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許斌 攝)
企畫特輯 Special 臺灣音樂中心.許常惠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 多元互動的展示 映照時代的容顏

台北當代藝術館策劃 石瑞仁、林羽婕展現巧思

為了本次許常惠老師的聯合紀念活動,臺灣音樂中心(TMC)特別委託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規劃了「那人.那歌.那歲月─許常惠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一般文件展的形式皆不外乎是文件資料的堆砌,但是這一次透過當代館館長石瑞仁,與副館長林羽婕的生花妙手下,許常惠的文件展全然跳脫了傳統的文件展窠臼,這些史料、文獻、影像彷彿被重新賦予了生命,一頁頁地活了起來。

為了本次許常惠老師的聯合紀念活動,臺灣音樂中心(TMC)特別委託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規劃了「那人.那歌.那歲月─許常惠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一般文件展的形式皆不外乎是文件資料的堆砌,但是這一次透過當代館館長石瑞仁,與副館長林羽婕的生花妙手下,許常惠的文件展全然跳脫了傳統的文件展窠臼,這些史料、文獻、影像彷彿被重新賦予了生命,一頁頁地活了起來。

以許常惠為中心,反映出他所影響的那個時代

談及這次的展覽,當代館館長石瑞仁說:「這是一個使命」,能為在台灣音樂史有著重量級地位的許常惠製作一個展,石瑞仁感到這是神聖且責無旁貸的工作,他說:「製作跨界的展覽是我樂意嘗試的挑戰。」談到去年也曾與台灣文學館合辦「遇見台灣詩人一百位」展覽的石瑞仁,回憶著這個跨越了文學與視覺的界限,同時充滿著優美又動人篇章的展覽,激起他對跨界策展設計的興趣,而連續兩年都在當代館舉行的台新藝術獎的頒獎活動,也都在石瑞仁的設計下,呈現最活潑的頒獎與展示型態,這些全促成了石瑞仁毅然決然率領當代館的同仁接下這個展,也成就了最特殊的一次互動性文件展示方法。

愈深入投入許常惠的世界,就愈能發現到許常惠身為音樂家、教育家、人類學家三種面向的貢獻,因此展覽也努力形塑出以許常惠為軸線的台灣近代音樂史,策展人林羽婕提到,希望能以許常惠作為中心,反映出他所影響的那個時代綜觀,讓整篇史料的呈現可以更大度。

館長石瑞仁說到:「因為這個展的地點在圖書館,所以硬體環境上需要克服的問題更多。」這座在文件展展出時仍持續擁有圖書館功能的展場,策展人必須巧妙地設計才能讓原先圖書館裡的書架、樓梯、牆面、走道化身為互動展場裡不可或缺的要素,並且讓繼續使用查閱書本功能的讀者,得以不受展覽的影響而專心閱讀。

要賦予文件展神奇的生命態度,同時兼顧展場原有的功能性並不致互相干擾,是件不簡單的事,當代館館長石瑞仁有著滿腦子的創意,而幸運的是,長期投入自製展品並獨創展示技術的他,也有著不同的廠商得以共同實踐他對展覽的夢想,石瑞仁自信地說:「我在做的,已經不是『博物館學』而是講求『博物館術』了。」在發想展覽形式並創作展示技巧上屢有創新的當代館,就是這樣在石瑞仁的領導下一步步走出來的,「我們的同仁都非常年輕,因此可以激盪出的創意也無窮無盡」石瑞仁滿意地如是說。

人像、樂音、文字  引領觀者走入許常惠的世界

走進以當代館創意為本,臺灣音樂中心為骨架的「許常惠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裡,由遠處望之,可以看到數百張許常惠的影像所交織出的大圖輸出牆面,讓觀者可以先進入展覽的情境之中,接著踱步向前,是一片幽幽竹林裡飄出陳達的樂曲,接著是展覽的迎賓曲,這都是以感應來啟動的展示內容,而竹林小徑的尾端,是將許常惠歌詞文字貼於牆面,讓許常惠的身影漸漸熟植於觀者的心中。

進入到圖書館之中,就正式進到文件展的展場,許常惠身後留下眾多紀錄片,在這兒的會議室化身為紀錄片放映室,讓這些珍貴的畫面得以向大眾分享,全都有安排固定時間播放,而走廊則放了三台的觸控螢幕,其中有許常惠的樂譜、手稿等,而觀者可以透過觸摸式的翻頁來賞閱他留下的文件資料,這種呈現史料的方式,不僅不會傷害毀損到原件,更能使觀者經由現代數位的先進虛擬科技,親炙主角的每一份原始資料。

走上二樓所經過的樓梯間,也展現了絕佳的展示創意,當代館館長石瑞仁運用樓梯拾級而上的空間特性,將台灣的音樂採集路線一並由低海拔至高海拔的方式來呈現,並且運用最新的立體雕塑投影技術來使這個這塊民族學的田野調查路線得以更加清晰。

二樓展區的入口處有著一面許常惠的音樂年表,這個年表設計也相當妙,策展人林羽婕表示,這個年表雖然是文字,但是一行五排的文字其實排列成五線譜的樣式,而當中不時穿插著象徵許常惠的音符,竟彷若真正的樂譜一般,選讀這些音符似乎還可唱出許常惠所創作的曲子。石瑞仁談及這項創意時,充滿著雀躍的心情,不過實際的設計還在積極規劃中,希望屆時這些音符真的可以讓觀者跟著吟唱,就真正達到展示與音樂互動的精神。

四條走道四個主題  文件展呈現立體活潑魅力

而原先是圖書書架的走道空間,設計了四條不同的主題來讓觀者更加了解許常惠的生平,其中有手稿、個人影像、受獎紀錄片、所有採集的歌曲等四項,這些充滿著創意與互動機制的展示,都讓我們見到了文件展的眾多未來可能性,石瑞仁說:「把既有的東西活化,同時又把平時身旁隨手可得的情境或素材融入展覽之中,就是當代館現在積極推廣的展示概念,再平凡的事物,只要一個轉念,都能變成令人驚豔的美好印象。」這樣一個結合科技、人文、音樂、視覺藝術的獨特文件展,值得每位喜愛音樂的朋友,作為深入認識許常惠老師的開始。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