能呈现在平板萤幕,好吧……或是虚拟3D的全息图上。最后这段,就是笔者要与表演艺术工作者间共勉的话,我们或将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后一道防线,或是AI机器人要突破的最终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