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在巴西举办的英国派对品牌「奶油田」。(取自Wiki commons)
特别企画 Feature 声光边界的乌托邦(二)

当避世成为一种反抗——解读锐舞文化的前世今生

初尝锐舞(Rave)派对滋味后,必然对其自由、解放与自助自发精神难以忘怀,想要不断前往。但它也像是大量消耗魔力的异世界通道。随者往返于现实与狂欢间的次数增加,参与者会慢慢感到美好难以持久,最初的狂喜体验逐渐崩解。

千禧锐舞客常爱引用电影《海滩》(The Beach)的一句对白,为他们的锐舞人生下注脚:天堂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状态。这句话既是体悟,也是感伤。

除了很少数人留在场景组织或推动锐舞,大部分舞客终究选择回归「正轨」。既然如此,是否代表锐舞只是单纯的娱乐?若锐舞的美好真不过南柯一梦,它究竟还有何魅力,持续召唤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投入?

美国的电子音乐制作人与 DJ:Marshmello 于 2018 年在墨西哥城「电动雏菊嘉年华」主舞台演出。(取自Wiki commons)

锐舞文化的根源

想了解锐舞的魅力,不妨进一步追溯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锐舞一词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最早指的是「波西米亚式,脱离社会规范、传统与期望的派对」。当时这个说法并不流行,人们甚至会觉得它有点讽刺或古怪。一直到了80年代末期,House(编按:浩室音乐)与Techno(编按:科技舞曲)由美国传播到欧洲后,「锐舞」才与电音舞曲连结起来,演化成现在大家认知的模样。因此可说House与Techno造就了锐舞。

House在80年代初期诞生于芝加哥,最早流行于男同志舞厅。上世纪同志人权未如今日受保障,同志会因各种理由(被家中赶出门或是难忍保守风气)而逃向相对开放宽容的城市。舞厅就是这些男同志(特别是非裔与拉丁裔)在城市中的临时避难所,House带给他们无限安慰。

至于Techno,则在稍晚时间出现于底特律。底特律曾经是美国最重要的工业大城,对非裔美国人来说几乎就像是「瓦干达」。在美国工业外移的过程中,底特律受伤最深,市政府甚至曾在2013年破产。Techno就是底特律贫困青年们用电子乐器与工业声响发出的怒吼。

生长的环境决定了House与Techno的性格。House给了锐舞乐观与反歧视的基因,包容所有性别、性倾向、种族与政治立场;而Techno则告诉锐舞客们为生存反抗到底,不要向主流妥协。这些理念皆与各国青年文化的普遍观价值高度契合,因此非常有利于锐舞向全球传播。

玩翻戏剧院导览活动的宣传广告图片
义大利的电子音乐制作人与 DJ Benny Benassi 2009年于洛杉矶「电动雏菊嘉年华」主舞台演出。(取自Wiki commons)

伴随锐舞的争议

锐舞发展早期最重要的落脚点是Ibiza(编按:伊比萨岛,位于西班牙的城市)。它是欧美青少年最重要的Gap year(编按:青年人的壮游年)热门地点,岛上除了开不完的派对还有许多嬉皮聚落。派对+青少年+嬉皮,这个配方决定锐舞必然具备强烈避世属性。

1988年起锐舞在英国爆发性成长,该年夏季被称为「第二次爱之夏」,清楚说明了锐舞的嬉皮传承。锐舞精神PLURs——和平、爱、团结、尊重更是与花小孩遥遥相望。锐舞既然可算嬉皮后裔,当然社会也将对于嬉皮的负面看法转移到锐舞上。譬如散漫、不事生产、反社会反政府等等。

锐舞派对多半于仓库、地下室与森林中秘密举行,人们透过传单、电话、BBCall甚至口耳相传得知举办地点。绝大部分的锐舞派对都未经授权,也因此难获商业机制支持,强调自助精神。也由于未经授权,锐舞派对常发生占用土地与制造噪音的争议。

另外80末锐舞的发展与MDMA(编按:俗称摇头丸)及LSD(编按:麦角酸酰二乙胺,一种强烈的致幻剂)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少派对会印上代表LSD的黄色笑脸,暗示舞客「来这里用药」。药物解放支持者认为这些药物可以启迪心智,反对者则认为它们有致命危险。普遍来说后者声量远大于前者,加上媒体常捕风捉影渲染舞客使用药物后的疯狂行径,使社会对蓬勃发展的锐舞活动更感恐慌。

未经授权造成各种问题,参与者大量使用药物,以及舞客被认定「行为不检」,以上理由使毫不意外地让锐舞引起政府注意,进而动用公权力打压。

2010年 「电动雏菊嘉年华」在洛杉矶举办。(取自Wiki commons)

反挫降临

动用公权力打压锐舞最知名的事件,是英国的《CJA 1994》(Criminal Justice and Public Order Act 1994)。

「第二次爱之夏」后,锐舞很快地成为英国青年最热中的活动,恐惧锐舞的社会大众不满情绪也日益升高。于是在1994年11月3日,梅杰政府修正与扩大《刑事司法与公共秩序法》相关法条,对锐舞祭出空前严厉的管制措施,其中部分包括:

  • 扩增警察拦检与搜索的权力。
  • 让警察可以强制进行药物检验(验尿等)。
  • 禁止某些场地进行超过20人且播放连续节奏的聚会。
  • 明令锐舞使用土地的方式是非法入侵。

除了以上主要法条,《CJA 1994》中还有非常多繁琐内容。违反者最高可能被罚款两万英镑,并被监禁6个月。

然而相对于严苛的处分,《CJA 1994》常被批评为定义模糊,开警察滥权的方便大门。因此有人认为这项法案名为针对锐舞,实则为尝试打压所有青年们热爱的另类文化活动。

法案提出与实施后,锐舞客们与自由派曾联手发动数次示威游行争取跳舞权力,但大多徒劳无功。除了当年社会舆论已让锐舞承受难以洗脱的污名外,参与、理解与同情锐舞活动的人也太少,难以与要求严格管制的主流力量抗衡。

法国的电子音乐制作人与 DJ Michael Calfan 2016 年于拉斯维加斯「电动雏菊嘉年华」演出。(取自Wiki commons)

没落、收编与反抗

各国政府对锐舞的强力管制确实收到效果。90年代中期后,锐舞由盛而衰,但热爱音乐的人没有消失。他们转进舞厅,让House与Techno成为欧美舞厅最重要的音乐。虽然避世与狂欢成分大幅降低,电音舞曲文化在舞厅依旧辉煌。

部分派对组织者并不放弃在户外举办派对的想法。毕竟锐舞世代会长大,社会对类似活动见怪不怪的时代迟早到来。他们耐心在政府与社区之间周旋,尝试让户外派对合法举办与变大。

如今当红的Creamfield(编按:英国派对品牌「奶油田」)、Electric Daisy Carnival(编按:「电动雏菊嘉年华」,简称EDC,是北美最大的电子舞曲音乐节)与Tomorrowland(编按:明日世界电子音乐节Tomorrowland electronic music festival,发源于比利时,目前是世界上公认最大与最著名的电音盛会)都曾主张自己是锐舞派对(而他们早期也真的是),普遍来说去大型电音舞祭的人也都认为是去锐舞。尽管事实上,这些活动已经和锐舞最初的避世属性与自助主张相去甚远。

除此以外,也有不少组织者走上游击路线。他们常用数辆卡车载运许多音响(这种单位被称为Sound System),将派对移师荒野与乡村,或是占用废弃工厂与仓库。此类活动一般免费,有时被称为Free party或是FREETEKNO,常吸引万人参与。

免费派对组织多半亏钱经营,仅靠捐款维系运作。有些组织持明确的政治或宗教主张,譬如无政府主义或印度教等。但也有只想办派对开心的人。

事实上,有非常多人只想办派对开心。尽管英国政府严管,快闪式的非法派对并未绝迹,每年英国警察都会接获百次检举。在疫情期间,这些人与人的连结也让卫生单位大感头痛,甚至有场景内的人出面斥责「不该如此不负责任」。

在上述大型商业音乐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似乎「扩充」了锐舞的内涵,不再需要到户外和警察玩躲猫猫。于是媒体使用新词来称呼上述派对:Illeagal Rave(编按:年轻人随著现代电子音乐跳舞,有时用毒,且未经合法申请的狂欢派对)。

2023 年「电动雏菊嘉年华」的主舞台在墨西哥举办,主题为「动态绽放」。(取自Wiki commons)

锐舞:不只是娱乐

综观锐舞的发展历史,其中跌宕起落宛如人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奋起或沉沦,甚至也像是人们接触锐舞的体验过程。

锐舞不是宗教,但有其心灵坚持。锐舞不是政党,但有其政治主张。锐舞是娱乐,但当这么多人花这么多时间在这样复杂的事情时,它会变得很难「只是娱乐」。锐舞的参与者是芸芸众生,有人选择尽可能停留在娱乐阶段,但也有少数人转向追求在场景中感悟的理念。

选择回归现实世界的人,也并非完全与锐舞的理念决裂。锐舞派对依旧是非常有力的反抗手段。不管在欧美甚至在台湾,都不乏以锐舞结合社会议题,对抗主流或政府意见的活动。譬如在台湾,电音反核就是非常典型的范例。

在锐舞的电音流派中,避世倾向最强烈的是Psytrance(编按:迷幻舞曲)族群。Psytrance族群至今依旧坚持户外派对传统,强调非主流、非商业与自助。Psytrance族人们每年几次走入山间海边,享受暂时自治区内无拘无束的解放与自由。其中也不乏有人选择终生在社会边缘过著接近嬉皮的生活,不走入体制。

我们不妨这样理解:锐舞的魅力正来自其复杂内涵,以及参与团体╱个人自身内部的矛盾与张力。现今锐舞既有完全入世的商业大趴,也有如 Psytrance 社群般出世构筑远离尘嚣的暂时自治区;两者皆提供极致感官逃逸体验,但其另类生活想像截然不同。锐舞还能化身为社会运动的扩音器,将集体能量聚焦于对现实的质疑与反抗。

时而「出世」追寻超脱,时而「入世」冲撞体制,两极摆荡恰恰映照出普遍的人性挣扎——我们渴望超越日常局限,追求终极狂喜,却也得在现实的土壤上扎根立足,寻找意义和连结。

锐舞,以其独特的声光、社群和身体实践,成为充满能量的当代媒介。它承载无数人在两极之间的冲撞探索,以及追寻答案的旅程。或许这正是它虽历经起落,却始终难以被简单定义,并持续吸引人们投入的根本原因。

2025年3月举办的冬季明日世界电子音乐节,数千人涌入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的阿尔普-杜埃兹(L'Alpe d’Huez)滑雪胜地,参加这场电子音乐派对。(AFP 提供)

延伸阅读

声光边界的乌托邦
大脑神经科学家解读乌托邦 关于现实世界的恍惚
大脑神经科学家解读乌托邦 探索狂欢当下的自由
胡士托音乐节、火人祭的乌托邦梦 从理想国到沙漠祭典——逃避现实的艺术与节庆想像
如何在剧场创建乌托邦? 《共和国》用RAVE沉浸共趴来回答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6/06 ~ 2025/09/06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