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需要更多支持,才能让好作品不只是诞生,而是延续。」从 1994 年创立至今,绿光剧团走过30余年,3年前改为公司化营运模式,更名为「绿光创艺股份有限公司」。如今,绿光创艺正式迎来营运全面转型的新阶段——从创作,进发展为横跨投资出品、品牌经营与创作整合平台的全方位公司新型态。
导演吴念真谦虚表示,自己熟悉的语言与价值观,对年轻观众而言已逐渐失去共鸣。创作者的责任,是让新观众有被理解与被满足的空间,与其让优秀剧本半途而废,不如主动投入资源,扶植年轻团队与新作品,他说:「观众不进剧场,是内容没打中他们。让资源和年轻创作者一起进,一起创造新的面貌,是我们该做的事。」
「好的戏应该有百场以上的潜力。」绿光创艺期待未来的合作对象也需具备长线巡演的能力,才能在艺术与市场之间取得平衡。2025 年下半年起,绿光创艺将以出品方之姿,推出绿光剧团《八月,在我家》、嚎哮排演《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以及 C MUSICAL 音乐剧作品《小王子》、《My Bucket List》、《砰——》等作品,试图打造从内容制作、观众经营到平台整合的完整生态链。

内容开发总监吴定谦表示:绿光创艺希望透过资源与制度支持,让这些作品有再次被看见的机会。他将内容开发比喻为「养小孩」的过程,强调创作者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长期的陪伴与支持。绿光创艺未来也将与小说家、音乐剧创作者等合作,开发具多元风格的文本。同时,团队也放眼亚洲,希望未来透过 C MUSICAL 的能量,让台湾原创作品有机会输出到日、韩、东南亚,为剧场创作拓展更多可能。
绿光创艺表示与创作团队的合作不只是出资关系,而是整合制作、行销、观众资源的「平台式支持」。在当前数位行销成本高、观众难以触及的剧场环境中,盼能透过资源共享与活动整合,让好作品能持续被看见、放大,协助创作者找到长线演出的可能与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