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時代》雜誌是在電視頻道開放後,率先嚐試「有聲化」的刊物。(音樂時代雜誌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音樂市場/電子媒體

「有線」嘗試,「無線」遠景 開發廣播、電視新媒介

隨著資訊解嚴、媒體開放後,電子媒體在近二年有著突破性發展。在電傳視訊上,系統、頻道經營者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加上走出地下的第四台、傳統的三家電視台和即將成立的第四家無線電視台,將傳訊市場炒得熱鬧滾滾;而在廣播頻道上亦不遑多讓,在原為軍方列管頻道一一釋出後,新電台紛紛進駐,呈百家鳴放之姿。而在這一波電子熱中,向來處於被動地位的古典音樂終在各項有利條件下進場操作,使得向來單純的古典音樂呈現型態,起了革命性變化。

隨著資訊解嚴、媒體開放後,電子媒體在近二年有著突破性發展。在電傳視訊上,系統、頻道經營者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加上走出地下的第四台、傳統的三家電視台和即將成立的第四家無線電視台,將傳訊市場炒得熱鬧滾滾;而在廣播頻道上亦不遑多讓,在原為軍方列管頻道一一釋出後,新電台紛紛進駐,呈百家鳴放之姿。而在這一波電子熱中,向來處於被動地位的古典音樂終在各項有利條件下進場操作,使得向來單純的古典音樂呈現型態,起了革命性變化。

音樂雜誌「有聲化」

成立不到一年,以報導古典音樂為主的《音樂時代》雜誌,是在這波媒體熱中率先嚐試電視「有聲化」的刊物,據雜誌總編輯楊忠衡表示,此構想係來自「談笑書聲」及「縱橫書海」二個以書為主的談話性節目,「在行健傳訊和我們接洽,到決定試試看的過程中,如何以最輕鬆的方式來探討嚴肅且抽象的音樂是最大的問題,而這二個節目,尤其是『縱橫書海』這個十分『硬』的節目,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在節目設計上,《音樂時代》電視有聲版規劃為:「時代情報」、「時代廣場」、「唱片新知」、「音響新知」、及「影碟欣賞」五大單元,由雜誌社內編輯分別主持,七月八日正式播出,每周播出一次。

然而因不熟悉市場及遊戲規則,《音樂時代》在播滿八集後將吿暫停。「當初談的合作方式是,行健提供頻道時段,但不支付任何製作費用,廣吿業務由我們承擔,所有廣吿收入雙方平均分配。」楊忠衡自承,當初之所以答應自行負擔製作成本,係基於此為一新興市場,潛力可期,但事後亦不得不承認對市場及本身評估錯誤。「合作頻道知名度不夠,傳送區域祇限於一隅,使得廣吿主不看好,業務難以推動。加上沒有專責人員負責業務而是由雜誌社原有業務人員兼顧,常因本身工作吃重,無法趕上所需進度。」沒有收入,每月卻須支付為數不少的製作成本,在評估無法繼續後,與行健合作便劃下休止符。但楊忠衡仍樂觀的表示,此種型態仍値得嚐試,但合作條件的評估則得更加審愼。

第一個專業古典電台

而在廣播頻道方面,繼第一波中功率電台「台北之音」成立後,讓國內古典音樂人士引頸期盼多年的古典電台──「台北愛樂」,即將於十月底開播,發送範圍包括桃園在內的大台北地區。

「台北愛樂」係由一群中產階級人士所組成,沒有財團、政黨的介入,電台經營模式、節目內容設計規劃標榜新觀念、新策略、新技術而迥異於傳統電台,預期將對國內廣播事業及古典音樂表現型態帶來另一波變革。

「來自古典,走向流行」是台北愛樂電台的最終目標。「以往聽古典音樂的不是學院派便是發燒友,璧壘分明,『台北愛樂』的成立,是要扮演通路角色,讓這二種人溝通、結合,並配合各種宣傳、推廣管道來豐富音樂,讓古典音樂生活、普及化。」電台總經理夏迪表示。

而將電台定位在專業古典電台且於台北發音,夏迪表示係基於市場考量及傳播行銷趨勢。

「在我們的問卷調査中顯示,古典CD佔整個音樂市場約百分之八到十,每年且以百分之十至十五的比例穩定成長中,其中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購買者集中台北;而在全省調査中有百分之七十八的受訪者表示能接受古典音樂,其中台北居首、台南次之。除市場集中台北的考量外,基於每個國際都會都應有一個專業音樂電台的理念,我們決定將電台設於最具經濟規模的台北都會。」

「就傳播行銷趨勢而言,廿一世紀是行銷時代,也是『說』和『看』資訊爆炸的時代,媒體的開放導致多頻道出現,媒體若要求生存便必須朝分衆訴求及市場區隔方向進行,將傳播產業做垂直、水平整合,而非掉入以往『多元化』卻不專業的綜合性電台經營模式。」

鑑於以往電台設立之審議毫無公平性可言,且因種種政治因素,使得電台被賦予大量政令宣導任務,嚴重忽略聽衆的需求,加上節目泰半祇有主持人而無製作、電台本身亦未善用FM、AM的頻道特性,使得廣播一直未發揮應有功能,台北愛樂設立之初節目定位便以開發此類聽衆為主。「在我們所做的問卷調査中顯示,三十至五十五歲的聽衆多半表示沒節目可聽,而這群潛在消費群其實是最可觀的,因此我們決定朝開發中產階級方面進行,並針對以往的缺失,設計出多類型具特色的節目內容。」

分衆的節目設計

不製造聲音壓力、以類型音樂呈現、音樂人性化、廣播畫面化,以及結合財經新聞為電台節目規劃的五大特色。「現在隨便收音機一打開,都是一片Call-in熱,這種Call-in對社會確實有一定功能,但必須承認,在聽完之後多半心情不會太好。」因此「台北愛樂」將不製造任何聲音壓力,而是為聽衆營造好的情緒及好的情境音樂(easy lis-tenling)。

在節目呈現上,「台北愛樂」採朝特定族群、分衆路線進行,以「類型音樂」方式呈現。節目內容約可分為六大類:

一、古典音樂欣賞節目:節目解說精簡,著重於聽,適合上班族白天辦公時收聽,及百貨公司、車站等公衆場合背景音樂。

二、一般音樂導聆節目:於每日晚間及周末播出,適合全家共同欣賞。內容包括半古典類的世界音樂、音樂劇、電影音樂、為兒童及靑少年設計的音樂入門,以及為靑年及成人設計的較深入的導聆節目。

三、深度音樂欣賞節目:多安排於周末,包括音樂史講座、樂評、深度世界音樂講座、文化論壇等。

四、音樂會實況:播放國內外知名樂團及演奏家的音樂會現場實況錄音。

五、爵士樂與新世紀(New age)音樂:針對國內近年來銳增的爵士樂與新世紀音樂人口,於每日午夜安排三小時此類音樂節目,以滿足各型音樂愛好者需求。

六、新聞:包括全國與國際重點新聞、財經新聞、藝文消息等。

除上述固定節目類型,夏迪表示節目設計的另一特色是結合音樂與人及廣播畫面化。「音樂本即為人服務,透過人的感受音樂才具生命,藉由各行各業的人如邱復生、張照堂等來談他們聽音樂的經驗,讓聽衆能經由其他人的音樂經驗,將音樂融入生活中。」而廣播畫面化則是藉由主持人的解脫,使原本抽象的音樂具象化,讓聽衆在聽的同時亦享有看的視覺效果。另外,扶植本土音樂家、演奏家亦是台北愛樂的長遠計畫之一。「我們預計的作法是,對於詞曲作家,將會有專門節目做系統介紹,對年輕一輩演奏家,台北愛樂亦效法國外電台作法,提供一節目時段,專門播放各演奏家錄製的音樂,讓年輕演奏家有發表演出的機會。」

將財經新聞與古典電台結合,在國內尚屬首創,但在國外卻早已行之有年且廣受中產階級喜愛。「因電台訴求族群為白領階級,因此在新聞報導方式上,將跳脫傳統綜合式報導,改採深入報導方式提供財經訊息及投資理財資訊。」

電腦化、數位化的高科技經營理念

在硬體設備上,台北愛樂以「數位化」、「電腦化」為長期經營發展方向。「目前台北愛樂和其他電台在硬體設備上截然不同,未來開播時將採一套『自動播出系統』,以節省人力並簡化因人工而繁雜的播出模式。『電腦化』則是基於網路概念,以電腦來製播、儲存節目,並作為電台內部管理、財務控制等用途。」

「『數位化』是為將來科技趨勢預作準備,將來一旦副頻道開放使用,將可透過與全球網路(World Wide Web簡稱WWW)的連線,獲得各種資訊,屆時所有音樂相關資訊均可經由電腦連線取得,對國內音樂生態將是一大衝擊。」

自稱聽古典音樂,但看不懂五線譜的夏迪表示,台北愛樂未來將以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營運,而非以音樂人辦電台的觀念經營,「我當然也有理想,但我把理想放在口袋裡,時候到了才拿出來,古典電台成立便是我夢想的實現。台北愛樂電台是將廣播、市場、音樂專業、硬體技術、資訊科技加以整合而成的嶄新專業電台,在各項更有利於他台的條件下,我相信台北愛樂有足夠能力在台北活下來,並成為台北文化的象徵。」

台北愛樂者,且拭目以待之!

(本刊編輯 錢麗安)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