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對多才多藝的梅芮迪斯.蒙克十分好奇,究竟這些充滿創意的藝術靈感來自何處?她是如何訓練她的團員?如何和她們一起工作?參加她的聲音、肢體工作坊是一次很難得的經驗。
纖瘦的梅芮迪斯.蒙克(Meredith Monk)並不比東方人高大,留到腰際的長髮編成一條條細細的辮子披掛在身上。淸俊的臉龐、分明的輪廓帶著爽朗的微笑使人覺得相當親切,暢快的談吐又流露出她堅毅的自信與明快的作風。
蒙克並不是一個一般人所熟悉的作曲家類型,她作品呈現的形式包含了聲音、動作、裝置等舞蹈、戲劇劇場元素的運用。有時簡單到僅有她自己的獨唱或加上一台鋼琴,也有複雜如裝置藝術的舞台(如《火山之歌》),也有以團體(emsemble)的形式演出。或者我們可以說她的作品是音樂劇場。
在她的音樂裡包含著許多複雜而細膩的變化,一般的記譜法常常是不夠用的,就像舞蹈一般,於是她採用以人傳人的方式將作品敎給新的演出者。她相當注重在她作品中不確定的部分,因此同樣的作品可能演出上千次,而她企圖在每一次的演出中找到新的東西、新的可能性。
對藝術全才蒙克衆多的頭銜當中,她選擇被稱爲Composer,一個最廣意的字眼,因爲在劇場裡她所做的事是:結合衆多的元素以達到溝通。她認爲創作是屬於精神世界的範籌,是一個「確定地點的創作,與空間之間的對話」,在整個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作品的節奏感(rhythm)。她在作品中想做的事是企圖改變觀衆對「聽」事物和「觀看」事物的方式。
蒙克於三月底來台演出的前一天,主辦單位十月影視和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聯合主辦了工作坊。讓國內有興趣於表演藝術的學生能有機會親身受敎於蒙克,進一步了解她的藝術。
聲音與身體動作的緊密結合
通常在她進行這樣的一個工作坊時都會邀請音樂及舞蹈或戲劇的工作者共同參與。蒙克的訓練集中在自己身體的聲音與動作,將兩者統合在「空間」與「時間」的投射上。
課程從走路開始。
所有人在舞台的敎室上穿梭、時快時慢,並要求隨時注意與你迎面而來的人避免相撞,每次和另一個人面對面時就停下稍候,然後再重新開始走動。
之後,可以找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作,在你遇到另一個人的時候停下來做。在走走停停的過程中,也可以從他人的動作中截取喜歡的部分接在自己原有的動作之後。整段訓練目的在演出者對所存在的空間的關注、與他人關係的建立。
暖身的部分則從圍成一個大圓開始,在原地做各個關節的活動與肌肉的延展,暖身過程中並運用了像「狂風」、「漂流」等意象做爲動作質地的導引。而與一般暖身過程最不同的是:她特別注重臉部、頸部及下巴的肌肉、關節活動。在一連串身體隨意、快速而誇張的運動之後,突然停住不動(包括臉部肌肉表情的變換),就在這樣一個凝聚不動的姿勢、表情中找尋一個適合的聲音發出來,再慢慢將它收回到較正常的姿勢、聲調。
「一次呼吸」的發聲
發聲的練習包含「以一次呼吸完成」的兩種方式。
第一個是在吸氣之後、開始吐氣時,一邊發出「嘶」的聲音,一邊往前走到將氣吐完爲止(課堂上要求的距離約爲十八公尺),同時一面注意走路的姿勢。她說道:不正確的姿勢會阻礙聲音的產生。第二種方式是在吸氣吐氣時發出「ㄨ」的聲音,隨著嘴型、肌肉的改變、經過共鳴腔位置之後,分別發出「ㄣ」、「ㄧ」、「ㄩ」等聲音的變化。經由這樣的訓練找到身體的共鳴及使用、變換聲音的方式。
對於令人困擾「如何從腹部發出聲音」的問題,她敎了一個很有趣的辯識方法:嘴巴不動發出聲音,放鬆嘴唇,讓氣從嘴巴吹出來,上、下嘴唇會連續、快速地振動。假如嘴唇不會動就表示聲音不是使用腹腔共鳴。
在所有的劇場元素中「人聲」(vocal)對她來說仍是最重要的。因爲人聲能表達人心靈的最裡層,在每一種不同的文化都有他們自己的獨特調性,每一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聲音。
具體而微的小型創作
之後她使用了一種旣簡單又很複雜的訓練方式:用動作、聲音說出自己的名字。
這種訓練方式之所以簡單是在於:「擁有名字」不但是一件人類共通的行爲,寫下自己的名字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幾乎是件再平凡、熟悉不過的事。無論說(聲音)、寫(動作)都是旣有的經驗,不須重新學習。而它的複雜則在於:它是一個包含各種聲音、動作的基本元素相結合在一個非常簡單的組合(Sequence)當中,並富有變化的可能性。這些變化或發生在其聲韻、或在其意象、或改變節奏、音高,並伴隨著動作與聲音關係的建立、選擇、判斷。
這個縮小版的創作經驗逐漸在訓練的過程中改變形態。
之後,「說、寫名字」的練習改爲邊寫邊移動,訓練的焦點從「定點」擴展到「在空間中流動」的運用上。更進一步,「名字」的限制也被更爲寬廣、抽象的方式──表現流覽一幅畫的感覺──所取代。而且有更明確的要求,例如:以手向上抛擲所帶動緩慢而連續旋轉時,如何發出與動作的質地相符由高到低的聲音;爭扎、壓抑的動作,如何與緊縮、逼迫的聲音搭配等等。
課程中也包含角色轉換的訓練,分別從角色、動作、聲音等層面進行。
從找尋一個記憶中印象深刻的老人開始,以一個站姿慢慢轉換成老人的姿勢(進入角色),轉頭看天空(動作)說:天是藍的,回頭、唱歌(角色設定、聲音、動作),到最後動作慢慢回復到原來站立的姿勢(跳出角色回到自己)。
在節奏訓練方面她運用了原始舞蹈中神祕圓圈的形式。例如圍大圓、固定循環節奏、重複簡單的動作、個人或雙人不定時到圓圈中央即興表演等,藉以區別固定、不固定節奏、旋律與伴奏(當然也包括動作)。
之後她給了四組同樣長度、互相呼應的人聲樂段,分別給四組學員,以合唱的方式進行。所有的人一面唱、一面在場中四處游走。所有人的聲音在空間中混合、迴盪、流竄,一如潑墨山水的墨色在空間中漫延。整個課程至此吿一段落。
在上課過程中蒙克除了講解、示範、糾正之外,大部分的時候她都跟著學員一起工作。
(本刊編輯 陳品秀)
工作坊日期:三月二十六日
授課地點: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廳
授課時間:下午一時三十分至六時
授課敎師:梅芮迪斯.蒙克
課堂翻譯:黃琇瑜
參與學員:國立藝術學院師生及雲門舞者,約五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