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代勾欄至淸代茶園,舊式戲園一直沿用的三面敞開的方形伸出式舞台,早已作爲文物古蹟,只有少量遺存了。然其所包蘊的特性,至今仍有生命力。
《夏王悲歌》
5月9〜12日
《原野》
5月13〜14日
國家劇院
「兩岸傳統戲曲現代化硏討會」
5月5〜7日
國家劇院交誼廳
舞台爲表演場所,具有物質與精神的二重性。無演出時,只是一個三向度的空間實體。在演出進行時,無論有無寫實性佈景,它都成了虛構的戲劇人物的活動天地。觀衆就把「舞台小天地」當作現實世界的模型來體驗和想像,從而成爲審美對像,具有精神性。
虛空與自由
從物質性到精神性的轉化會有種種不同的形態。西方舞台尤其文藝復興以來十分講究「按繪畫的形式來設計和佈置」(黑格爾語),使表演場所變成視覺化了的劇情環境;中國的傳統舞台長期「忽視」這類追求,演員基本上就在空舞台上進行創造,從物質角度可以批評它簡陋、貧困,但從審美角度來看,它代表了中外古今共有之舞台觀念:舞台應保持虛空,才能自由靈動地表現一切劇情環境。
西方在嘗夠了過份倚重佈景之苦後,「終於意識到,伊麗莎白時代的戲劇沒有佈景正是它的一個最大的自由之處」(彼得.布魯克語),於是出現要「回到莎士比亞那裡去」的新思路、新傾向。中國舞台的虛空化大體延續了下來,即使自一九〇八年起引進西方新式劇場以取代舊式戲園之後仍未中斷。此非偶然,是同它所孕育、承載的古典戲曲有密切關聯。故傳統舞台的特性,實亦古典戲曲的美學特徵之一翼,兩者互爲表裡,互相發明。
孔尚任《桃花扇.凡例》云:「凡胸中情不可說,眼前景不能見者,則借詞曲以詠之。」到了舞台上,演員代替劇作家,用的是唱唸和表情身段來寫景抒情。由是積累起戲曲特有的一整套虛擬方法。虛空是自由之前提;虛擬才是獲得自由的藝術手段。戲曲的虛擬方法包括表演中的虛擬動作和舞台上輔助表演的虛擬陳設。
虛擬動作有三個互相聯繫的特點:㈠把動作的對象(景物或人物、動物)虛掉,又通過動作在一定程度上把對象暗示出來;㈡這種動作是經過節奏化、技巧化的,成爲具有觀賞價値的優美身段;㈢暗示動作對象的存在,目的不在對象本身,而在傳達人物的感受和反應,達到以景寫情,情景交融。
動、靜結合
虛擬陳設有動、靜兩美。靜的陳設是門簾台帳。其原始動機爲淨化舞台,故有「淨幔」之稱,實質是虛空的一種代用品。它的兩個門是全部角色的出入口,也就是舞台空間生成、連續、切斷、跳躍的標志。動的陳設是一桌二椅。經過各種擺列方式而與動作相結合的桌椅,仍是劇中各種具有一定高度的實物的代表。它有組織動作的作用,它所規定的方位和距離尺度,能暗示地點,或成爲規定情境中人物關係的空間表現。這套動靜結合的虛擬陳設,能通用於各劇,是因爲它是中性化的。它沒有多少自足的說明性,但又不可或缺。它給了劇作家和演員以充分的創作自由,也給了觀衆參與創造、馳騁想象力的充分自由。
傳統舞台之特性形成於古代,自有其歷史的局限性。進入近、現代社會,頗有急切移植西方佈景於中國戲曲之種種嘗試。現在作百年回顧,模仿者多,成功的創造者少。原因是:㈠在中西戲劇文化的比照中失去平等心態,對民族戲曲的本體特徵缺少深刻的自覺,從而助長對外來經驗的盲目性。㈡要造就一支能把歷史經驗與現代經驗、中國經驗與外國經驗交匯起來進行新創造的藝術家隊伍,得有一個過程。㈢舞台要離開原始性質樸,無論對於虛空的新的物態化,或在保存傳統的中性處理的同時,創造新的有個性的中性處理,都得有賴於不斷改進的物質和科技條件。由於把傳統舞台的特性進行創造性的現代轉換是個非常艱難的任務,因而對於少量的成功創作要格外珍惜,認眞總結其經驗,加以發揚光大。戲曲要征服當代觀衆,不能沒有這一翼的幫助。
文字|龔和德 中國舞台美術學會副會長
五月,別開生面的現代京劇將在台灣登場,由甘肅省京劇團演出《夏王悲歌》及曹禺名作《原野》,觀衆將可看到京劇現代化的成果及樣貌。然而,旣得一見,也需百聞,對於傳統戲曲現代化的論題,主辦單位規劃了「兩岸傳統戲曲現代化學術硏討會」,邀請大陸及台灣學者就戲劇、音樂及舞台諸方面作全面探討。本刊先睹為快刊出其中二篇論文的節錄,對於演出及硏討會亦將續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