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林菲爾德要舞者將熟悉的舞蹈動作丟在門外,她要拍一些未出現在舞台上的東西。(舞者:David Par-sons)(Lois Greenfield 攝)
舞與影的對話 新視窗/舞與影的對話

舞蹈攝影,是舞蹈還是攝影?

舞蹈攝影家Lois Greenfield的作品世界

正如同攝影是否可以作爲藝術形式的爭議,

舞蹈攝影也同樣具有這種妾身不明的尷尬,

但露易絲.格林菲爾德就找到了一條出路。

正如同攝影是否可以作爲藝術形式的爭議,

舞蹈攝影也同樣具有這種妾身不明的尷尬,

但露易絲.格林菲爾德就找到了一條出路。

國際視覺意象攝影大展

10月18〜11月23日

中正紀念堂中正藝郎

風格創作的形式座談會

11月12日 14:00

中正藝廊視廳館

舞蹈攝影,顧名思義是以舞蹈表演爲題材所拍攝的作品,正如同攝影是否可以作爲藝術形式的爭議,舞蹈攝影也同樣具有這種妾身不明的尷尬。有些人認爲舞蹈攝影僅僅只是舞蹈藝術的紀錄,照片所具有的藝術價値是從舞蹈中複製或衍生而來,儘管攝影者有七十二變的通天本領,也變不出編舞家的手掌心。舞蹈是視覺意象的呈現,其時間是連續的,其空間是立體的,然而攝影作品截取了時間的片段,並將完整的舞蹈空間肢解而監禁在二次元的照片框架中,時間的分割使得情節的凝聚力被排擠在鏡頭之外,空間的壓縮犧牲了第三維的視覺效果。因此除了把舞蹈攝影作品用在海報或報章雜誌上宣傳的實用價値外,沒有人會覺得舞蹈攝影作品可與舞蹈本身相提並論。

舞蹈攝影的技術難題

除上述這些本質上的缺陷之外,舞蹈攝影也有它技術上不易克服的困難。在早期攝影者往往要求舞者以吊鋼索的方式延長在空中暫留時間,以從容擺出優雅的舞蹈動作。近年來雖因照相科技的突飛猛進(如高速快門、高感度底片、自動對焦、高速同步閃燈等),使得捕捉舞者快速移動的成功率大爲提高,然而舞台燈光變化頻繁對攝影測光構成極大之挑戰(最常見的解決方式是攝影家在胸前同時掛了幾台具備不同鏡頭、裝有不同感光度軟片的相機交替使用)。再加上如彩排時舞者情感及動作上的保留,及正式演出時觀眾、舞者和攝影家之間相互干擾的壓力,都無疑的增加了舞蹈攝影的困難度。

山不轉路轉的出路

難道舞蹈攝影一定要受制於編舞者設下的藩籬嗎?難道攝影家一定要在地不利人不和的重重障礙下去攫取瞬間即逝的天時嗎?路不轉人轉,紐約的舞蹈攝影家露易絲.格林菲爾德(Lois Greenfield)就找到了一條哥白尼轉向的出路,把舞者請進她的工作室來拍照。

從事舞蹈表演攝影二十幾年,格林菲爾德卻非常不喜歡別人用「舞蹈攝影家」來形容她,她認爲這個名詞容易讓人誤以爲她的作品只是舞蹈演出的紀錄,「我是一位攝影家,舞蹈是我藝術創作的題材。」她如此解釋舞蹈對她的意義。「或者該說我最終極的關心在於人類肢體動作可以呈現的美感,而在所有人當中,舞者最能了解人體的潛能,進而將肢體發揮到極致。」

格林菲爾德從一九七三年起開始她舞蹈攝影的生涯,此時西方舞蹈界由於前蘇聯的舞蹈巨星紐瑞耶夫(Nur-eyev)、巴瑞辛尼可夫(Bar-yshnikov)等人的成功而發展蓬勃,他們結合了古典芭蕾素養與現代舞的內容擴充了舞蹈的新視野,格林菲爾德此時的投入可謂躬逢其盛。憑著她對舞蹈節奏的敏銳性使她能夠準確的在每一個高潮的瞬間按下快門,捕捉到最鮮明的影像,逐漸地建立起她在舞蹈攝影界的名聲,各著名平面媒體爭相使用她的作品。

當大家不斷稱讚她的作品將舞者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時,她卻吿訴自己,完美是屬於編舞家及舞者的,她只不過是熟練命中目標的技巧罷了,她不滿足於只是一個技術人員,她要創作一些可以代表自己的作品。於是八〇年代開始她把競技場從表演舞台上搬到自己的工作室去,她搏鬥的對象也從舞台上無法掌握的外在變數,轉變爲內在的創造力所能企及的極限。

屬於格林菲爾德的獨特風格

被邀請到她的工作室一起合作的都是當代美國極具天份的現代舞者(註1)。格林菲爾德認爲現代舞比起古典芭蕾有更大的實驗創新空間,她吿訴舞者將他們熟悉的舞蹈動作丟在門外,她要拍的是一些從未出現在舞台上的東西。於是透過與舞者數小時天馬行空的討論,她們從立可拍相機拍下的照片中剃除了標準的舞蹈語彙、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去無存菁後,屬於格林菲爾德個人 獨特風格的攝影作品於焉產生,像是在一塊大理石上雕刻,當去除了多餘的部份後,雕像就從石塊中浮現出來。

八二年是格林菲爾德攝影作品的一個重大轉捩點,然而這個轉變卻是一個純粹的偶然。因爲一個奶油麵包攝影個案的需要,她向人借了一台使用二.二五英寸正方形底片的哈索相機(Hassel-blad),在此之前她一直使 用三十五釐米的單眼相機,她決定要試試哈索相機在舞蹈攝影上的效果。此一新嘗試給了她意想不到的發現,一/五〇〇秒的閃光同步完全凝結舞者的動作而沒有絲毫模糊,較大的底片提供了比三十五釐米底片更好的解析度,然而最讓她驚喜振奮的是正方形的景框使照片產生了全然不同於長方形景框的感覺。

這一切全在四公尺立方中完成

異於一般長方形景框重心置於底部所產生的垂直方向感,正方形景框形成了相片的四方同時是入口也是出口、上下左右拉力相等的視覺感受,舞者的躍升及移動更顯得自由,在單純背景襯托下的舞者像是無重量地飄浮在空中,氣定神閒的呈現不可思議的高難度動作。這一切全在格林菲爾德工作室中四公尺立方的空間中完成,沒有作任何的特效處置(註2)。「不過是一般的快照(snapshoot)罷了」,她說。

格林菲爾德透過相機拍下了她所設計的舞蹈動作以及她要的感覺,在這一層面上她可以說同時是編舞家及舞蹈攝影家。然而她的舞蹈卻必須透過她的攝影作品才得以完美、完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而使她的舞蹈與攝影融爲一體。她對動作的理念亦激發了共同合作的舞者的靈感,進而創作了許多不凡的舞蹈,這些成就使她超越了眾多的舞蹈攝影家而樹立了個人的藝術風範。

格林菲爾德的作品無疑的會讓人更深入的去思考舞蹈及攝影的本質與定位。

註:

1.如Daniel Ezralow、David Parsons、Ashley Roland、Eliot Feld Ballet等。

2.照片中舞者並未使用如繩索之類的輔助器材支持,暗房亦未作任何特殊處理。

 

文字|郭定原  文字工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