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靜琦
-
台前幕後
南台無冬,戲憶更綿延
汪其楣將於台南人劇團執導《一年三季》一戲,她表示此劇希望透過從「外地人」到「在地人」的觀點,從而重新檢視女性在台南的文化習俗和人情脈絡中的才情與自我。然而,當面對問及「外地人」與「在地人」分別指稱爲何時?汪其楣則一貫篤定與堅誠地說:「兩者其實都是我。」
-
回想與回響 Echo
台灣豫劇近半世紀,張岫雲舞台風華六十年
張岫雲六十餘年的表演藝術生涯,在她卸下戲衫、潛心向佛之後,終因其不容忽視的卓越成就,與多位女弟子在海峽兩岸的亮麗表現,又再度使她成爲衆人的焦點。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在今年一月舉辦的「千禧風華」兩岸豫劇聯演活動,是一記遲來卻隆重的注目禮。在國立戲劇藝術中心成立前夕,面對諸多問題喧騰未定的局勢,在此回顧張岫雲與台灣豫劇的發展軌跡,更有其積極性的歷史意義。
-
戲劇
葷腥不忌的「正宗南台灣」作風?
多處場景轉換時失焦的情境切換,顯得演員舞台專注力與訓練的不足;部分充滿娛樂氛圍、但形式與內容兩相歧異的夜市歌舞秀口味,非但無法令人認同此爲「正宗南台灣」作風,反將通俗化的生活場景一路推向庸俗化的高峰。
-
戲曲
再生抑或支解?
《七品芝麻官》之所以成爲一齣豫劇經典,就在於豫劇名丑牛得草的改編手法,已不僅限於「修剪」,還有其他精神意涵的挹注、多場演出經驗累積的反芻等等。拼貼式的敍事結構對於年輕一代的觀衆而言,恐怕不會被視爲傳統劇場中前衛的親和力展現,反而會是彼此之間難以產生共鳴的巨大鴻溝。
-
大陸劇場
豫劇的「希望」
「南街村希望戲曲學校」是在南街村經濟高速發展、村民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的背景下成立起來的,之所以起名「希望戲曲學校」,乃是有「援助希望工程,從事文化扶貧」的意思;另一方面,它同時也負有爲南街村文工團培養後備力量的重要使命。
-
座談會
敎育暧身.港都發聲
高雄市政府敎育局行之有年的「話劇競賽曁觀摩展」,因爲幾年來參賽劇團普遍成績不理想比賽失去實質意義,今年暫停辦理,取而代之試辦了「戲劇敎育劇場推廣計畫」;在校園中的巡演成果受到肯定之餘,卻也凸顯了高雄在地劇團生態的沈疴。
-
遊藝場 ART SPECE
伺伏在港都文化生活底層的潛潮暗湧
這是一個處於地下室,結合了劇團、表演廳、排練室、視聽室、展覽廳與交誼廳等功能的劇場空間,一則因爲地理位置的座標聯想,二則冀願南方文化深植的企求,這個劇場的名字就叫做「南風文化底層」。
-
現象視察
催生一場硏討會
要了解此次硏討會的緣起始末,就不免會把焦點集中在此次擔任承辦單位的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本刊訪問到系主任廖美玉與籌備委員馬森詳盡地描述了催生的過程與其對此次硏討會的觀察和回應。
-
現象視察
背負與跨越
當我們目睹且參與了台灣現代劇場在二十世紀末最後的一場硏討會之後,即便許多要求與期待硏討會修正改進的聲音此起彼落──諸如硏討會的主題分類與命名、論文的蒐集對象與順序安排、論文講評人與發表者組合的適當性,甚至是論文發表與講評討論互動交流的時間分配等技術細節等等;然而,也肯定了劇場/戲劇活動在台灣的歷史價値體系上需要不斷地被重新思考的事實。
-
愛戲一族
不斷尋找自我角色的辣媽媽
對這群走出家庭的「辣媽媽」而言,劇場也許便是一個安全而溫暖的地方。因爲在劇場,所以這群辣媽媽們可以勇於扮演她們平時所不能扮演的角色,甚至在扮演的過程中得到心靈的紓解與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