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擬的食物、虛幻的人物,一切的眞實都模糊不淸了。(許斌 攝)
愛戲一族 愛戲一族

從講台到舞台

學生放暑假,老師最開心,卻有著這麼一群「想不開」的夫子們,放棄假期如學生般揮汗如雨地努力背台詞、練走位,準備從講台跨上舞台,一圓年少時的戲劇萝◦

學生放暑假,老師最開心,卻有著這麼一群「想不開」的夫子們,放棄假期如學生般揮汗如雨地努力背台詞、練走位,準備從講台跨上舞台,一圓年少時的戲劇萝◦

成長的路程踩在腳下、年少的夢想壓在日記本的底層,生活如何、算計如何,有心人總要偷空、輾轉去完成。

七十三年,廖順約在台北師專唸書時,加入了戲劇社。公演前一位學長轉學,導演要他頂替演出,他什麼也沒多想就上場,由於一口破破的國語,反而惹得觀眾開心,廖順約自信心增添不少,從此更愛演戲。師專畢業敎書幾年,期間和同爲師專戲劇社的成員籌組「將進酒」劇團,參加大專盃話劇比賽的社會觀摩組演出,直到八十二年考上國立藝術學院硏究所主修劇本創作,不管業餘的演出或專業的訓練,都說明了他未曾忘情於戲劇。

廖順約與「將近酒」的成員溫玉琴、王慧鈴、陳秀雲,八十四年參加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舉辦的「調戲一夏」活動,演出《世俗人生》,正式爲劇團定名爲「牛古演劇團」。關於這個名稱,廖順約說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典故,他之前就組過一個「N.G.工作室」,他一向對N.G.感到很大的興味,「No Good!No Good!讀起來就成了牛古,當然你也可以說是『New Going』。」

年少初識戲滋味

除了大力催生劇團的廖順約以及「將進酒」時期就一起工作的團員之外,台北師院戲劇社的「準老師」們,也因爲廖順約擔任社團指導老師,成了牛古的新血。像游鴻池畢業後,去年服完兵役才向洲美國小報到,馬上被徵召回劇團演出,這對十年前在家鄕宜蘭讀高中就加入戲劇社的他而言,絲毫沒有爲難之處。「高中時參加戲劇社一開始也不是很認眞,暑假文建會來宜蘭辦戲劇硏習營,學校要我們去參加,我們都不理會。後來訓導處打電話來家裡說不參加的人要記過,我才去的。」結果呢?整整一星期的硏習、訓練,扭轉了原本的心態。「高中社團做戲,在沒有指導老師的情況下,學生要自己拉廣吿、找贊助、排戲。我們那時候還和宜蘭當地其他高中合作,促成了跨校聯合公演。」有了這段歷程,大學時代對戲劇的投入,自然也不難理解。

得過大專盃話劇比賽北區最佳表演獎的張瑜琦,說起在師院第一次上台的往事:「那時候社團要演出一齣獨幕劇,我原本被分配的角色是沒有台詞的小妹妹,而戲份最重的角色是個粗魯的人,滿口的髒話以台語發音,被選定的演員不敢演,導演問我敢不敢演?不會說台語的我答應了,請學長幫我唸台詞錄好音,一字一句地練習。那次表演之後,廖順約老師就找我演出《岔路》,也因爲這齣戲參加比賽得獎。」

張瑜琦的同班同學莊嘉榮,也參加了獨幕劇和《岔路》的公演,不同張瑜琦的平順,他卻因戲而受傷──那是在耕莘小劇場《岔路》的第二次公演,莊嘉榮擔任排助、舞台製作。「我們幕後工作人員本來就缺乏,我擔任排助還兼舞台的製作,沒想到臨時有一個演員因故不能演出,而那個角色剛好是我演過的,我只好遞補演出。如此一來,龐大的工作量讓我不勝負荷,進工廠做佈景時,忘了禁忌,正在鋸台上的木片卡住了,我伸出手碰了正在高速旋轉的鋸片,手指頭於是嚴重受傷。」問他會不會害怕再做戲?他平靜地表示,「最大的挫折其實是那齣戲因此取消演出,受傷的事以後注意一點就好了。不過眞的必須一次專心做一件事,因爲疲倦而導致受傷,眞的太危險了」

無論何在心繫劇場

好奇地追問他們:「到底爲什麼那麼愛戲?」游鴻池說:「其實高中畢業時我是想考藝術學院戲劇系的。」「我也是!」「我也是!」此起彼落的答案,竟是一樣的內容! 「當初怕家裡的人反對,還是乖乖考了大學聯考唸師院。」由於現實生活的考慮,大家只有妥協。但是,站在講台,難道不能滿足內心底層的慾望嗎? 「不夠的,還是想做戲、演戲。」莊嘉榮堅決地說。夢想與憧憬,表面上的妥協是難以打心裡被說服的。

所以儘管廖順約從硏究所畢業後,又回去小學敎書引起藝術學院同學們揣測,以爲他要過「正常穩定」的日子不再做戲時,他還是氣定神閒地說:「敎書讓我有穩定的生計、充裕的時間,這剛好是做戲的較好條件。」抱持著實踐創作的心態,牛古繼續不輟地推出作品。他們排戲的成果雖然現在還無法客觀驗收,但是廖順約自編自導的《電話》是今年國家劇院海闊天空系列九月份節目、創作京劇劇本《老鼠娶親》入選文建會主辦的兒童傳統戲劇節,今年十一月一群人馬還要在舞台上唱唸作打,觀眾不乏認識這個劇團的機會。

百年樹人之後全力造夢

不比當初大家都還是學生在學校組社團容易聚集,如今團員們各在遠近不一的地方任敎,但是一遇到排戲,他們還是「一聲令下,英雄來自四面八方」。「我們都很珍惜做戲的機會!將來敎期一滿我就要退休,專心帶劇團、編劇、導戲。」廖順約這樣盤算著。

盛暑假期,走進台北市師院附小,一間敎室裡椅子低低的、天花板懸著的電風扇喀拉喀拉地轉,演員在兩座排練用大木箱上排戲,熟練的唸白、毫不生澀的肢體動作與專注的情感,都讓人認眞、安靜地觀看。偶爾穿揷在熟練默契中的,是第一次上舞台的陳老師,爲了讓年長的陳老師好好扮演劇中駝背老人,擔任排助的莊嘉榮在他的背後塞了一個紅色迷你水盆,「想像你眞的駝著背在和其他人說話……」

此時,原本充滿權威的老師們,正如一群好學的學生們努力扮演「演員」,汗如雨下地背詞、走位,因爲從講台到舞台夢想的實踐是令人興奮與期待的。

(本刊編輯 蔡依雲)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