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芳
-
最PAR!
跳舞場中的巴爾托克
幾年前,曾在英國的世界音樂節目睹瑪塔和音樂家合奏團的現場演出。瑪塔身著傳統服飾,是個瘦小秀氣的匈牙利女子,可她一張口唱,我幾乎是鬆了一口氣,畢竟,瑪塔還是我所知道的瑪塔,音樂家合奏團還是我所認識的音樂家合奏團。在快速同質化的世界音樂潮流中,這一點已經彌足珍貴。
-
挪威、奧地利
幸福的爵士子民
往爵士樂節去的和往阿爾卑斯山去的backpacker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多著便鞋,後者則足裹登山靴;前者讀著音樂節目表,後者讀著地圖。 歐洲每個大都會幾乎都有兩個以上的爵士樂節,然而,許多品質精良的爵士樂節實際上發生在像Saafelden這樣的小城。
-
聲音劇場
Eric Satie鋼琴作品的手風琴錄音現場手記
Stefan在迷宮一般的義大利高速公路上迷路了,從 機場轉了好幾個大圈才到 Briosco。爲什麼要這麼大費周章,跑來這個米蘭近郊 的小鎭上錄音呢?我很好奇。Stefan賣個關子,說:「你一會兒就知道了,那是 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地方。」 車子在Giulini夫人的別墅前停下來,與其說是「別墅」,還不如說是「城堡」來 得恰當。高聳巨大的圓拱形木門,被實鐵牢牢框著,樣子根本就是電影裡中世紀的古堡。如果這時候,門一開, 有個巴洛克衣著的人帶著假髮走出來,我是一點也不奇怪。 Giulini的僕人幫我們開了門,來過此地不下二十次 的Stefan顯然跟大家都十分熟絡:「嘿,費德里哥, 我們這次住哪一間房呢?」 因爲別墅實在太大了,數十 個房間,每次看Ginlini夫人高興怎麼分配,就睡那兒。 那麼,Giulini夫人自己呢?謝天謝地,她並不住這兒。興致好的時候,她一星期多半只來一天,過一晚上。據說她是米蘭時裝界的名人,家財萬貫,別墅不少, 但脾氣古怪,難以捉摸。僕人們在她蒞臨當天總是沈默恐懼,把房間打掃得纖塵不染,還穿上白制服,戴上白手套,恭敬服侍。簡直像是 殖民地時代的遺老。 所以,雖然別墅的錄音條件很誘人,卻沒幾個人能夠登堂入室,Stefan Winter成了這裡唯一的常客。 錄音的大廳在東廂左邊入口。因爲常年不住人,石壁都泛著森冷的氣息,我們拾級而上,穿過恬靜的迴廊,走廊兩邊這時又出現緊閉的幾扇門,想是通往不同的廳房。這時,Stefan推開走道盡頭的兩扇灰門。 我走進偌大的廳中,驚懾不能言語,深怕一說話就會從這個美麗的夢境醒來。黃昏的餘光自三層樓高的十四扇綠框天窗折進廳裡,黑色的屋樑撐住粗厚木條搭建的屋頂,十七世紀的壁畫完好在一面牆上展開。從來不曉得褪色的粉紅色與綠色搭起來是這麼典雅。 與Stefan已經合作十年的錄音師Adrian早就把麥克風架好了。地上鋪了一層白布,以防止聲音的過度折射。德國人的敬業態度叫人不得不服氣,從音控室出來的每一條管線都被妥當安排,不至絆腳。錄音直接透過一台Tascam進行,在混音桌上當場mix成兩軌,錄進DAT。由於錄下來的音樂是以原音呈現,麥克風的選擇與擺置因此都扮演關鍵性因素。 晚上八點,這次錄音的主角Teo
-
聲音劇場
冬天的故事
Stefen眞正迷戀的是「故事」(story) 而不是「紀錄」(document), 他的生命本身是個高潮迭起的故事, 他的每張音樂製作背後,也都隱約有情節。
-
異人館
北極雪地之狼
在維撒拉的創作裡,旋律與音樂是最重要的一環。靈感則源源不絕來自日常生活;可以是他養的鳥、烏龜、狗、貓,也可以是一扇窗、一堵門、一通電話。
-
世界音樂
沒有一個聲音是無辜的
過去一百多年來,西洋音樂及其觀念的密集對外擴展,甚至強行影響其他音樂文化的發展,已經釀成全球音樂發展史上最顯著的現象。乍看之下,西洋音樂是統一了天下,成爲國際語言,但再一思索,從古典音樂到搖滾樂,其參考音源也愈倚重其他地方的民俗音樂,沒錯,有爲數不少的非西方音樂傳統正隨著「現代化」過程而急遽消失,然而七〇年代點燃的「尋根熱潮」也造就了一批對文化認同具有強烈覺醒意識的音樂人,這股力量進入九〇年代正是如日中天。
-
世界音樂
世界是變大了,還是縮小了?
一九八七年,「世界音樂」一詞正式被催生於倫敦一酒吧,將當時已急遽成長卻無法被歸類於西方原有樂種的世界各地音樂列入「世界音樂」範疇。問題是,世界那麼遼濶,音樂如此分歧,就像森林中綿伸交錯的枝條,容或植根樹種互異,卻經常不免疊合在彼此的光影裡,這使得「世界」與「音樂」這個複合名詞,從被發明以來就不曾眉淸目楚。
-
演出評論 Review
發亮的驚嘆號
柯瑞亞在難以預期的實驗中,還維持一種危而不亂的流暢節奏,像坐擁一整個大玩具間的頑童,玩得興高采烈、花樣百出。
-
演出評論 Review
震耳欲聾的爵士火車
我很佩服他們對於推廣爵士樂鍥而不捨的努力,然而,要想在音樂層次上升級為一流樂團,恐怕還需一段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