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菲利普.格拉斯

相關文章 22 篇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文化部修訂定型化契約 藝文表演退換票新制上路

    【台灣】 文化部修訂定型化契約 藝文表演退換票新制上路 由於近年來的藝文表演產業多元發展,藝文表演票券的消費糾紛有日益增多之勢,基於輔導及扶植藝文產業之立場,文化部日前修訂「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的退換票機制,於5月16日公告施行。新制有4種退換票機制,包括原方案加上3種新方案,讓活動主辦單位可以衡量藝文表演的性質,從中選擇1項適合的方案,於售票時預先告知消費者。 原訂「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只有一種退換票方案,退換票截止時限為演出前10日,手續費上限為票面價的10%。新制保留了原本的規定作為方案1,另外新增3種不同退換票時限和手續費的方案,包括方案2的購票後3日內可退換票,手續費上限為票面價5%;方案3的退換票截止時限為演出前20日,手續費上限為票面價10%;方案4則採級距式退換票,若退換票時間在開演的31日以前,手續費上限為票面價10%,開演前11日至30日收取手續費上限為30%,開演前3日至10日收取手續費上限為50%。 新制的退換票方案除了增加選擇彈性外,還訂有兩項配套措施。如果造成退換票的責任並不歸屬於消費者,例如主辦單位取消演出、颱風天停班停課,或是消費者於演出前發生不可抗力的重大變故等,主辦單位不得收取退換票的手續費。此外,若主辦單位發現購票者是為了轉賣票券以賺取價差,可以不提供退換票服務。 為使企業經營者和消費者了解本次修正法案的重要變革,文化部未來將在全台各地舉辦6場修法說明會。 薩維耶.勒華編舞工作坊 六月中開放報名 將於7月初應兩廳院之邀於「新點子舞展」演出《春之祭》的法國編舞家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也將在來台期間同步舉辦編舞工作坊,與香港編舞家余美華一起擔任講師,工作坊舉辦時間為7月10至12日,將於6月13日起開放線上報名。參加對象以編舞家、專業劇場舞者、表演者及相關科系學生優先考慮,限20名。報名詳情請參兩廳院官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菲利普.格拉斯的極簡主義風格,是受到東方音樂的啓發。
    面對大師

    從東方到西方 菲利普.格拉斯

    提到音樂上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一般幾乎立刻聯想到菲利普.格拉斯,但很少人知道,菲利普.格拉斯最早確定自己極簡主義的風格,是受到東方音樂的啓發。 菲利普出生於美國巴爾的摩,父親的收音機理店,是他最早發現音樂的地方。班.格拉斯的收音機修理店,除了修理收音機,也兼賣錄音帶,他常把滯銷的錄音帶帶回家,放給他的三個小孩聽,試圖了解這些錄音帶乏人問津的原因,恰巧這些錄音帶都是偉大的室內樂作品。菲利普從小就在這批賣不出去的錄音帶中,認識了貝多芬四重奏、舒伯特奏鳴曲,蕭士塔高維奇交響樂等不受時尙靑睞的音樂。一直要到他靑少年時期,菲利普才接觸到一般的古典音樂。 菲利普六歲開始學小提琴,八歲學豎笛,開始認眞地把音樂當成未來的志趣。他十五歲就獲准進入芝加哥大學就讀,主修數學和哲學,半工半讀,靠著在餐廳打工和機場搬運工作來維持,並利用空閒時間彈鋼琴和作曲。十九歲大學畢業後,菲利普立志要做作曲家,從芝加哥搬到紐約,進入茱麗亞音樂學院,同時揚棄他在芝加哥時期所用的十二音技巧,到畢業時,他已與當代許多作曲家學作曲,但是仍未找到自己的聲音。 跨音樂、形式的創作方式 菲利普在作曲上的突破,直到他在巴黎發現印度音樂才算展開。在巴黎期間,他師事Nadia Boulanger學作曲,並受僱於一位電影製片人,以記譜方式整理印度西塔琴演奏家Ravi Shankar的音樂,讓法國音樂家得以閱讀、演奏。在記譜的過程,菲利普慢慢掌握印度音樂和西方音樂完全不同的觀念和技巧,如獲至寶,接著遠赴印度、北非、喜馬拉雅山了解當地音樂,回到紐約之後,完全摒棄過去的音樂,開始在作品中大量採用東方作曲方式。 到一九七四年時,菲利普已經創作了許多作品,大多數作品都由他自己的Philip Glass Emsemble來演奏,其中以他四小時的Music in 12 Parts爲代表作;到一九七六年他和羅伯威爾遜共同合作的《愛因斯坦在海邊》,達到巔峰,這部劃時代作品不僅成爲音樂極簡主義的聲明,也奠定了他極簡主義大師的地位。 菲利普是位相當多產的作曲家,除了交響樂、弦樂作品之外,也橫跨舞蹈界和劇場,爲劇場、現代舞作曲,如爲當代美國重量極編舞家Twyla Tharp所做的In the Uppe

    文字|余怡菁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菲利普.格拉斯

    「我們不需要爲觀衆的認知能力太過擔心;因爲,觀衆永遠知道如何去爲他所看到的東西找到解釋。」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1期 / 1997年02月號
  • 座談會中台大音樂研究所王櫻芬為格拉斯做現場翻譯。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菲利普.格拉斯來台日記

    開場。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暖冬的午後,記者們群聚亞都飯店二樓,等待美國Minimal Music大師菲利普.格拉斯的現身。 轉悠。 新象工作人員正商量著是否該上樓請格拉斯,祇見格拉斯已身著休閒服,手叉褲袋,一派閒適的轉下樓來。 落座。 面對大批攝影記者此起彼落的「卡嚓」聲,微笑配合的格拉斯透著幾許無奈與無措。 切入。 記者們的話題圍著Minimal Music、格拉斯的創作理念、和其他藝術型式合作的經驗打轉。 二十世紀已經過去了。 格拉斯說,對他而言,在一九九三年時,二十世紀便已過去,公元二千年祇是個數字罷了。九三年,在音樂發展上起了根本性變化,不祇是技術層面,而是全面性的劇烈變革,新世代、新型式作曲家紛紛冒出頭,將音樂帶往另一個世紀,另一種思考空間。 和聽衆形成互動。 從十八歲開始彈琴,格拉斯自承直到近年來才眞正領悟到「繪畫是視覺的、舞蹈是動的、詩是說的、而音樂是聽的」的涵意,意即,當你在彈奏時,要聽到自己彈的,因爲聽衆是聽到你彈的,這才是和觀衆眞正的交流。 毎一次都是再創作。 而演奏者如何去彈同一首曲子二、三十次,格拉斯認爲每次演出均不同,因爲很多演奏細節都是偶發的,如力度、速度、音樂線條的質感等,因此,眞正的音樂會不是再製造而是再創作。 最幸福的事。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作曲,沒有記者會、晚餐,是格拉斯認爲最幸福的事。 序曲。 電影《失去平衡的生活》Koyaanisqatsi伴隨著格拉斯的音樂,拉開二十一日下午於師範大學的格拉斯座談會序幕,這場由亞洲作曲聯盟中華民國總會舉辦的座談,原希望能藉格拉斯在音樂創作及與其它藝術合作的經驗,與國內音樂、戲劇、舞蹈、電影界人士做廣泛的經驗交流,遺

    文字|錢麗安
    第51期 / 1997年02月號
  • 黎海寧的《不眠夜》以格拉斯音樂入舞。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與格拉斯音樂

    菲利普.格拉斯曾和許多不同的編舞家合作過,他的音樂也常爲各地的編舞者所使用。談起這段因緣時,他坦誠地說道:當時他還是一個很年輕的作曲者,他希望他的音樂有人聽,而最需要音樂的人是編舞者。 格拉斯與編舞家 曾與格拉斯合作過的編舞者衆多,著名的包括美國編舞家崔拉.莎普的作品In the Upper Room、蘇珊.馬歇爾編作的舞劇,與三年前曾經到台灣演出的獨舞者摩莉莎.芬蕾(Molissa Fenley)的作品A Descent into the Mael-strom,及爲班尼.費曼(Beni Montressor)的舞劇所寫的The Witches of Venice等。 台灣在十幾年前就有編舞家用格拉斯的音樂編舞,除羅曼菲舞作《羽化》、劉紹爐〈游走〉之外,還有在國立藝術學院授課的羅斯.帕克斯舞作《火鳳凰》、蕭靜文舞作《忘了我是誰》,劉淑瑛在美國UCLA分校所發表的《機械火鳥》(Mechanical Fire Bird);另外香港編舞家黎海寧的舞作《不眠夜》、及《某些雙人舞》中也用到格拉斯的音樂。 舞蹈編作與音樂設計 在與編舞者合作的過程當中。格拉斯會先和編舞家談一談,但不會談太深入,通常它他會去看舞者,看舞團實際排練的情形,尋找一些靈感,並會親自至演出場地看一看,因爲舞台的大小與音樂的結構、配器有絕對的關係。 當格拉斯被問到:爲舞蹈做音樂的時候所關注的是什麼?他回答道:節奏。舞者需要適切的節奏來賦與動作動力,而且速度不能太快。常常因爲舞團巡迴所遇到的舞台大小都不一樣,有時必須遷就舞台空間的變化將音樂的速度減慢或加快。假如不做這樣的調整就很可能有舞者衝出幕外撞到牆的情形發生。 對於編舞者來說,格拉斯音樂中層層疊疊的和聲、源源不絕的節奏、漫無止境般的前進感,給與編舞者漫想的空間,賦與動作的進行、推衍強大的動力。許多即使不曾與他合作過的編舞家也常常使用他的音樂編舞。原因就在格拉斯的音樂乍看之下沒有明顯分段的結構,給與編舞者相當的自由度,編舞者很容易在樂曲的氛圍之下另起爐灶,另外做一條和音樂無關的舞蹈結構線。當然,也有對樂譜做精密的計算之後,將舞蹈的結構與素樂音樂緊密結合的作品。 <

    文字|陳品秀
    第51期 / 1997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從極簡、名媛到咖啡香

    「極簡主義」、「低限主義」、「簡約主義」、「無限音樂」、「極簡音樂」、「低限音樂」你可以對這些看來相似的專有名詞的「主義」或「樂派」漠不關心,但卻不能不認識,因為從它濫觴到支配我們的生活,已經將近四十年。從視覺、聽覺、觸覺甚至是空間,它已經全方位地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暗自咚咚地瘋狂地敲打著屬於這個時代的節奏,讓所有人不得不跟隨。 就像是敲打鍵盤時所發出的聲音,自從工業革命以來,重複而簡單的節奏逐漸主導了人類的文明。當然,許多的音樂家也發現了這個秘密,他們試著將一段或數段的樂章不斷延伸擴大,持續地反覆堆疊、規律推進,長短音交錯的或是凝結暫停,砌成了一種聽似簡單卻又複雜的深沉音韻,使得聆聽者不由自主地被這旋律的動能所感染,被扯進另一個世界。也因為他們的音樂和以往華麗繁複的樂章大不相同,所以被稱之為「極簡音樂」。 本期雜誌所介紹的菲利普.格拉斯,就是「極簡音樂」中的作曲先驅。不論是當年的前衛迷幻搖滾震撼、現在的電子音樂狂潮都深受其影響,而《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等歌劇、《楚門的世界》、《時時刻刻》等電影配樂也都是出自他的神來之筆。本刊編輯部特別在大師闊別台灣十年後,即將再次訪台的前夕,特別傾力製作了一個特別企畫,除了有獨家的越洋大師專訪,我們也由劇場、電影、建築、生活等各個面向,為讀者剖析「極簡主義」與這個年代密不可分的關係。 此外,在【藝次元曼波】的單元,我們就現在台灣漸起的「名媛現象」,請到了小說家郝譽翔與香港劇場導演林奕華帶你一窺究竟,看看在他們的眼中,「名媛」到底是個甚麼樣的「東西」。在【藝活誌】當中,我們也請到表演藝術界的三位咖啡達人,探討「咖啡」這個金黃色的種子,在他們的杯裡、案上,又有著甚麼樣不同的香氣。

    文字|黎家齊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歡慶20 兩廳院二十歲了!

    青春正盛的兩廳院,如何立足亞洲,放眼國際? 本刊特別專訪藝術總監平珩,並深入探討大陸、新加坡劇院現況 為讀者帶來第一手觀察,剖析兩廳院在亞洲劇院中的競爭優勢 二十年來,百萬觀眾見證了無數場表演的感動 這台前台下,幕前幕後,各自精采 且讓藝術家朱宗慶、賴聲川、漢寶德、雷驤告訴你,他們與兩廳院的共同回憶 歡慶二十,兩廳院為觀眾帶來與世界同步的藝術能量 莫努虛金、菲利普.格拉斯、鈴木忠志、碧娜鮑許等大師,齊聚兩廳院。 本刊嚴選今年度十大重頭戲,要你好看! 乘載著文化藝術的夢想,領著表演環境向前翱翔 如果兩廳院的過去,你還來不及參與,現在,你可以更靠近它一點!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 復刻選文 面對大師

    極簡領航者,前衛開創號

    極簡主義作曲大師菲利普.格拉斯,七○年代以極簡主義音樂崛起,由他作曲、羅伯.威爾森導演的《沙灘上的愛因斯坦》,被認為是廿世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對於廿世紀下半葉音樂的影響,難以估計。他也是最早跨出純音樂界,把觸角伸向劇場界的作曲家,重要的作品大半都在劇場發表,影響延伸到音樂以外的藝術媒介。十二月他將來台演出,本刊特於美國邀請被喻為近廿年來中國崛起的最重要作曲家譚盾與他做一場音樂創作的對談。

    文字|余怡菁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 格拉斯的歌劇作品Satyagraha,這片DVD可是表演藝術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沙灘上的菲利普‧格拉斯

    格拉斯的音樂,忌飯後、忌孕婦、忌電梯中、忌會議中,忌花前月下但卻深受藝術工作者的歡迎,在舞蹈配樂、電影配樂中大放異彩。

    文字|田國平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以四小時又十五分鐘小時無敘事、不連貫的歌劇形式,成為膾炙人口的劃時代巨作。
    倫敦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演出狀況多 竟引發劇場禮儀爭論

    當代史詩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再度搬上舞台並展開世界巡演,五月初在倫敦巴比肯中心首演當晚,卻頻頻出狀況,不僅延遲了半小時開演,途中更因為技術問題必須中斷演出。而演出時觀眾席出現數次的閃光燈,也引發社群網站的熱烈討論與回響,甚至歸結出「新版劇場禮儀」。

    文字|魏君穎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圖為歌劇《白烏鴉》一景。
    紐約

    瑰麗聲調堆砌的魔幻張力

    《白烏鴉》的重心不在於敘述前後連貫的海上王國擴展,而在於意念的伸展、時空的飛越、對話的剪影、以及音樂與顏色的實驗。格拉斯的音樂,繼承他一貫的風格──固定音群的重複、音程的堆砌、琶音的往返,以旋律作音樂進行的架構。威爾森的前衛作風和大方起用燈光及色彩的舞台,經常移轉流動的背景和色調,無疑也呼應著永不靜止的海洋。

    文字|魏兆美
    第105期 / 2001年09月號
  • 《微笑飛了!在空中盤旋》中舞者蜷身其間的箱子,從有到空無,恰恰解釋了編舞家楊桂娟心中的極簡。(組合語言舞團 提供)
    舞蹈 組合語言舞團《微笑飛了!在空中盤旋》

    探尋極簡 聽心而行

    組合語言舞團的新作《微笑飛了!在空中盤旋》,理性與感性並陳,成熟與青春對望,歲月的流逝帶出簡淨的詩意,編舞家楊桂娟說:「我想用這支舞,找到自己對極簡的定義。」

    文字|鄒欣寧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面對大師 從極簡到無限的音樂「玩」人

    菲利普.格拉斯 Philip Glass

    對菲利普.格拉斯來說,他不希望「極簡主義作曲家」是他唯一的稱號,事實上,將近五十年的創作歷程中,格拉斯的音樂作品形式多元、類型也多元,「極簡」或許是他的註冊商標,但絕對不是他的「唯一」。他的影響甚廣,不僅在電影配樂、歌劇和管絃樂曲成果豐碩,同時也對搖滾、電音等領域有所影響。這次暌違超過十年再度訪台,本刊特別安排越洋電話訪問,讓讀者在大師到訪前,就可以展開對大師的「深度閱讀」。

    文字|黃楓皓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動影像的節拍

    格拉斯的電影音樂永遠都具備了引人入勝的節奏,撼動人心的樂音,同時還能讓聽者在音樂的流轉過程中,感受到無形或有形的人、事、物在動態與靜態中,不同層次的情感變化。

    文字|鄭明旻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 蘿瑞.安德森不屈服於當代潮流,將思想注入音樂、視覺、劇場、舞蹈與科學層面,隨時反映新時代與社會變遷。圖為《妄想》劇照。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個永遠反抗的前衛者

    屬於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的蘿瑞.安德森,在反抗思潮迭起的一九七○年代,醞釀了她的反叛與創新。她以多元天賦從小提琴、鍵盤到歌唱,以創新思想將視覺藝術推廣於國際舞台,以反諷社會事件來表達對一個世界的不滿。她為了尋回美好價值而反抗當時凝聚野心與醜陋的社會,也為奠定自己歷史地位價值而反抗。

    文字|謝世嫻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 極簡主義音樂大師菲利普.格拉斯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極盡的極簡 低限的無限

    極簡主義大師—菲利普.格拉斯

    說起極簡主義音樂大師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你可能有些陌生,但是提到以《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時時刻刻》The Hours以及《秘窗》Secret Window提名或獲獎的電影配樂,也許讓你有跡可尋。那種隱約圍繞著一個共同的主題旋律及充滿冥想迷離的氛圍,是極簡主義音樂的特有呈現,也是大師以音樂直入人心的魅力之一。

    文字|李秋玫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 柯恩與格拉斯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個音樂靈魂的美麗交會

    菲利普.格拉斯vs.李.歐納.柯恩

    《渴望之書》是柯恩二十多年來的詩歌畫作,《渴望之書》也是格拉斯一百分鐘的音樂創作。兩者究竟是如何產生擦撞火花?又是如何看待對方? 就在二○○七年六月多倫多光影藝術節首演前,兩人曾在Wintergarden Theatre留下對談。在藝評家約翰.洛克威(John Rockwell)的主持下,兩人暢談六十分鐘。本文摘錄兩位巨匠對話,近距離來聽聽他們說些什麼!

    文字|John Rockwell、吳家恆 、李秋玫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拉蒙.楊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誰是極簡樂派之父?!

    發韌於一九六○年代的「極簡派」音樂,迄今仍風潮不歇,幾位具開創地位的作曲家如約翰.亞當斯、菲利普.格拉斯、史提夫.萊許、泰瑞.萊利等都已名列大師之林。他們都在同一個時代受到當時繪畫、藝術觀念的影響,甚至汲取東方音樂與地方民族音樂的精華,從而衍生出極簡派的音樂。但要說誰是「極簡派音樂之父」?也的確是很難回答的問題

    文字|張超然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 田啓元的《日蓮》,以《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的音樂做底。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歌劇.電影.舞蹈格拉斯音樂

    素樂作曲家裡面,很少人像格拉斯,持續與不同劇場形式保持著合作關係。格拉斯爲電影和劇場所作的音樂,在台灣也有許多知音。

    文字|李立亨
    第51期 / 1997年02月號
  • 由菲利普.格拉斯作曲、羅伯威爾森導演的《愛因斯坦在海邊》,被認爲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面對大師

    極簡領航者,前衞開創號

    極簡主義作曲大師菲利普.格拉斯,七〇年代以極簡主義音樂崛起,由他作曲、羅伯威爾森導演的《愛因斯坦在海邊》,被認爲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對於二十世紀下半葉音樂的影響,難以估計。他也是最早跨出純音樂界,把觸角伸向劇場界的作曲家,重要的作品大半都在劇場發表,影響延伸到音樂以外的藝術媒介。十二月他將來台演出,本刊特於美國邀請被喩爲近二十年來中國崛起的最重要作曲家譚盾與他做一場音樂創作的對談。

    文字|余怡菁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焦點專題 Focus

    李明潔:「不著痕跡的日常感最難。」

  • 戲劇

    《夢與陰影》 帶著觀眾一起離地飛行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