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新派」於一九八六年在大阪生魂神社演出的《路地坂的慶典》。(川松理有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東方劇場西化經驗/劇場風格㈠

暗巷中的灼灼目光

看「維新派」的「鏘鏘歌劇」

而背景來自韓國的「新宿梁山泊」,持續「邊緣批判」的色彩,堅守容納三百人次的小型劇場;崛起七〇年代末期的「維新派」,則大膽運用空間創意,持續商業與實驗的結合。

而背景來自韓國的「新宿梁山泊」,持續「邊緣批判」的色彩,堅守容納三百人次的小型劇場;崛起七〇年代末期的「維新派」,則大膽運用空間創意,持續商業與實驗的結合。

一九七〇年成立的「維新派」代表人物松本雄吉

首先,他們的特色是自己製作劇場。當然,是模擬眞實場景的劇場;但並不是單單的模型劇場而已。事實上,他們的劇場是規模龐大的美術性建築物,而且全部都是劇團團員自己親手作出來的。這種模型劇場的規模在日本劇場史上可說是最大的了。譬如像是利用三百枝原木搭起來的船型劇場,或者是直徑二十公尺、高十八公尺的圓筒型劇場等等,總是挑戰著觀眾的想像力,讓觀眾進入一個廣大的幻想空間。尤其以一九九一年在舊東京貨物車站用地上,突然出現的「蜃樓劇場」最爲有名。那次的外景是一次以十七公尺高的大樓群整個塡滿了兩千平方公尺空地的創舉。

通常一齣戲的創作開始是先作曲,然後再決定場地。但是他們的順序卻是先找到場地,然後再根據場地的景物設計出劇場形式,接著才開始曲子的創作。

其作品內容多以少年爲主題,舞台上總是來回穿梭著臉上塗得白白的中性少年。舞台背景設定在充滿鄕愁的未來都市的神奇世界裡,台詞特別以方言「關西話」來演出。在其中的一個都市裡,少年們一面口中發出符號性與片斷性的字詞,一面跳起炫麗的舞蹈來,他們將自己這種新創的歌劇稱之爲「鏘鏘歌劇」。演出的不只是演員而已,連那巨大的舞台裝置也不停地變換著。由左到右然後再由上到下,舞台設計得簡直就像是活的生物一般地來回變化,這種將舞台視爲演出的一部分的設計理念,眞是令人印象深刻。聽說還有演員說過「超過十秒沒有變化的舞台眞是令人無法忍受」這樣的話。

「維新派」一直以來描寫的主題都是所謂的永遠的少年。那是對在高度成長時期裡的日本都市暗巷中,仍然目光灼灼的少年們的一種美好的回憶,與溫柔的希望之光。觀眾在踏進劇場的那一刻起,其實在心中就已經一起走進他們創造出的夢幻城市中了。

我認爲要眞正了解所謂的戲劇,並不是坐到劇場的椅子上,等著劇團開始表演就可以。所謂的戲劇是從戲劇的宣傳開始,到表演的場地、場地周遭的風景、劇場的形式,從入口開始以及劇場內的設計,開演前的喧鬧聲,甚至是那個地方獨特的空氣等等,都可以算是戲劇的一部分。而這些人所開始的劇場創作,就連一旁路過看到他們演出的人,都已經擁有共同的戲劇體驗了。

 

文字|簡秀珍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