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舞台(Canadian Stage)于4月8至27日上演《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两部曲,全剧合计共4个半小时,由「为何不剧团」(Why Not Theatre)制作。
《摩诃婆罗多》由拉维.贾恩(Ravi Jain)与米里亚姆.费尔南德斯(Miriam Fernandes)编导,剧中采用的诗歌段落选自英国作家卡洛尔.萨蒂雅姆提(Carole Satyamurti)于2015年出版的《摩诃婆罗多:现代重述》。原作《摩诃婆罗多》是一部古印度史诗,讲述婆罗多王朝中两大家族为了争夺王位而引发的战争,并从中开启对生命、道德和宇宙观的哲学对话,被认为是印度及南亚文化的基础,至今仍影响著印度人的价值观。

印度持续多年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国家,每年约有14万名印度人成为加拿大新的永久居民,占移民总数的四分之一。《摩诃婆罗多》的创作萌芽于2015多伦多泛美运动会(Pan American Games)委托为何不剧团改编演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其中一篇《薄伽梵歌》。2023年加拿大萧伯纳戏剧节(Shaw Festival)及伦托巴比肯艺术中心共同委托为何不剧团制作此剧。
全剧共分为两部曲,第一部《业力:我们继承的生命》透过国王贾纳梅贾亚为父复仇而杀尽世上蛇类的祭祀仪式,探讨复仇、生态危机与同情心。为终止这循环,国王召集说书人讲述《摩诃婆罗多》,以敌对的Pandava与Kaurava家族及骰子游戏事件,呈现人类在竞争与嫉妒下追求公正世界的挣扎,并提出:「当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手是错的时,复仇如何终止?」

第二部《佛法:我们选择的生活》延续第一部的故事,国王讲述祖先参与的库鲁克谢特拉战役,及其带来的大规模毁灭与重建过程,从中探讨哲学、政治、正义与复仇的主题。剧中也包含一段改编自《薄伽梵歌》的15分钟梵语歌剧,并藉国王面对外在战争与内在心理的冲突,提出问题:「分裂的时代如何找到完整?我们是否注定重蹈覆辙,还是能建立新的世界?」
舞台上可以看见印度古典舞蹈——卡塔卡利舞及奥迪西舞,现场乐队演奏北印度及南印度的古典音乐,并结合强烈的视觉元素。超过20名的演员及乐队成员来自南亚各地,这也体现为何不剧团经常在作品中进行跨文化的国际对话的重要任务。

除了演出本身,该剧也在两部曲连演的演出日安排了Khana & Kahani(社群餐会及说故事),连看两个演出的观众能报名参与,一边吃著印度餐、并聆听《摩诃婆罗多》故事、开启观众之间的对话。创作者不仅透过创作、也透过相应的活动,试图串连起在不同时间、文化中阅读、参与这部史诗的观众。
拉维.贾恩受访时提出「就合作、规模和范围,以及制作人员而言,《摩诃婆罗多》是加拿大剧院中一个非常罕见的项目。」为何不剧团《摩诃婆罗多》在加拿大舞台的演出,透过跨文化的对话展现印度丰富的文化遗产,作品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提供不论是印度移民或加拿大人理解印度传统文化及当代全球议题的绝佳契机,票房成绩及相关评论也反映观众的热烈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