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樂作曲家裡面,很少人像格拉斯,持續與不同劇場形式保持著合作關係。格拉斯爲電影和劇場所作的音樂,在台灣也有許多知音。
國內藝文圈對格拉斯的作品並不算陌生。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羅曼菲所編作的《羽化》、光環舞集劉紹爐的《遊走》、去年甫去世的臨界點劇象錄導演田啓元的《日蓮》,乃至於知名的司迪麥口香糖廣吿片,都曾使用過格拉斯的音樂。
容易令人產生視覺上的意象
僅僅使用到兩位演員(劉首曜、鄭志忠)的《日蓮》,整個第二段落完全以《沙灘上的愛因斯坦》中的音樂做底;裸露上身的演員一高一低地啊嗚作聲,同時又比手畫脚...音樂與動作平行,劇場中的氛圍詭異又充滿興味。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一九七六年,由格拉斯和導演羅伯.威爾遜共同創作問世;這部二十世紀音樂的里程碑,將「歌劇」的形式與觀念推向了全新的方向。
當格拉斯在台北的記者會,被問到這段合作過程的回憶時,他說道,他今天已經再也作不出這樣子的曲子了:「我那時候好年輕,而這又和六〇年代紐約的前衛劇場有絕對的關連。我們那一代的劇場工作者,總是想著要如何走出傳統劇場的桎梏,一切的改變都是有可能的。」
雖然格拉斯曾在七〇年代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曾談到「音樂並不需要去敍事、或企圖使人追憶並和腦袋中的圖像連結起來,音樂的本身就是它意義的所在。」但是格拉斯的音樂,特別是他和劇場、或電影合作的時候,他的音樂特別容易令人產生視覺上的意象。
技巧.風格.音樂人格
《機械生活》(Koyaanisquatsi, 1982)可能是台灣觀衆最早接觸到由格拉斯擔任配樂工作的電影。全片描寫文明由原始遠古走向現代、後現代而逐漸崩頹。資深影評人焦雄屛表示:格拉斯所作的音樂並不企圖詮釋或鋪陳劇情,他的音樂和影像平行發展;「在簡單重複中,觀衆反而容易看到影像的本質。」
曾經獲頒金馬獎唯一一次最佳外語片獎的《正義難伸》(A Blue Thin Line, 1988),以一次車禍搶案爲基礎,按照各相關人的回憶而推陳出羅生門式說法。格拉斯簡單而低迴不已的音樂,則成了「衆聲喧嘩」中的另一種聲音。
和電影、及其他劇場形式合作的音樂創作,除了可以因著交流融合而創造出新形式、新音樂之外;其實,這麼做還可以吸引新的觀衆來欣賞前衛音樂。經由他的作品,「素藝主義」的音樂確實因此增加了許多曝光的機會。
去年底,格拉斯在紐約和譚盾對談時(全文刊登於本刊去年十二月號),就特別談到--結合其他藝術形式的作品,影響力往往會回頭在過來影響音樂:「而且,這種形式的作品往往可以接觸到最多的觀衆。」
除了技巧、風格之外,格拉斯認爲音樂還需要「音樂人格」(music personal-ity)的厚度來支撑 。而這又和他從印度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那兒得到的啓示有關。格拉斯表示香卡讓他看到了一種獨一無二的「音樂人格」
「他讓我明白技巧與風格,都可以因爲時間或努力就可以獲得;但是,一個眞正的音樂家必須隨時注意修養他的音樂人格一這需要智慧。」
(本刊編輯 李立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