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林千琪

發表文章 46 篇
  • 泰劇《轉學來的女生》為感謝亞洲各國觀眾的致謝文宣,此為官方公布之無國旗版本。
    曼谷

    串流平台因疫崛起 曼谷影劇魅力席捲亞洲

    泰國影視龍頭GMM製作的《轉學來的女生》,2018年於泰國上映,但今年5月進入平台後立即雄霸排行榜,在台灣也備受矚目。

    文字|林千琪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 演出結束後,Thanphuying Sirikitiya Jensen(左)、泰國編舞家Jitti(右)與3位演出者接受觀眾致意。
    曼谷

    泰國箜劇的「當代性」探討及演出備受矚目

    由於泰國文化部對傳統與當代藝術的資源給予長期不均衡,此類重新探索箜劇意識形態的當代作品,相當不容易取得政府支持。

    文字|林千琪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 英籍印裔藝術家Anish Kapoor於臥佛寺展出的作品《Push/Pull》,其在宗教空間中以巨型裝置探討人世間的血肉,是本屆BAB的一大必看亮點。
    曼谷

    曼谷國際雙年展延展 維繫藝文動能

    第二波疫情來襲,泰國也爆發群聚感染,半數以上的博物館、表演廳、藝術中心皆自行閉館以減輕虧損。至此,藝文界真正進入冬眠狀態,狀態較去年更增愁雲慘霧。

    文字|林千琪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泰國舞蹈家皮歇.克朗淳於象劇場前談這場國際人權日演出的創作過程。
    曼谷

    學生運動變身為行為藝術嘉年華

    泰國是全球少數仍持續開放藝文表演場所的國家之一,除去年11月如常舉辦曼谷表演藝術節,連方興未艾的學生運動,也以行為藝術的方式來表達。駐泰國歐盟代表處於12月推出國際人權日文化活動,首度聚焦表演藝術,呼應近期政治氛圍,由泰國舞蹈家皮歇.克朗淳「象劇場」擔綱,以身體舞蹈為七大主要弱勢族群發聲。

    文字|林千琪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 雲門排練場是張贊桃的另一個「家」。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張贊桃 以劇場為家,襯光影入夢

    張贊桃小檔案 ▲雲門舞集技術總監及駐團燈光設計。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設計系碩士。一九八二年加入雲門實驗劇場。 ▲設計作品包括雲門近年重要舞作,如《狂草》、《烟》、《竹夢》、《行草》、《水月》、《白》、《流浪者之歌》等。 ▲雲門之外,也曾為台北越界舞團、果陀劇場、明華園、蘭陵劇坊、三十舞蹈劇場、金枝演社、舞鈴劇場等表演藝術團體設計燈光。 一聽到採訪計畫便堅持我們到雲門排練場的張贊桃,正是雲門舞集的技術總監,也主導雲門的舞台燈光設計,他謙稱家中無長物,但願與我們分享他以雲門為家的劇場 生活。採訪時正逢新的舞台地板送達,工作人員忙著洗去嶄新地板上的油膜,整個排練場熱鬧翻騰,轟隆作響,就這樣,進入了燈光設計師張贊桃的舞台與家。 在全暗的閣樓中檢示舞台燈光的魔力 雲門搬來八里已經十多年了,當初設置這座排練場的目的以實用為主,因此設計沿用工作室的模式,選在八里的主因是因為場地大,加上日後有可擴充的腹地。初來 時,荒煙蔓草,不時有山蛇闖入,但是排練場所在的這片美妙山景,卻也成了外國舞團參訪時羨慕的優質環境,就在這麼與自然並生的工作空間中,張贊桃成就了他 一齣齣的雲門大戲。 素樸直率的張贊桃,談及工作時,眼神每每綻放出耀人光彩,他展示了雲門燈光師工作的小閣樓;位於排練場上方的一間漆黑的 暗室,可以讓他確認每件登台舞衣在燈光照射下的精確色光。要真正測試舞台燈光的效果時,燈光師張贊桃也必須趁舞者練舞時,在排練場裡爬高爬低來調整燈光進 行「try out」;他笑說:「幸好在國家劇院就不必」。國家劇院專業的調燈梯,讓他的工作可以變得單純,得以專心觀察彩排的舞台燈光。 堅持手工畫燈圖,科技中保留一絲人味 仍用手繪燈光圖的張贊桃,說自己是手工派而非電腦派的,每一幕的燈光,皆在這一張張的平面圖剖面圖中成形,晒圖紙讓非常科技的燈光控制保留一絲人味,就如同 張贊桃的爽朗性格,是他專業之外,更貼近人情味的聯繫。長久在高音量的舞台從事幕後工作,太太說他「眼睛比耳朵好」,而對於日常光影也一定計較,不過在生 活上,張贊桃最注重的是「吃」。從特別因採訪而

    文字|林千琪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在寬敞的客廳中,劉權富忍不住技癢,以包了色紙的投射角燈小小地幫牆面「烘托」出一些氣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劉權富 滌去科技塵囂,古風家宅好放鬆

    劉權富小檔案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第一屆畢業,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藝術碩士。 ▲致力於電腦燈光(Moving Lights)與表演藝術之結合,燈光設計作品並跨藝術與商業領域,包含音樂歌舞劇、傳統戲曲、戲劇、大型演唱會、建築照明及舞蹈等。 ▲近年多與明華園歌仔戲團合作,並曾為台北新劇團、果陀劇團、國光劇團等表演團體設計燈光。 任教於台大戲劇系的劉權富,的確擁有劇場人的特質,洪亮的嗓音與活潑外顯的性格,如同一顆閃亮星令人視線不能轉移,而他的家洋溢著中國古意風,更令人流連忘返。 間接光源加古董家具,打造濃濃中國風 一進門,劉權富就認真介紹起家中的每處角落,只因家中充滿他與太太的共同珍藏,在燈光的安排上,劉權富認為居家光源是「基本光為主加特殊光」,他把日光白燈 列為拒絕往來戶,而居家愛用是間接光源,也就是他所認定的基本光。鋪陳特殊光的投射燈們,一律襯托著牆面上的木雕裝飾,不過在寬敞的客廳中,他還是忍不住 技癢,以包了色紙的投射角燈小小地幫牆面「烘托」出一些氣氛,更在客廳安排了十多組的燈光開關,用以切換各式照明,讓他與太太可以時時在舒服私密的這處居 家重心裡,喝點白酒、佐上起司浪漫燭光點點連情意。 劉權富家中有許多古董家具,多為老件,最老的是一件一百五十年的鐵梨木邊桌,因為太太喜 愛古董家具的歲月感,所以家中真的布滿濃濃的中國情調,而善用古董窗花等小件製作的居家風景,也在偌大的樓中樓家中隨處可見,不過兩人的收藏並不只有中國 品味,其實從峇里島、威尼斯、瑞士所帶回的小品也散見家中,這當中也蘊藏了劉權富與太太行跡世界的美麗回憶。 工作很科技,回家沉浸古味完全放鬆 因為家裡打理得非常乾淨整齊,所以劉權富最愛溺在家中哪都不去,「我覺得我家比五星級飯店還舒服」,劉權富也頑皮地說:「我的專長雖然在現代數位虛擬上,但 是我的家卻是這種古味洋溢的風格,反差很大。」我想是正由於他截然切割了工作與家的氛圍,因此回到家中的全然放鬆,也緩緩為專業補回一點一滴的創意活水。 擔心家中濃厚的中國風太過剛硬,劉權富也刻意將一些現代成分如矽酸鈣

    文字|林千琪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陳琪
    特別企畫 Feature 流行音樂劇/台灣篇

    創作人說話 音樂劇製作人、台北藝術推廣協會執行長 陳琪

    台灣近幾年在美式百老匯歌舞劇、英式音樂劇、與最新訪台的法式流行音樂劇的紛紛做客之下,讓表演殿堂的舞台烘托得熱鬧非凡,觀眾發現到節目單愈來愈有看頭,便慢慢出現了三五好友上劇院看表演的風潮,這樣的消費力,對表演藝術的大環境無非是良善的,然而陳琪提出令人值得省思的相對觀點──台灣本土自製的表演市場正在急遽萎縮中。 有什麼素材,就製作什麼樣的劇 陳琪分析道:「要思索本土表演的應對之道,必須得先清楚外來表演的特長」,她表示,百老匯重視歌舞並進,同時角色也須具備演的能力,為了解釋情節,台詞在劇中有重要地位;而英式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歌劇魅影》則是以接近一首首歌曲來推展情節,旋律是劇中氣氛營造的主題;法國為了走出獨創的路,選擇了幾乎無台詞的純粹歌曲演場方式,來呈現表演,如台灣觀眾不陌生的《鐘樓怪人》、《羅密歐與茱麗葉》,更特別的一點,是法式音樂劇包裝進了流行歌手的參與演出,而製作群也多是跨界劇場與流行音樂的能手,吸引了更多元的觀眾族群。 比照了國外經驗後,陳琪認為本土表演的前驅風格與典範,仍等待創建中,像去年她製作的歌舞劇《愛上卡門》,由於一開始就鎖定由歌手張惠妹擔綱演出,「擁有什麼素材,我就製作什麼樣的劇。」陳琪說,因此她決定製作為一齣流行音樂劇,並特別讓阿妹遠赴紐約修習表演,以使本劇能更具張力與深度。 明年將製作結合多媒體的《鏡花緣》 此次在巨蛋演出的後台經驗,更讓陳琪畢生難忘:「國外劇團演出前可以在劇場彩排至少六週以上,而台灣卻是最多三天!」不過由於巨蛋的竭力配合,劇團破天荒地以地下室停車場改成的特別空間,來進行彩排與演前準備,讓所有的演員、音效、燈光等能完美整合,陳琪直呼的確是一次非常難得的經驗。不過她繼續表示這只是各種能夠成功的表演可能之一,創意呈現與克服國內演出場地制限的功力,才更是未來台灣各表演團體的首要工作。而陳琪的下個計畫,是將要於明年推出一齣結合多媒體的演出《鏡花緣》,屆時觀眾又可看到本土表演的新一步。

    文字|林千琪
    第175期 / 2007年07月號
  • 低音提琴家吳昇耀
    企畫特輯 Special 琴音乘翼 凌霄飛揚

    台灣賓士「星天賦」計畫加持 低音提琴新秀吳昇耀圓夢

    除了長年贊助「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派對」,讓更多人可以分享爵士音樂的美好,台灣賓士更與伊甸基金會合作,設立了「星天賦」計畫,以幫助有發展潛力、卻囿於現實的學子,能在支援下一圓夢想。低音提琴新秀吳昇耀就是去年「星天賦」計畫獎助金的得主,從小習樂卻家逢變故的他,在獎助金的協助下,得以一圓舉辦獨奏會與出國參加比賽的夢想,未來更期待將精湛琴音與跨領域藝術結合,讓更多人認識低音提琴之美!

    文字|林千琪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右)回述《甦》拍攝過程,旁為JTI台灣公共關係總監李宜蓁。
    企畫特輯 Special

    勿為逝者傷悲,請為生者流淚

    應JTI台灣之邀,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楊力州應邀拍攝日本「三一一」震災紀錄片《甦》,透過災後餘生者的四段故事,呈現了災區人們的勇氣與愛,楊力州表示:「在片中,我希望傳達的概念是:『勿為逝者傷悲,請為生者流淚』,讓倖存者可以重獲繼續努力的能量。」

    文字|林千琪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 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
    企畫特輯 Special

    與音樂藝術相伴 樂活人生的下半場

    退休協會的新生代 今年十月份的藝文天空多了一些不一樣的色彩,因為退休基金協會首次與NSO合作,贊助國家交響樂團(NSO)「PFA古典音樂駭客之夜」的演出。如此看似跨領域的結合,究竟由何而來?本期特別專訪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以下稱退協)理事長,同時也是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學系的王儷玲教授。 成立於民國八十八年的退協,由現任考試院院長關中擔任第一屆理事長,而王儷玲則於去年出任第五屆理事長。作為年輕世代交接的第一棒,王儷玲謙虛地表示,既然前輩們希望賦予她這個重責,那麼她一定會全力做好。「退協是個完全民間以及公益性質的組織,我們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人們能獲得優質的退休品質。」王儷玲如是表示,退協以往做了許多前端的工作,現在希望能擴大給全民認識,推廣及早規劃退休生活的概念。 採訪這天,前一日才自美返國的王儷玲,尚忙碌於學期初開學的冗雜與行政的諸多事務,不過她依舊神采奕奕,活力充沛;對照起校園裡一群群正在認識環境的大一新鮮人,那種興奮在年輕臉龐上的飛舞,是同樣純真且真摯的。王儷玲說:「協會的三大工作方向,在於管理效率化、制度合理化、理財教育正規化,成立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做了很多。」 「我們的社會因為受到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衝擊,規劃個人的退休生活實為重要,而及早正確規劃,更是協會希望加強推展的觀念。」王儷玲認為,因為要認真生活、健康樂活,所以現代人應關心自己的退休計畫,若是以放任不管的態度面對,則恐有老大徒傷悲之感。 退協的重要工作 「協會起初成立時,許多理監事與重要會員,也同是公務單位的各類相關諮詢委員,因此協會多數扮演著平台的角色,無論是輔助政府的法令推動,還是勞工退休金公民營並存制度,或是受託進行研究案等等,都是比較學術性的活動。」王儷玲說。退休規劃的概念,其實是與全民息息相關的,因為最基本如國民年金、勞保等制度的運作,都是退協關心的層面,而引介國外已成熟的經驗,也是退協努力的工作之一。 另外,民間的保險公司或金融機構所進行的活動,退協也長期持續地關注與監督,務求民眾「知」的權利不受影響。最後一點,王儷玲提到,也是現在退協新的致力目標,就是向大眾推廣正確的退休計畫。她說:「並非所有

    文字|林千琪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有夫人相伴,台灣賓士總裁康柏瀚(右)在訪談中也顯得輕鬆愜意。
    企畫特輯 Special 精準動力 優雅出擊

    台灣賓士與夏日爵士 輕快搖擺的神奇魅力

    令所有爵士樂迷期待已久的年度盛事「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在引頸期盼中已於八月底正式登場。時光飛逝,二○一二年的爵士派對堂堂邁入第十個年頭,對台灣的愛樂者、爵士生態及賓士車主都是一次次全新的風潮,每年兩廳院對舉辦內容企劃屢出新意,持續支持「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六年的台灣賓士,今年除了例行的四場售票音樂會之外,更首度加入戶外露天音樂會,目的即希望邀請更多充滿活力、雅好各式音樂型態的新生代一同加入聆賞,感受爵士當代魅力及多變的風貌。 賞車與賞樂者 共享爵士無拘無束的魅力 今年的爵士派對從八月廿五日開始,由國內的「Soy La Ley古巴爵士樂團」、「世界軌跡樂團」、「絲竹空爵士樂團」於兩廳院廣場的戶外演出掀起序幕,八月廿六日下午則有喬‧洛瓦諾Us Five爵士五重奏(Joe Lovano Us Five)作為室內場次的第一場演出。而原訂於廿四日晚間的開幕演出日本知名fusion天團「方格子樂團T-Square」,則因「天秤」颱風攪局,順延到當日晚上精采呈現。 另外還有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NTCH Summer Jazz Project)、明格斯爵士大樂團(Mingus Big Band)及爵士天后佩蒂.奧斯汀(Patti Austin)等室內音樂會,也於九月初陸續登場,將初秋的台北樂空薰染地沸沸揚揚。 展出的現場,唯一的贊助單位台灣賓士也於國家音樂廳迴廊展示旗下車種The new C-Class系列共兩台,參與爵士盛宴的樂迷在票口等候入場的同時,也興奮地與活力洋溢的賓士名車合照,現場氣氛熱烈,賞車與賞樂者互相成影,儷影動人。 台灣賓士總裁康柏瀚(Eberhard H. Kern)表示,今年度的爵士派對除了內容更豐盛,邀請到葛萊美獎肯定的多位音樂家,也首度請來享譽國際的爵士天后佩蒂.奧斯汀來台演出,總裁對於自己將會前往參加這場音樂會,言談間也流露雀躍之情。訪問這天恰逢Joe Lovano Us Five的演出,與夫人一同前來欣賞的康總裁,除了比平日多了愜意的氣息,有美麗嬌妻陪伴的總裁,笑容與言談也悄悄增加,足見爵士樂可以催化的奇妙魔力。 <p

    文字|林千琪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楊其文期待兩廳院能更親民。
    當我遇上兩廳院Memory about NTCH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楊其文 站在二十年,看下一個二十年

    看著兩廳院二十年來的點滴腳步,對於同時身為劇場工作者與忠實觀眾的我來說,永遠希望兩廳院可以保持引介優質表演的前瞻地位,並持續供給國人一處美好的觀賞環境,站穩二十年、深耕數十年。

    文字|林千琪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十個面向 認識潘玉良

    潘玉良,我們對這個名字的認識,可能多半來自鞏俐主演的電影《畫魂》,以及國際拍賣會上屢屢創下的新高拍價。但是,她的人生、她的性格、她的藝術,我們畢竟瞭解不多。透過十個面向的切入,讓我們打開走入潘玉良這位奇女子的生命大門。

    文字|林千琪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 奚淞的白描觀音法像與女主角的嬌羞恰成對比。圖為〈琴桃〉一折。
    特別企畫 Feature

    虛實的交錯 簡雅的極境

    《玉簪記》在舞台美學上,立意開創新境。在視覺意象上的美術設計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書畫藝術與表演的結合,由董陽孜的字與奚淞的白描鋪陳,讓演出展現令人驚嘆的「線條之美」與令人低迴的劇意興味。再加上王童繼《牡丹亭》雅致服裝之後,再度為本劇將崑曲服裝的意境與美感更推向簡雅清麗,在工筆白描繡樣的背後,展示了一幅幅活現於演員身影上的中國文人畫。

    文字|林千琪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 在躁亂的青少年時期,嚴長壽選擇了音樂來沉靜潤澤他的心靈,也曾立志當指揮。
    一本藝術經

    嚴長壽 總裁音樂心

    從年少時期就迷醉古典音樂的嚴長壽,曾經期待自己成為一個指揮家,後來雖然選擇另外的路途,但始終是個認真熱情的聆賞者。他認為,現代人的感官常被多色聲相所鈍,往往讓人難以重返平淡寧靜的心靈,導致了普遍的感官無覺,嚴長壽表示:「欣賞音樂與追尋音樂的練習,讓我的心靈可以更細膩,更能聽見來自客人的想法。」

    文字|林千琪
    第167期 / 2006年11月號
  • 簾幔垂掛,加上優雅燈光映照,簡立人家中臥室盈溢浪漫風情。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簡立人 低限設計,洋溢甜蜜生活

    在劇場舞台上的氣氛推手──燈光設計師與舞台設計師,在面對「家」這樣私密的概念時,究竟如何操弄光影或舞台元素以營造居家風景,或許會是觀眾們欲加探索的面向。深入設計師的「家」,觀察冷峻的美學是怎麼在親密的家中被實踐,「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帶您進入真正地發光發熱的樂活才人世界。

    文字|林千琪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張正傑開心展示他第一套購買的Wedgwood餐瓷與從芬蘭帶回的黑色極簡霧釉餐瓷。
    專題 「優秀的音樂家也必有懂美食的味蕾」

    張正傑 烹調美食的音樂巧手

    張正傑猶記得父親在一次品嚐過自己親手做的炒牛肉後,那份滿足與幸福的表情躍然臉上,張正傑就確定了此生對研究美食的熱愛與決心,他說:「父親那時的表情,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秉持著這份想親手做食物給親愛的人享用的念頭,讓他無時無刻不在思索以美食為生活加分的實踐方式。

    文字|林千琪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
    企畫特輯 Special 多元互動的展示 映照時代的容顏

    台北當代藝術館策劃 石瑞仁、林羽婕展現巧思

    為了本次許常惠老師的聯合紀念活動,臺灣音樂中心(TMC)特別委託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規劃了「那人.那歌.那歲月─許常惠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一般文件展的形式皆不外乎是文件資料的堆砌,但是這一次透過當代館館長石瑞仁,與副館長林羽婕的生花妙手下,許常惠的文件展全然跳脫了傳統的文件展窠臼,這些史料、文獻、影像彷彿被重新賦予了生命,一頁頁地活了起來。

    文字|林千琪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 劉邦初看好創意產業肯定在下一波潮流獨領風騷,他說:「設計是一種軟性競爭力」。
    一本藝術經

    劉邦初 頑童夢想起飛中

    近來到兩廳院欣賞表演的觀眾,應該已經眼尖的發現到The One人文聚場的亮眼進駐。位於戲劇院一樓的The One,為一處結合美食、設計空間與藝文講堂的新複合商店,執行長劉邦初由電子業轉戰創意產業的勇敢尋夢過程,不禁令人欽佩與激賞。

    文字|林千琪
    第171期 / 2007年03月號
  • 姚謙自己時時反思可以再進步的方法,也是他保持年輕心態的祕方。
    一本藝術經

    姚謙 孤獨之中找到無限創意

    在流行音樂界裡無人不曉的製作人姚謙,曾經監製譜詞過的唱片大碟不計其數,包括王菲、辛曉琪、李玟、林憶蓮、蕭亞軒、劉若英等歌手的多張專輯,每一張的專輯中的歌曲都包含了姚謙自己譜的詞,而這些字語,更深刻烙入每一對時代兒女的腦海中,究竟這些記錄人們澎湃情感的文字,是由姚謙的哪一部分而來,總令為詞曲屢屢動容的人們所欲探知的。

    文字|林千琪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123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曲

    曾永義遺作《虎符風雲》 寄無價情義於創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比較後的城鄉界線→→劉育育:「地方不是城市的附屬」

  • 藝號人物 People

    陳靈 專注的人生、多變的音樂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風土正在轉變,千禧青年離城歸鄉的生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