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原良
-
專題
專業之道,路迢迢
如何「循序漸進」進行劇場表演人才的養成過程,是從校園到業界都普遍感受到的共同問題。而有心培育下一代表演者的老師們,無論是著重具體技術的外在指點,或是強調自我覺察的内在養成,對於所謂的「專業」表演教育理想,也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不妥協的教學態度。
-
專題
網海無涯,表演藝術有新港
結合網路雜誌、線上討論、資訊連結與線上資料庫功能的《表演藝術》網站,將以妥善發揮網路資源的廣大服務效能為經營目標,為志在四方的藝術旅人們,打造一個迎向浩瀚網海的新碼頭。
-
專題
創作跨國,能打通藝術血脈?
在增加國内創作的國際能見度、進而促成文化外交的功能與使命之外,跨國合作的形式其實具有更為寬廣的創作空間,蘊藏豐富的文化能量;而撇開「本土化」或「文化樣板化」的政治考量來看,向外尋求合作的藝術創作,也可以在藝術品質的追求上,有更為積極的目的性。
-
專題
且喜且憂的警世寓言
對國内表演藝術界來說,加入WTO後的影響與省思,既非杞人憂天的空談,也不是「明天會更好」的福音,卻像是一則警世的寓言,提醒我們及早為產業開放競爭做好準備。
-
現象視察
第六種官能的心靈接觸
視障者劉懋璋、劉懋瑩兄弟雖然是第一次參加小劇場的演出,置身在以「觀」衆為演出對象的劇場舞台上,他們對於身為演員的自覺,卻是深刻而別具哲思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運籌帷幄、合縱連橫
策展人從構思展演主題、挑選創作團隊、到安排活動流程,對集合性、系列性的藝文活動進行規劃與運作。深度的主題企畫、廣泛的資源結合、豐富的藝術形式表現,是策展能力的理想指標。
-
特別企畫 Feature
建造一座台灣都會的文化長城
當我們抬起頭、環顧台灣四周,也許我們會突然驚覺,原來台北和其他縣市的距離,也是如此遙遠。各個地方縣市除了需要達成主觀的文化建設目標,還得解決可能有的政治阻力、法令限制和先天環境與發展條件的困境;其文化發展的走向,也和主事者的背景、主觀願望和縣市長的支持與否,息息相關。
-
台北
華語世界的戲劇盛會
繼五月開始的一波藝術節熱潮之後,七月下旬在台北登場的將是「第三屆華文戲劇節」,來自上海、天津、香港、澳門、新加坡等五個城市的劇團,將與台灣的「國立藝術學院」及「台灣藝人館」兩個演出團體一同獻藝。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元素的重組與再製
相對於舞台劇、舞蹈、音樂演奏、雜耍綜藝秀、偶戲、歌劇這些在進入二十世紀時便已發展成熟的表演領域,本世紀也有許多難以用既有劇種分類的演出,跨越不同劇種、甚至於不同藝術類型的界限。這些跨界演出的創作過程多少帶點實驗性,其中膽子較大的,也敢在寫實/反寫實的形式化兩極之外,摸索劇場光譜的曖眛地帶。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朱陸豪.傅五妹
內湖的早晨,在空氣淸新的中庭花園裡與朱陸豪和朱媽媽閒聊著,徐徐微風拂面。這裡也是朱陸豪忙裡偷閒時會陪著母親來散散步、活動活動筋骨的地方。朱媽媽很久沒有唱戲了,維持適量的健身運動卻是不可或缺的。也爲了這個緣故,朱陸豪一家人即將離開這個宜人的居家環境,搬去附近的新家。「在這裡住得高,得坐電梯,搬到新家那裡,媽媽就天天有樓梯可以爬了。」 翻出原本已經裝箱的母子合照,朱媽媽想起了朱陸豪小時候的「家」:在戲院後台用白布隔出來的一方棲身之地。一家人跟著朱媽媽的歌仔戲班南北奔波,生活的空間和時間都少有餘裕,卻也造就了朱陸豪童年的戲曲環境啓蒙。此外,朱陸豪體內流著的伶人血緣,還可以上溯到朱媽媽英年早逝的父親,是當年以演出台語京戲聞名的「宜人京班」台柱,文武不擋。「我媽說我是外公投胎的唷!」朱陸豪得意地笑了。 (本刊編輯 安原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唐美雲.唐冰森
唐媽媽六十多歲了,如今依然活躍在外台戲棚裡,在接受我們訪問之前,才帶著「秀枝歌劇團」遠從埔心演出歸來。坐在「唐美雲歌仔戲團」的排練室裡,提起戲班生涯,唐媽媽有一肚子足可媲美連續劇劇情的滄桑往事:出身彰化望族,卻因不堪養母苛待而數度離家,迷上內台戲光鮮亮麗的小旦扮相後,不顧家人反對,硬是投身戲班,又嫁給同行的「戲狀元」,就這麼把一輩子都給了歌仔戲。 而出生後就被算命先生說是「與家人註定無緣,十五歲就會離家」的唐美雲,到現在仍然跟媽媽與三隻狗相守在一起。從少女時心不甘情不願地被媽媽用一雙繡花鞋「騙」去演了生平第一齣戲《千里尋父》開始,到現在同樣選擇歌仔戲做爲一生的志業,唐美雲對照著自己今昔的變化,也和媽媽有相似的感慨。 對著排練室的落地鏡,唐美雲挽起水袖比畫了一番,請媽媽過來幫忙指點兩下。唐媽媽雖然嘴裡叨唸著:「手要這樣比出去才對」,在她靦腆笑容中隱隱浮現的,卻是那份牽繫兩代的親情與戲緣。 (本刊編輯 安原良)
-
劇場對談
從〈蘆林〉到〈癡夢〉的表演心路歷程
素有「張三夢」美譽的崑曲名伶張繼靑,去年隨同江蘇崑劇院二度來台,演出包括〈驚夢〉、〈尋夢〉(《牡丹亭》)、〈癡夢〉(《爛柯山》)和〈蘆林〉(《躍鲤記》)等著名戲碼。兼具傳統戲與現代戲表演體驗的張繼靑,是如何創造並豐富了「崔氏」、「龐氏」等膾炎人口的崑曲角色?透過這場張繼靑與國內戲曲學者王安祈的對談,不但反映出崑曲表演者琢磨角色層次的細膩與深刻,也呈現了崑曲劇種的獨特藝術之美與人文深度。
-
舞蹈
視覺與肢體的對話
雖然「世紀末的美麗」以「純美」與「僞美」的辯證爲名,內容卻並未停留在美學形式的單純探索上。舞者互動之間,處處洋溢著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