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不和諧2019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第五講
2019年剩下四天就過完了,作為本年度不和諧開講的最後一場,現場的長桌被擺成一個快要成為圓形的多邊形,講者與來者紛紛找到自己的位子,彼此圍坐。今天要談的是「樂評」。
2019年剩下四天就過完了,作為本年度不和諧開講的最後一場,現場的長桌被擺成一個快要成為圓形的多邊形,講者與來者紛紛找到自己的位子,彼此圍坐。今天要談的是「樂評」。
TT不和諧開講進入第五年。過去較常被關注、討論的是市場端跟創作端,而今第一次以「評論」為題,馬拉松式地在十一月的每週三晚上固定聚會。表演藝術工作者們共同從不同年代、不同角色位置,來重新審視評論書寫這一門「藝術」,以及它天生無可抵擋的多重矛盾性。 第四場以圓桌共談為目標來進行評論的評論,邀請講者郭力昕、黎家齊、汪俊彥、吳思鋒,反芻前幾場內容並分享他們的所思所想。
主持人紀慧玲開場先介紹講座活動與今天的講者,這次籌備「評論的歷史」回顧講座時,主要回顧的文本群為《民生報》「民生劇評」、《PAR表演藝術》雜誌(以下簡稱「PAR雜誌」)與「表演藝術評論台」。發現除了王墨林,陳雅萍也是從1990年代持續書寫評論到今天,跟台灣舞蹈創作、生成、發展有一定的關係,因此邀請陳雅萍談舞評人的評論史,以及如何看當代舞評人的養成。
這回的劇場約會,邀請到近年備受期待的劇場編導黃鼎云,以及白天上班族、晚上搖滾魂,近期以專輯《兄弟沒夢不應該》強勢回歸的搖滾三人組「拍謝少年」,觀賞的節目由黃鼎云點名出招,選的是連圈內人都認定高門檻的《春之祭》! 演出後眾人黃湯下肚,拋開客套、直搗黃龍,竟「飲/引」出驚人言論編舞家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在拍謝少年心中原來直逼濁水溪公社?劇場在黃鼎云腦子裡,其實就是一場性愉虐?以《春之祭》的爭議性為開端,雙方逐漸展露彼此天馬行空、毫不拍謝的腦內世界
今年五月底,驫舞劇場陳武康與泰國舞蹈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歷時三年的跨文化「共同謀逆」之作《半身相》在雲門劇場演出,謀逆事實包含:演出中穿插演後座談、真正的演出結尾交由隨機觀眾Call Cue、明明是習舞多年之人卻疑似「沒跳什麼舞」等等,評論兩極比南北極還遠! 這次劇場約會媒合了專業創作者與Pro級觀眾:《半身相》看了五場、擔心「對談資訊不對等」的驫舞劇場團長(a.k.a陳武康忠實粉絲)蘇威嘉,與近五年開始觀賞台灣劇場的科技業工作者李知懃,藉著《半身相》展開一場不知會「針鋒相對」或「頗具共識」的談話雖說兩人不約而同穿著藍色上衣出現,大展默契,但,當話題來到李知懃進劇場前還是「搞不清楚這演出要幹嘛」,以及蘇威嘉曾暗暗質疑陳武康「難道整個人生放棄了嗎?」時,我們彷彿獲得了關於這部爭議之作的其他拼圖
戴季全,完全狀態的理組男。媒體出身,後成為網路創業者,亦涉足政治領域,最知名的身分之一是前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因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而卸下該職,其後持續經營旗下的網路媒體及相關事業。 陳武康,台灣知名編舞家、驫舞劇場藝術總監,同時也是表演細膩、舞動深具個人魅力的專業舞者,十一月底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驫舞劇場編舞家蘇威嘉《自由步》的兩位獨舞者之一。 我們時常好奇,對非劇場專業的觀眾來說,他們如何想像表演藝術?對表演藝術抱持怎樣的預設?觀看之後最先浮現的念頭、最關切的事又會是什麼? 十一月底,鮮少觀看台灣劇場的戴季全首次到臺中國家歌劇院觀賞陳武康參與演出的《自由步》。原本幾乎不可能有交集的兩人因表演而相遇,隔週相約在驫舞排練場對坐相談,從《自由步》的觀賞經驗啟程,談身體、聊政治,最後在海膽料理和賈柏斯的「現實扭曲力場」中畫下不思議的句號
對李世揚來說,即興演奏的價值與興味,並不是端出一套排練得完美無缺的成果,他將即興音樂看成是「持續解決問題」的表現藝術。已經完成的作品,無論評價如何,對他來說都是一種記錄,無關乎成功或失敗,要注意的是每一場演出當下發展出來的獨特之物,「因為只有在過去的那個當下才會做那樣的選擇。現在再去想什麼,那就是現在的事了。」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