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伯特(左)與高培華的台灣民謠變奏引起滿堂采。(底細爵士樂團 提供)
演出評論 Review

震耳欲聾的爵士火車

我很佩服他們對於推廣爵士樂鍥而不捨的努力,然而,要想在音樂層次上升級為一流樂團,恐怕還需一段長跑!

我很佩服他們對於推廣爵士樂鍥而不捨的努力,然而,要想在音樂層次上升級為一流樂團,恐怕還需一段長跑!

《底細.蔡琴.爵士樂》

1992年9月28日

國父紀念館

挾著浩大的銅管聲勢,底細爵士樂團以一曲〈New York, New York)開啓音樂會的序幕。十幾支銅管齊鳴、「精神」無比,不免令人充滿期待。然而,底細很快綻露了他們在配器、編曲處理上的諸種力不從心,單薄的默契經常被巨大的音量嚇得魂飛魄散。少了默契的大樂團(Big Band)就像一面没有糊好的牆,土質鬆軟,不停地剝落沙泥。

整個晚上(Part 2除外)重要的獨奏段落,幾乎全被嘈雜的背景器樂淹没了!不論站出來即興獨奏的是喇叭或薩克斯風,其它的樂器不僅没有收斂音量來作配襯,還經常突兀地飛濺出不知所云的音符,干擾獨奏的進行;〈In Full Swing〉、〈Take The〝A〞Train〉等等耳熟能詳的曲目,就因爲這麼些「拖油瓶」似的贅語而無法「搖擺」,獨奏段落與樂曲銜接頗爲勉强,好像是脫節的一截火車。

對樂曲表情處理平板,没有濃淡,是底細另一個致命傷。重音落點不淸楚,切分音不敏捷,也相對削弱了爵士樂最迷人的滑動力。

指揮對於樂曲的詮釋手法過於雷同,一路聾,使人快速疲乏,到後來forte(强音)聽來都不太像forte。而現場可怕的麥克風、音效控制,更加惡化這種狀態;通過麥克風,獨奏的銅管音質被刷洗殆盡,殊爲可惜。(建議底細下次使用麥克風時要更審慎!)

其實,底細有幾位獨奏好手都頗有潛力,Met Francisco的長笛、薩克斯風教人印象深刻;不過,也是由於前述的原因,造成其表現大打折扣。此外,與高培華搭擋演出的羅伯特,儘管只是一逕地沈默微笑,卻以他高明的空心吉他挽救了幾首平庸的樂曲;〈月夜愁〉、〈補破網〉等老歌因爲他出色的即興而有了新的樣貌。

拉丁五重奏爲整個夜晚帶來真正的高潮。這羣外籍兵團仗著純熟的技藝輪番狂飆,愉悅的拉丁節奏推波助瀾,打擊樂敲得每個人心裏熱烘烘的,想站起來跳舞!

至於蔡琴的演唱,我想,再怎麼自圓其説都是不具説服力的爵士樂──語法、唱腔、感覺(mood)都少了那麼點勁道,勉强是「貌似」爵士樂的抒情歌曲。蔡琴的緊張使她的高音頻有瑕疵,幾次的走音、搶拍也顯出她對於和現場爵士樂團的配合仍不夠自信。蔡琴的歌聲音質好、厚度佳,但要想成功轉型爲傑出的爵士歌手,恐怕還得痛下決心,捨棄十多年來演唱流行歌曲的慣性唱法,擴充自己游離主旋律、自由詮釋歌曲的向度與能力。

底細樂團成立至今已有十年,演奏也有一定的水平,我佩服他們對於推廣爵士樂鍥而不捨的努力,然而,要想在音樂層次上升級爲一流樂團,恐怕還需一段長跑!

爵士樂近幾年在台灣方興未艾,許多人主動學習、聆賞,也有許多人只是盲從。要真正感受爵士樂的魅力,聽衆得先深拓自己對爵士樂的基本認知和判斷;而有心推薦爵士樂的樂評人更應嚴守關口,把真正好的東西餵給大衆,不要一開始壞了大家的胃口。

衷心期盼國家劇院及藝術經紀公司能爲我們引進更多國外的一流爵士樂團,一方面擴寬音樂視野,另一方面使本土樂團也有更多觀摩的機會。這樣,我們或許能逐漸靠近爵士樂最迷人的國度罷!

 

特約評論|王曙芳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