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舞台像是一面鏡子,上演著真實的人生;河流是生命的倒影,映照著我們內心的風景。河流不僅是人類的母親,孕育世界的古老文明,也是流淌在心中、隨時汲取養分的活水泉源,更是多少藝術創作的靈感溯源,從涓涓細流、潺潺溪水到滔滔洪水,呢喃的小溪、沉靜的大河、湍急的瀑布,不同的河流面貌,匯流成舞台一幕幕生死離合的動人場景。

在雲門舞集編舞家林懷民的作品中,一直脫離不了「水」的主題:一九七八年,《薪傳》中胼手胝足的先民開拓印象,醞釀於新店溪畔;一九九四年,他赴佛陀悟道的印度菩提迦耶,在廟外的尼連禪河外靜思佛陀渡河決心,編出《流浪者之歌》;一九九八年的《水月》,舞台上鏡中倒影水光粼粼,舞者身影輕盈流動,交織「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的虛實之美。新作《聽河》,林懷民與河再續情緣,以河為題、以舞為言,這次他要透過「河流」傾訴些什麼?在本期「河的舞台.生命之書」特別企畫中,我們帶讀者與河相遇,潛入詩經與神話、歷史與文明、文學與音樂、宗教與心靈的深河,聆聽召喚,一探河流如何成為藝術家的創作繆思。同時,編舞家林懷民也接受本刊專訪,一談新店溪、恆河、尼連禪河、峇里島之河,他生命中四條重要的河流,如何相伴交織歲月中的種種故事。

女人似,擁有千變萬化的模樣,舞台上的女人千嬌百媚,萬種風情,自是精采極了。然而過去,女人長期處於邊緣和弱勢,社會地位如此、文學藝術領域亦然。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時代,女人甚至不被允許上台,因此莎士比亞筆下的女角都由男性反串。十九世紀初,大部分的劇場工作都還是男性主導,女性主義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就曾在《自己的房間》一書中,以一個虛構的角色「莎士比亞的妹妹」,來闡述女性藝術家的困境與受到的壓抑。直到一九八四年,英國導演吉兒.格陵后發起「瑪大蓮娜計畫」,為的就是建立一個不依男性的思考系統,挖掘女性自覺,以女性為主體的國際藝術節。

作為一個全球最重要的女性創作者連線之一,這個命名來自聖經典故的瑪大蓮娜計畫,集結了五十多國的女性劇場工作者,讓女人以自己的方式為自己發聲。這回,瑪大蓮娜計畫首度與台北串連,三齣全由女人編導演的劇作,或挪借詩作、或取材小說、或改編經典,呈現當代女性對社會結構、對自我生命、對劇場美學的省思。本刊特別獨家專訪瑪大蓮娜計畫發起人吉兒.格陵后,以及三齣劇作的核心創作者,帶讀者了解這群二十一世界的瑪大蓮娜們,如何以女性獨特的劇場語言,挑戰現狀,展現獨立思考。

同樣是舞台上的女人,孟小冬在中國戲曲史上留名,並不僅僅是台前的戲唱得好,更是因為戲台下,她與生命中的幾個男人的傳奇故事。這位舞台上的鬚生大角,戲台下卻過不了女人的愛情大關;她一生老是忘了戲裡的自己,只想掙個戲外的名分。就像與梅蘭芳的戀情,雖然她只是點綴這位一代京劇名伶感情軼事的八卦花邊,梅蘭芳的一生中,少了孟小冬,故事依舊精采。但,孟小冬的生命裡少了梅蘭芳,就像缺了一角的圓,不夠完整。這或許這就是梨園女人的宿命吧!國光劇團與北市交合作的京劇歌唱劇《孟小冬》要呈現這位奇女子「費盡了心血用盡了情」的生命歷程,她所歷經的兩段愛情,透過一段「追尋聲音」來呈現,且讓我們「回眸」,再看一眼。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