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瑾自2014年启动坏鞋子舞蹈剧场「àn身体回家创作计划」,至今恰满10年。10年晃悠之中,编舞家与舞者们褪去坏鞋、赤跤(tshiah-kha)落地,以「田野——转化」作为实践/实验工夫,逐步构筑「àn身体」的核心意念与实作方法。综观近来台湾舞坛,坏鞋子的àn身体已然成为一方不容错过、也难以忽视的身体地景,从中折射出台湾舞蹈与土地的当代关系辩证。关于àn身体,源自林宜瑾受启发于演员陈松勇一连串飙骂「奸(kàn)」的道地气口与生猛身态,起初近似「形态摹拟」的方法论,而后随坏鞋子的田野经验渐趋丰饶,逐渐萌发出「动能考掘」与「反身觉察」的身体工法,由此蔓生出身土关系的多维性与美学力。
法国驻村返台后的一场环岛之旅,成为林宜瑾思考岛屿子民身体观的契机。在那次田野初探之中,林宜瑾虽已开始留意台湾在地社群的文化身体性,但当回到排练场,其仍仅止于模仿或搬演某些「很台湾」的身形样态——比如,飙骂台语脏话、女性长辈佝偻而碎念的姿态。在尔后的个人手稿里,林宜瑾便直指当时像被困在一种渴望「展示台湾」的乡愁,故未能深究在田野之中、与田野之间,以及田野之后的「身体的思维」与「转化的淬炼」。于是,àn身体的「回家」注定难以用单一线性进程来划定蓝图,而必须是透过每一次田野实践,既回返土地,亦回向自我,在反复/复返的缠绕复沓里动身。
借用「亲近土地双制作:『依地创作』与『素人舞蹈』」(注1)的计划概念,我们或得窥见林宜瑾试图汲取的自反性(reflexive)身体感。此一制作虽属于坏鞋子「àn身体」系列作品之外的计划,且开放非舞团的成员加入创作,但身为主持人的林宜瑾则同样视「依地」与「素人」为类田野的参与途径,从中拓延坏鞋子对于环境与身体的认知版图。比如,在非剧场空间里进行「依地」演出,唯有更专注于「倾听的敏锐度」以接受外在环境各种难以恒定的讯息,才得创造表演当下的流动(注2);而「素人」(非舞蹈专业者)的身体运动/律动则折射出个体生命与地方生活记忆的交织,并借此「反思此刻身处的现实」(注3)。循此计划,林宜瑾所谓「亲近土地」既包含著物质性与现实景况,亦同时触及多重记忆与身体自反觉知。
约莫同时,林宜瑾偶然接触到台湾汉人丧仪的牵亡歌,遂决定率领团员亲身踏入仪式现场,随台南后壁的艺师林宗范学习歌阵身段、口白吟诵,以及「牵亡」背后的魂魄观与文化意蕴。田野过程中,林宜瑾与舞者刘俊德、彭子玲等皆观察到牵亡歌阵者的下肢摆荡呈现非常「黏」的质地,并以看似重复、实而缓叠细小差异的晃动韵律,隐然衬映著诵音,触及招抚亡灵与疗愈丧家的仪式功能。坏鞋子的田调之所以强调「身体参与」,并非为了摹拟特定身形技术,而是通过编舞家/舞者的全身在场感知,借以探问「环境—肉身—精神世界」的中介潜能。也正由于这些实践经验,林宜瑾才深刻体认所谓「传统」不单单是被符码化的样板,而应为一种实在的群体生活方式,其中铓铓角角(mê-mê-kak-kak)皆体现一地风土的历史迹痕,并蕴含深刻的身心宇宙观。转化自牵亡歌阵田野的《彩虹的尽头》(2016)与《渺生》(2019)便分别从「死」与「生」之命题出发,借助旋晃、摆荡、赴返叠加的肉身动能,探问生死流转的存有形势。
另一方面,坏鞋子的田野工法也促成「交陪(kau-puê)」的关系形构。无论是牵亡歌阵艺师林宗范,又或自2019年开启合作的北管子弟轩社「淡水南北轩」,皆与坏鞋子形成「微妙的交换关系」(注4)。以南北轩为例,坏鞋子的舞者定期到轩社练习北管乐,也受邀参与淡水地方的庙会遶境,担纲起火把阵、九小龙阵、素兰阵等阵头编排;南北轩的乐师同样到坏鞋子排练场,与舞者们即兴实验北管乐器与àn身体的各种互应姿态。如此相互交错、梭越与渗透的「传统—当代」关系,既展现在剧场艺术生产的过程本身,更创造出《吃土》(2020/2021)与《绮梦游》(2022)舞台上的混态身/声景。
大概自2020年始,坏鞋子的àn身体迈向岛屿山峦溪川,借由扩延其田野场域而再造身体感的生态属性。当林宜瑾与舞团成员攀越嘉义西峦大山、穿渡台南曾文溪流域,又或身临宜兰礁溪跑马古道,自然环境之高度不可控性驱使舞动身体必须同时开敞与专注,进而在适应/回应地景的过程里,以「松而韧性」的动能唤醒「身而为人」的我们——早已总位处生态网络之中。于是,àn身体最终朝向成为一种「通道的身体」,纵然面对著加速度的人类(殁)世,仍竭尽气力系联著人类与天地、文化与自然,以及万物与众生。从《吃土》(2020/2021)、《长流》(2021)到《寻山》(2024),或皆为在坏鞋子的大地田野里,试著以肉身之躯回响岛屿土地的一瞬涟音。
通道,不仅意谓近邻连结,更得著力于跨越隔阂而通向异质境地。林宜瑾自2023年起与坏鞋子舞者、乐手一同赴印尼爪哇与日惹,展开与入神舞、宫廷舞、甘美朗等印尼文化乐舞/仪式的跨岛时空对练,期以从中探索亚际间(inter-Asia)的泛灵仪式美学。经两年工法锤造的《岛屿恍惚》,正让坏鞋子循海洋、群岛与众灵乐音之航线,重组本为足下踏实的「田野」,带著「àn身体」离岸远行,在抵达彼岸之前,深沉体感著洋流潮汐的神性之所在。
归结而言,「田野」对林宜瑾与坏鞋子伙伴来说不是剧场文本创作的工具或策略,而是一组与肉身/意识紧密相系的动态场域。在此,编舞家与舞者得以重组各式既定的身体边界——无论是文化惯习、人类行为模式或现代性生活方式等,并从中学习如何「成为通道」,借以让「活生生的传统」与「恒处骚动的土地(与潮洋)」不断交混构成,招引一条通往与岛共生的潜在路径。
注:
- 此计划包含环境剧场展演的「依地创作《看见看不见的》」,以及邀请非具舞蹈专业背景之地方居民参与的「素人在地创作《春泥》」,从2016年到2018年连续举办3年,而《春泥》(后更名为「常民舞蹈」)则延续至2019年。
- 坏鞋子舞蹈剧场《看见看不见的——依地创作》节目单,2016年9月。
- 坏鞋子舞蹈剧场《亲近土地双制作》节目单,2017年。
- 林宜瑾、周伶芝对谈「编舞、构作、评论的对话——坏鞋子土地身体的创作历程」,陈雅萍主持,国立台北艺术大学D209教室,2022年5月6日13: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