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篇
季利安經典篇
團體:荷蘭舞蹈劇場
編舞:傑利.季利安
時間:一九九九年三月
地點:國家戲劇院
季利安編舞從古典芭蕾出發並揉合現代舞技巧,他的作品舞台簡約,舞作卻能傳達豐富的意象,具備高度的感染力及流暢性。他以極具個人風格的詩意、精準的動作、複雜的雙人舞變化,讓荷蘭舞蹈劇場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
《May B》
團體:法國瑪姬.瑪漢舞團
編舞:瑪姬.瑪漢
時間: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地點:國家戲劇院
《May B》充份顯現瑪姬對雕塑及造型的設計概念,並將機械生活與現代舞蹈融合在一起,舞者臉上敷上白粉像木乃伊一般,在緩慢而遲鈍的動作中呈現出他們在生活中所承受的痛苦及壓力。
《刺》
團體:英國瞬間動力舞團
編舞:Isabel Rocamora、Sophy Griffiths
時間:一九九八年五月
地點:台北市社敎館
別以爲懸吊在空中只能是馬戲!Sophy Griffiths將空中飛人懸吊的技巧融入舞蹈的概念裡頭,舞者藉由一根繩索、一根橫桿離地舞動,只爲了要找到動作靜止在空間中的那一霎那,也爲了要表達內在情感的瞬間。
《輓歌》
團體:高麗與永子
編舞:高麗、永子
時間:一九九七年五月
地點:國立藝術學院展演藝術中心
來自日本的高麗與永子企圖從回歸自然中找尋到人與空間、事物之間的感受。他們的肢體動作與身體景觀往往喚起觀者對動植物等自然界之意象。裸體,就像剝了樹皮的樹肉,代表他們所關心的藝術本質。
《帽子奇遇記》
團體:法國馬歇.馬叟多人劇團
導演:馬歇.馬叟
時間:一九九八年九月
地點:國家戲劇院
《帽子奇遇記》顯現著馬歇.馬叟開創的野心,由其奠定的單人默劇形式,至此成爲多人默劇、有故事情節的演出。不變的是,由馬叟發揚至今五十餘年的默劇肢體系統,東西方的劇場、舞蹈仍深受影響。
舞台道具篇
《夢境》
團體:巴西越限舞團
編舞:Decio Otero
時間:一九九八年五月
地點:台北市社敎館
Decio Otero從超現實畫派的畫作中找到靈感,運用各種不同的服裝造型與裝置,接連呈現十四個夢境的片段。從深海的生物到七彩的泡泡,舞作充滿了詭異的意象,揉混著優雅與原始的情調。
《火鳥》
團體:加拿大ZEF劇團
編舞:Marie-Paul Daniel
時間:一九九九年四月
地點:國家戲劇院
ZEF劇團不只是一場木偶戲,服裝師將原本懸絲操縱的木偶裝,重新設計讓舞者穿在身上。他們利用黑光、操作的木偶、做出木偶般動作的舞者,重新詮釋斯特拉汶斯基的《火鳥》,製造出令人驚異的奇幻王國。
《康乃馨》
Carnation
團體:德國烏帕塔舞蹈劇場
編舞:碧娜.鮑許
時間:一九九七年三月
地點:國家戲劇院
在碧娜.鮑許的作品中,舞者與身旁的景物不斷地交織產生豐富且出人意表的景象,舞台設計在此不只是一種裝飾性的功能,而是提供一種美學和實際的氛圍。與舞蹈兩者間如此巧妙地互融,爲「舞蹈劇場」開創了新的紀元。
《REM》
團體:日本榴華殿劇團
導演:川松理有
時間:一九九七年九月
地點:皇冠藝文中心
日本榴華殿劇團的《REM》透過眞實木偶、人扮偶等虛擬動作與道具交織重疊,詮釋夢境中,到底人是否存在於木偶的幻夢之中?木偶是人,抑或人才是木偶?以虛實交應的手法,對自我的意義提出質疑。
《春季》
Spring Day
團體:日本Pappa TARAHUMARA劇團
導演:小池博史
時間: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場地:新舞台
日本Pappa TARAHUMARA劇團的舞台多以象徵作品意念的裝置呈現,表演者並不飾演角色,而是在跳躍、走路、節奏、視線與身體接觸、人生吟唱呼喊中,透露情感、關係的線索。
《新天堂樂園》
團體:法國萌荷現代芭蕾舞團
編舞:荷西.萌塔芙
時間:一九九八年一月
地點:國家戲劇院
舞台天幕上只有兩片純白的大螢幕,預先錄好的影像與舞台上的舞者共同起舞。忽大忽小,忽然出現又無疾而終的人影和動物,帶領著觀衆前往不同的想像空間;上下倒置的人影實現了人們脫離地心引力的夢想。
《麋鹿王國》
團體:美國A. R. T.劇團
導演:羅博.布魯斯汀
時間:一九九五年九月
地點:國家戲劇院
台前有人爲的操偶、背景布幕後有皮影,美國A. R. T.劇團的《麋鹿王國》運用道具、佈景營造出充滿想像力的視覺效果,且融合東西方的傳統劇場元素,互不衝突,爲大人與小孩帶來豐富的想像空間。