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民族舞蹈團的〈雅美族飛魚祭〉。(蔡德茂 攝)
舞蹈 即將上場/舞蹈篇

冬之舞

冬季適合什麼舞蹈?就舞者而言,似乎無不合宜,在大幅度的肢體動作之後,熱烘烘的軀體已不關季節了;至於觀者,應可多少感染一些熱力吧!

冬季適合什麼舞蹈?就舞者而言,似乎無不合宜,在大幅度的肢體動作之後,熱烘烘的軀體已不關季節了;至於觀者,應可多少感染一些熱力吧!

華岡舞蹈團

12/11-12 19:30

台北國父紀念館

台北民族舞蹈團12/12 14:00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廣場

新西伯利亞芭蕾舞團

12/22-26 19:00

12/25-26 14:00

台北國家戲劇院

12/28-30 19:45

台北國父紀念館

12/31 19:30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1 19:30

中壢藝術館

1/2 19:30

台中中山堂

1/3 19:30

彰化縣府大禮堂

新古典舞蹈團

12/28 19:30

台中中山堂

12/29 19:30

新竹淸華大學

「部落中有很多少女去採鹽,我的母親對我説。我也要梳頭、抹油、穿漂亮的衣服,和她們去採鹽。髮辮,因爲我跑,所以散開了。」

這是台北民族舞團團長蔡麗華多年前在蘭嶼所採集的舞蹈歌詞,都收錄在她所寫的《蘭嶼雅美族舞蹈之硏究》一書中。居住在小島上,雅美人的語言、文字、藝術都和捕魚有密切的關係,「戀愛」和「飛魚」是他們歌詠的兩大主題;舞蹈通稱爲ganam,沒有獨舞,只有群舞,如男子的〈小米祭〉、〈勇士舞〉,女子誇耀自己頭髮美麗的〈甩髮舞〉等。舞蹈的特色是足部和屈膝的動作,有交叉步、上下步、單足跳步、踏併步等步法。

而經由采風、重建,再由專業舞者以舞台化的風格表演,是民族舞團的一貫風格。上述的原始素材就被編成了舞碼〈雅美族飛魚祭〉,舞蹈由老人和飛魚的對話展開,火把引領著色彩鮮明的獨木舟,將族人夜晚捕飛魚的情景生動的在舞台上表現出來。十二月中,民族舞團將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的廣場,舉行今年最後一場巡迴公演,舞碼還有郭曉華編作的〈鼓躍太平〉,劉淑英編作的〈過渡〉,高金榮的〈敦煌傳說〉,王淑華的〈孔雀舞〉和顧哲誠的〈長劍舞〉等新舊舞碼,同時展現了中國舞蹈的古韻和民風。

來自俄羅斯

十二月底將有一支來自俄羅斯的美麗隊伍──新西伯利亞國家芭蕾舞團,他們將和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鉗》、《海盜》和《伊果王子》等舞碼。

《天鵝湖》是古典芭蕾的經典名作,純潔善良的白天鵝和邪惡奸詐的黑天鵝常由同一位芭蕾伶娜扮演,由於必須同時兼具抒情和展技,遂使得這個角色成爲芭蕾舞者的試金石。《胡桃鉗》的演出爲聖誕佳節添加許多熱鬧,是非常受小朋友歡迎的童話舞劇。《伊果王子》是俄國的古代英雄史詩,描寫伊果王子遠征,沿途所發生的冒險故事。音樂取材自俄國五人樂派鮑羅定(Alexan-der Borodin)的同名歌劇,節奏有力,充滿神祕風味,是支場面壯觀熱情的舞蹈。《海盜》是根據拜倫敍事詩所作的舞劇,描寫海上落難王子和奴隸之間的故事,其精采的雙人舞是段相當傑出的性格展技舞。

華岡和新古典舞團

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的華岡舞蹈團也將在這個月舉行創作舞展,自從伍曼麗接掌舞蹈系主任的職位後,每年都舉辦公演,使學校的老師有發表新作的機會,學生有更豐富的舞台表演經驗。

這次的演出有四個現代舞作,分別是黛娜.凡瓊歐內的〈放逐〉Castaway,江映碧的〈心路〉,顔翠珍的〈竹跡〉以及李式敏的〈新爵士〉。

凡瓊歐內是美國賓州巴克內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舞蹈系的系主任,亦是加州Terpsichore Dance Campany的編舞者,現正從事「東亞之劇場與舞蹈」的硏究,這次的舞碼是特別爲文化大學所編的新作,她以舞描寫愛爾蘭北海岸一個遠離塵俗的小村落──Burren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Burren一字由以色列文boireann轉化而來,意指多石的地方。它是航海人的家,他們不願意離開這片荒瘠的石灰高地另謀生計。舞作敍述男人們在海上的冒險,及等待在家的女人的孤寂和勇氣。

在中國舞蹈的部分有林阿梅和陳華的作品,這對來自大陸的夫婦已在文化大學任敎九年,在自由的社會中,他們對中國舞蹈的創作有許多新的嘗試。今年陳華以〈船歌〉描寫山東漁民的快樂生活,林阿梅以〈草原牧歌〉表現邊疆民族的豪情,〈漢唐風采〉重現唐朝仕女的柔媚,此外,她與陳華共同完成了富有民間色彩的〈太平鼓舞〉。

古典芭蕾一直是華岡舞蹈團的特色。在此回的展演中,伍曼麗以李斯特的第一和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編作了現代芭蕾〈夜曲〉,是個富有音樂性的抽象芭蕾舞蹈。盧翠滋則以〈五指山之歌〉編作了中國芭蕾〈百合〉。

「新古典」是個充滿人文氣息的舞團,從〈威加四海〉、〈化成天下之舞〉的儒家精神,到〈投壺戲〉的優雅古禮,〈漁歌子〉的中國詩情及以許常惠的〈葬花吟〉和〈前奏曲〉爲配樂的〈招魂〉,舞作都有著深刻的哲學內涵。前陣子在紐約演出的時候,舞評家Anna Kisselgoff以“Modern Forms for Ancient Roots”爲題在紐約時報藝術版評介編舞家劉鳳學以中國題材爲主題的作品。才從紐約演出歸來,他們又馬不停蹄的展開了國內的巡迴演出,去年備受好評的舞作〈布蘭詩歌〉將再度公演,而新作〈俑之二──羌俑〉也將首次和國人見面(關於編舞家今年四月親赴羌寨,體驗羌族人生活的情形,請見本期〈羌笛聲動舞翩翩〉、一文)。

(本刊編輯 黃尹瑩)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